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或讲授岳麓版必修I“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避免不了要思考“冷战”这一核心概念。因为,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而且,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在以往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关注历史事件的叙述,忽视对冷战核心概念的讲解,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冷战概念的史实联系与本质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郑晓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依托的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第25课。本单元教学着眼于世界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关于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科书以“两极格局的形成”为课题,以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叙述,中心问题是强调美苏对峙与争夺。  相似文献   

3.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化思潮,影响了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要充分认识到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了直接碰撞 ,并导致两国的斗争日益激烈。杜鲁门主义和两大阵营的理论不仅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也标志着美苏两国对世界政治的两极看法正式确立。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但两极格局是既不对称也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冷战思维为研究对象,主要回顾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并在对当代国际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极化取代两极格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方面,指出了冷战思维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是世界政治一章中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终结。在教学思路上 ,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化 :首先 ,鉴于冷战是战后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直接引入冷战作为分析的视点 ,适当超越主要围绕各种力量的组合、分化和发展说明世界格局变化的思路 ,结合冷战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政治的历程 ;其次 ,加强对战后世界政治现象的经济分析 ,阐明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交互作用 ;再者 ,对冷战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两极格局的演变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在内容安排上 ,力图做到史论结合。第一、三部分是对冷战发生…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即两极世界。美苏之间的长期“冷战”和全面对峙,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与欧洲相比较 ,冷战在亚洲具有六大鲜明且相互关联的特点 :(1)从冷战格局看 ,表现为两极三角 ;(2 )从美国遏制的对象看 ,在一段时间内 ,主要是中国 ;(3)从冷战的内容看 ,美苏争夺的重点是“中间地带” ;(4 )从阵营结构看 ,亚洲未形成稳定的阵线分明的国家体系 ;(5 )从冷战的表现形式看 ,亚洲冷战常以热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6 )从冷战的进程看 ,2 0世纪 90年代后冷战仍在亚洲延续。这些特点对亚洲国家、地区和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立主义是缅甸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基石。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和两极格局三个方面论述缅甸自独立以来采取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并认为地缘政治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维护国家利益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因。两极格局是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前半叶连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下半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与美苏争霸局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等。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路"冷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深刻影响着国际关系,甚至有历史学家还将两极格局结束后的时代称为"后冷战时代"。"冷战"教学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其第23个专题"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规定的内容要求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45年9月2日,日本的投降标志着长达6年的二战结束了。但是,也许当时沉浸在打败法西斯胜利喜悦中的人们并未认识到二战带来的另一后果:旧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战争中也被打破了,美苏的崛起和欧洲的衰落成为其突出的表现。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中,美苏的冷战对抗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力量。而作为冷战起点和重点的欧洲,在百废待兴战后重建中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国家关系等等方面,则受到了冷战的强烈影响,以至于伴随冷战的兴起出现了激烈的分化组合,形成了两个欧洲的对立。这一格局又几乎存在和影响战后世界近半个世纪之久。因此,对这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两极结构的瓦解和美国的单边主义,对欧美联盟造成了很大破坏.但是,从利益、身份和制度来看,联盟的三大支柱依然存在,加之欧美双方保持联盟关系的意愿,所以,欧美联盟没有也不会终结.不过,它已经不同于欧美的冷战联盟,呈现出"全球治理联盟"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二战中同盟国一方的苏美两国,战后不久就关系破裂,形成两极对立.究其冷战起源,两国经历了合作、摇摆和对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性格素养的形成等均有重要影响,而学生阅读时通常出现"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囫囵吞枣""急功近利"等毛病。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这些毛病,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学生因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异而导致学习接受能力强弱不一,这种强弱不同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语文教学采用"分层合作"学习方式则能有效地消解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冷战体制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张晓忠,王晶世界反法酉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起来的以东西方对抗为特征的雅尔塔体制即冷战体制对战后50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生巨变,已经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东北亚地区是冷战体制下两极对抗的焦点,是俄、美...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关系、“冷战”等内容。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