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5,(4A):13-13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如何把这些“基因”激活。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人看来,“姓氏”与“基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然而,在一些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学根据是: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对女性而言,她们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换句话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由于在一些国家,姓氏随男性代代相传,女性通常只保存一代.因此,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基因击败“希特勒”@耿海军~~  相似文献   

4.
有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也有人常常是“转头就忘”。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每个人记忆力的好坏?科学家最近发现,基因决定了人的记忆力水平。人体内的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受体,对人的记忆及学习能力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湘涛 《科技文萃》2001,(2):160-161
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比普通苍蝇小得多,成虫的身长只有3~4毫米,如同米粒一样。它的体色一般为淡黄色,复眼红色,触角第三节为椭圆形或圆形,触角芒为羽状。它仅有一对翅膀,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双翅目、果蝇科。果蝇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世界,通常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幼虫亦生活其中。 果蝇堪称生物界中的“好色之徒”,每两周内就能繁殖出新的一代。雄性果蝇和雌性果蝇的形态有所不同。雌果蝇的腹部有六条易见的环节,而雄果蝇只有五节,在雄果蝇跗关节前端的表面约有10个黑色的坚硬鬃毛流苏,称为性梳,在雌体上则没有这些性梳。果蝇的求爱方式很奇特,雌果蝇能够用胸触角来聆听雄果蝇用翅膀发出的求爱“情歌”,不同种类的雄果蝇都会各自演唱着不同曲调的“情歌”。这种“情歌”一般表示两种信息:其一是诉说自己的同类在求爱,其二是告诉雌果蝇自己正是它的“如意郎君”。雌果蝇听了“情歌”以后也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与其情投意合,双方结成“情侣”;另一种是认为曲调不够“刺激”就会扬长而去。 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根微电极插进雌果蝇的触角内,同时记录下它的神经冲动传递情况和雄果蝇“情歌”的时间过程。结果发现,雌果蝇的触角对“情歌”的反应是多么美妙,它不仅能够将“情歌”十分精确地“译成”神经系统使用的特殊信息,而且还能够将“情歌”的每一个细节准确无误地传递到大脑中去,做出反应。由此可见,果蝇虽然是较低等的动物,可是它们却有着十分复杂、结构精密的信息系统。 果蝇分布范围大,容易采集和培养,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只有4对,并且形态各不相同,易于区别。更为重要的是,果蝇的突变性状特别多,如体色(灰、黑)、眼色(红、白)、翅长(长、短)等,适宜于用作科学实验材料,尤其受到遗传学家的“宠爱”。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4,(7)
人们常说的一句玩笑话是,“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运动细胞”,来说明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不擅长。然而令人惊诧的是,“运动细胞”是真实存在的。据澳大利亚一个科学家小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真的找到了一种“运动员基因”,这种他们称之为“阿尔发—辅肌动蛋白—3”的基因可以指导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直接决定运动员在比赛中肌肉活力的激发程度。通过控制这种基因,甚至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肌肉构造以适应不同的运动项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似乎天生是为某项运动而生的。据《国际在线讯》确实存在“冠军基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O号是“玩真的”。最近,一个叫李·斯温尼的生理学教授却给WADA描绘出一个噩梦般的未来:一旦肌肉基因疗法被用作新的“基因兴奋剂”,体育运动的“真”和“假”将越来越难以区分。“玩真的”的日子可能将永远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09,(10):72-73
据2009年5月5日《新民晚报》及东方网同日消息,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选取800多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他们处理愤怒的方式,并对受试者的DNA进行测试,以确定决定大脑中多巴胺水平的基因DARPP-32的类型。DARPP-32基因有3种变体,即“TT”、“TC”和“CC”。结果显示,拥有“TT”和“TC”型基因变体的受试者更易发怒,他们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杏仁核中灰质较少。研究人员认为拥有“T”基因越多越焦躁易怒。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课本“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这一节的教学,课文中对F_1(YyRr)产生4种配子(YR、Yr、yR、yr)学生不易理解.尤其是F_1自变得F_2.F_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采用了棋盘法较为繁琐,而且对F_29种基因型的记忆也无规律可循,教学效果欠佳.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了“分枝法”教学,学生易于掌握和运用、教学效果好.“分枝法”是着眼于一对相对性状,而“基因的分离规律”也正是以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遗传实验总结出来的.这样运用“分枝法”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就以“分离规律”为基础.一、运用“分枝法”分析F_1(YyRr)产生配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我国公安机关为公民颁发的“居民身份证”,你现在还没能领到,因为国家规定未满16周岁的小公民是不予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不过呀,也许不久后你就会持有一张“基因身份证”了,因为这种证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明确了探究“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发展基因的意义,确立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探寻“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的独特路径,寻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基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刚刚开始,科学家们又向人们展现了更为准确、清晰和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人类遗传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14万个少很多,约在2.6万至3.9万个之间;人与低等动物在基因上竟如此相似,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热点”和大片“荒漠”,基因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基因密集,部分区域则基因“贫瘠”;人类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而差异不到0.1%;中国虽然只参加1%的测序工作,但找到基因数在8400条以上……可有谁知道,就在基因研究背后,一场无声的“基因争夺战”早已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胡蓉  张敏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4):106-107
本文在分析“基因决定论”思想对人的基本理解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它给人类医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给人们思想造成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中学科技》2009,(4):6-9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物种的概念能满足所有博物学家的需要,然而所有博物学家谈起它时又模糊地知道指的是什么。”在谈到“物种”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这样说道。这话听上去令人尴尬,不过却是实情,而且直到现在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5.
最新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将首先从制药、医疗等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但这可能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这里就已掌握的信息,为你—— 人类基因组图谱正式发表,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去年6月公布的“工作框架图”相比,最新完成的“新版”人类基因组图谱更准确,对人类遗传奥秘的认识也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了解到人类只有约3.5万个基因,大大少于原先估计的10万个。几乎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先后完成了老鼠、果蝇、拟南芥和水稻等的基因组测序。  相似文献   

16.
1 对“基因重组”内容的解读 “基因重组”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一段内容,教材对于“基因突变”花了大篇幅来介绍.而“基因重组”在课本中介绍的并不多,但在《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中“基因重组及其意义”与“基因突变的特征原因”却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解释,以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7.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4,(2):18-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鸡“生”鸭已并非天方夜谭。当年研制世界首只克隆羊“多莉”的团队如今又宣布一项新突破:凭借基因改造技术,令一只鸡生下鸭蛋并成功孵化。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11,(12):72-72
据2011年7月11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东京2011年7月10日电,日本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公布了他们在果蝇中发现一个名为“SXL”的基因是决定生殖细胞性别的“开关”。该发现有可能用于生殖细胞性别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4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一的教学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在本章“基因的表达”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在对基因、遗传信息、转录、翻译、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二是难在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上。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在本节教学中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