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在除时间知觉以外的其他抽象认知指标上,混龄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同龄班,在所有的抽象认知指标上,幼儿在时间点2和时间点3上的表现均显著好于时间点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幼儿抽象认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混龄编班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龄交往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混龄编班给学龄前儿童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社会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在各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混龄活动,自觉、有效地为不同年龄的儿童创设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的机会,从而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真正实现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混龄编班是指将年龄相差一岁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和生活。通过混龄编班实施混龄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带小、小促大,大小同进步”。相关研究表明,混龄班幼儿间的互动能够引发如帮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增强年长幼儿的责任感和自制力,提高年幼幼儿的社会性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有专家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他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我园是同龄编班,我们积极实践在各种大型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让混龄教育活动作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幼儿的消极情感体验,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能力,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全面性和差异性相结合,兴趣性和整合性相结合的三项原则。在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混龄教育的特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海平 《考试周刊》2022,(31):159-162
在农村开展户外混龄游戏,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打破幼儿园孩子的年龄限制,使其走出教室,在户外来开展一系列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能够充分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来锻炼幼儿的手脚协同能力。因为在幼儿园教育中,本身就不太注重对幼儿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幼儿进入小学前的一个阶段性过渡,使幼儿能够通过活动来增加自己对外部事物的一些简单认知,并且增强接触外部事物的勇气。而在农村开展户外混龄游戏,能够使农村的幼儿建立起更为广阔的世界观,缩小其与城市幼儿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今天,混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悄然“热”起来,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非常必要,并积极思考混龄教育的教学模式。从混龄教育的心理学机制、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以及混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达到对问题的明晰。  相似文献   

8.
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中,有多个不同的词语表述混龄教育.如mixed-age grouping、family grouping、multi-age class。美国、德国、日本、丹麦、英国等国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编班方式。他们对幼儿混龄教育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9.
罗璇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3):117-120
混龄教育因其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中具有的优势而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在我国,混龄教育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系列举措以及混龄教育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果,势必推动混龄教育在中国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校实施"混龄编班"活动课实验,已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实验中,我们从零点起步,不断地探索、改进、总结,现已有了一定的收获。对这项实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谈谈混龄编班的几个特点: 一、激发兴趣,发展个性 "混龄编班"活动课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统一命令、统一内容的课堂形式,大胆创造,将不同年龄的孩子组合在一起,教学同一内容,这一形式是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征的。 每个儿童都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表现欲望强烈,而这种混龄教学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机会。由于年龄的差距,小一点的孩子对当堂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价值、环境创设与功能的实现、教师的指导策略、方案制定四方面阐述该类游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3-6岁连续混龄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尝试与探索连续混龄教育形式.为保障连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效,幼儿园在混龄班级构成上要尽量将其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并按照3-6岁三个年龄段人数基本相同的比例进行编班,同时实施"一班三教"的教师配班模式,真正实现保教结合;在班级环境创设上,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差异,提供富有层次性的弹性环境,同时要积极营造如大家庭般的温馨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与探索;在活动组织方面,要高度重视儿童生活活动,并灵活组织混龄学习活动.连续混龄教育既对教师素质是一种挑战,又是培养教师教育机智与智慧的实践场域,同时对家长素质与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幼儿园积极开展家长工作,以得到家长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学前混龄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对中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混龄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研究较缺乏,课程目标设计注重共性目标、层次目标和异龄互动目标的结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综合考虑全体幼儿发展的普遍性需要和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个性化需要。课程实施突出实行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育途径和具体组织形式。课程评价坚持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与课程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研究认为,以后还需要加大对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力度,重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的园本化探索,关注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园班级规则的记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8所幼儿园29个班级幼儿教师提出的215条规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提出的规则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幼儿教师的反馈方式主要是表扬和批评;幼儿教师一般要求幼儿必须遵守规则.为真正发挥规则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应增强所制定规则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求幼儿执行规则的力度应合规适宜.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非准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环境对幼儿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与准备得尽善尽美的环境相比,班级环境适当留白,具有一定的非准备性,不仅可以为幼儿的自由与自主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促进幼儿的真实表达和自我成长,而且可以促使教师深入认识幼儿学习的复杂性与差异性,进一步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班级环境的功能及其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班级环境非准备性的实现,需要教师在确保环境的丰富性、组织性和目的性的前提下为幼儿留下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需要教师坚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鼓励和支持幼儿做班级环境的主人;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与探索的持续性,依据幼儿的发展状态不断及时有效地调整班级环境,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开放动态的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异化现象的突出,对班级规则教育实然状态的详细考察尤为重要。以班级规则实施过程为切入点,以班级规则事件的基本部件即规则的导入、执行、修复为观察维度,采用参与式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各部件的深入考察,得出以下结论:显性明确要求和违规行为导入是班级规则实施中主要的导入方式;预警性提醒是规则执行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式;班级规则的修复中,直接暴露使用频次最高,合作解决最少使用。结合访谈,进一步分析发现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存在两个问题:追求高效管理,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价值;强调绝对权威,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规则从一开始就是人文关怀的产物,然而在幼儿园班级这个场域中,幼儿却生活在缺乏人文关怀的规则之下,具体表现为规则制定中幼儿的被动地位、规则缺乏合乎个体发展的变通性、规则的超乎常态以及规则执行中的威吓、限制与腚剥夺.这一切会导致幼儿的发展出现异化,产生众多的失败者、反规则者以及谄媚者.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调整规则的价值取向、简化规则、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建构激励探索行为的规则并杜绝规则执行中的恐吓行为.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影响办园水平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多元评价的基本理念探讨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评价,主要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思考,以期为幼儿园进行班级管理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幼儿同伴选择是同伴关系的一部分,是幼儿社会交往的开端。研究从幼儿选择同伴的角度和教师评价对幼儿同伴选择的影响这两方面对某幼儿园某班的30名幼儿和1名教师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调查发现:小班幼儿选择同伴的标准比较笼统,同伴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重要;而中、大班较小班有更加具体的同伴选择标准,更加注重同伴间的游戏体验。教师肯定性评价对幼儿的同伴选择影响小于教师否定性评价对同伴选择的影响。幼儿个体的气质、性格以及交往技巧才是同伴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