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把握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课题组掌握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宏观数据,如性别、政治面貌、学校类型、专业、年级、学校区域的差异。通过大夏学堂课程讨论板,了解了学生对获得感的具体想法。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持续努力。大学生对好的思政课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理论和视野。  相似文献   

2.
基于强化思政教育知识和思想教育输出理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使获取知识及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参与主动性缺失和教育实效性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力,弥补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和结构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是新时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我院的实际状况,分析解决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现存的若干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对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21):134-13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是否被认同、思政教育方式是否吸引、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获得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最后分析在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障碍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获得感能够衡量学生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情况,体现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质量,测量大学生获得感可以丰富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文章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的程序,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包含17个题项的大学生获得感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得感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由积极体验、学业获得、人际情感、实践参与和个人成长等5个维度构成,其中,学业获得是大学生获得感的主要来源。提供了大学生获得感的测量工具,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构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问卷方式对海南大学38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一般;当代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率和获得感不高,表现为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首选自我调节,其次是找人倾诉或闷在心里,但求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比例很小,不足1%;孤儿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不高,表现为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不高,负面情绪较多。结论:当代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感急需提高,高校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与普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8.
青年大学生能否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关系着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获得感”引入大学生党史教育,有利于提升教育实效。大学生党史教育获得内容上是学科知识与红色文化的统一,体验上是教育双方满意的统一,效果上是当下与未来的统一,途径上是既定与自定的统一。从大学生党史教育获得感的生成逻辑来看,提升获得感应当打造优质党史教育内容,改进党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于党史教育功能的认识,完善大学生党史认知结构,给予党史教育政策支持,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党史教育传播内容接收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水平的现实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层次、落实育人使命任务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生、供给和环境等多重维度交织影响的产物。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要抓住学生参与这个行动前提,构建教育要素准备与学生接受获得的结合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贯通提升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两所高校一至四年级967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其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风向标,是检验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标尺,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度、认同感的关键举措。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时代价值的阐释,进一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对策,以期助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始终遵循着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面对大学生"要"与"给"的学习差异性,"要"与"不要"的获得期待性,"要多"与"要少"的满足可能性等诸多挑战,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现知情相生,借助特定环境达到情意相融,借助学生工作落实知行合一,在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学习获得感是"获得感"的下位概念,特指大学生群体在校学习生活中的获得感,具有普遍性与差别性相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生成性与终结性相统一的特征,与幸福感、学习满意度等概念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大学生学习获得感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源拥有感、个人成长感、成就达成感。大学生学习获得感的研究拓展了"人民获得感"的外延,反映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有助于促进高校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其生成建立在个体期待的基础上,是大学生通过个人付出,利用各方资源和条件,努力实现预期目标,对客观回报、目标达成度等进行再评价进而产生获得感,最终形成身份认同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通过思政教育获得积极心理体验的过程,通常是通过思政教育的内驱动力或教育效果来展示与呈现的。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教育目标的抽象性、概括性,决定了大学生获得感强度的复杂性。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结合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结构,提出以聚焦整合、持续整合、全面整合为主的对策,以期全面、有效、科学地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多阶段分层方法抽取全国31所高校的6634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归分析发现,教学内容趣味性、有用性以及对教学内容重复性的厌烦,教学方式丰富性,教师素养,学生学习主体性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形成了方向不一、力度不同的影响。教学内容有机重复、生动有趣且有用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认识论基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保障,教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关键,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激发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前提。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意指大学生基于自身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获益而产生的正向性感受、体验和评价,其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深入探究其生成的内在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机制主要有目标的预期牵引机制、获益求取的激发机制、利益的价值感知机制、实践的长效检验机制和力量的立体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是贯彻学生主体的根本体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做有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