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感与力度     
人的意识支配相关肢体(手、臂);两者在瞬间恰到好处的结合, 构成了门球击球动作的完美统一。力与度的协调一致, 才能够完成一次质量很高的门球击球动作。比如,使自球或他球送到理想的位置,为下杆球创造完成任务的最佳条件,使下号队  相似文献   

2.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的正手击球满意吗?恐怕回答“NO”的人比回答“YES”的人要多得多。的确,正手击球毕竟是网球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技术。哪怕是击球技术水平已经很不错的人,也仍然希望自己的正手击球技术进一步提高。磨练自己的正手击球,是每个网球爱好者永远的追求,那么让我们从职业高手那里“窃取”一点击球的秘诀占为己有吧。 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击球失误就会惊人地减少 看看下面的这些照片,虽然都是大师级的技术,可是动作出奇的简单。然而这么简单的动作却蕴涵着击好球的奥妙。当你正手击球总是击不好或者感到动作变得十分僵硬时,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基本技术,从最基础的击球要点上着手解决。这里刊载的职业高手们的连续动作照片,揭示着正手击球最基本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一、要在适合于你的最佳位置上迎击每个球 很多初入门的球员在打落地 球时未能稳定在适合于他们的最 佳位置上。他们击球,时而离身体 太近,时而离身体太远。 要打好底线球的要素之一是 每次击球要稳定在适合于你本人 的最佳位置上。经过无数次击球, 每个人都会逐渐找到这个位置。 这个位置使你在击落地球时感到  相似文献   

4.
王啸 《体育风尚》2021,(5):97-98
网球发球是运动员唯一由自己掌握而不受对手控制与影响的击球环节。在比赛中,许多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巧妙地运用发球来搭配战术抢得先机。本文主要以2018年郑洁杯和2018年尤尼克斯杯男子十二岁组决赛的四名少年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来分析少年网球运动员发球失误技术的特点。通过对这两种比赛的视频进行发球技术数据统计,得出以下结果:在发球总失误中,因为抛球高度不正确导致发球失误占64.03%,其中抛球高度过高占抛球高度不正确的59.57%;发球时没有顶髋导致发球失误在两场比赛中存在45颗,占总发球失误12.26%;发球时动作脱节导致发球失误有57颗,占发球总失误15.53%;发球时握拍偏正手导致发球失误30次,占总失误率8.17%。对上述结果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技术上的问题常发生于抛球高度位置不合适,会出现抛球偏高偏低或者靠前靠后,发球时顶髋动作缺失,发球的整体动作节奏感混乱,正手击球后的握拍出现发球中。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技术不完美,击球不准确,时不时还失误,根本不要奢谈什么毖术问题。先练好技术,才能考虑战术”。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其实,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技术上的完美无缺。那么在技术存在缺陷和击球失误的情况下,怎样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层面,怎样减少失误,最终提高击球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通常,我们知道合理的回击包括几个环节:判断来球——移动步伐——引拍、挥臂击球——动作还原。在这几个环节当中,较为难的就是判断来球和挥臂击球。每个打球的人在击球失误后,常常会去思考击球失误的原因。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到具体分析时,除了要正确判断来球的旋转、落点、弧线外,作为击球应当从击球时间、击球部位、用力方向这三个方面去分析。  相似文献   

7.
负重挥拍     
挥空拍是初学网球时一项很好的练习内容。因为初学网球不久,实际击球时,失误的恐惧往往使你的击球动作变得僵硬而不完整。反倒是挥空拍使人放松,容易做出流畅而完整的动作来,得以更好地体会击球动作。 实际上,挥空拍的作用不只于此。还有一种负重挥拍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击球的力量,还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正> 在乒乓球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前没有摸过球拍的初学者。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学生往往动作费力、僵硬。因此,两人分台对练时击球失误多,打不了几个回合,时间一长,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怎么样将练习双方的击球动作协调起来呢?通过对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分析发现,乒乓球每一次击球后迅速还原预备姿势,准备第二次击球时,这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  相似文献   

9.
汪俊 《网球天地》2011,(8):110-110
练习过程 1.距墙5米,“颠球”5次后落地,球拍后置、“指球一等一挥”,用基本动作将球挥送至高度比较固定的位置,弹回后落在自己前方,用球拍接起再颠球5次,落地“对墙击球”…连续不失误10组后,“颠球”4次再“对墙击球”。  相似文献   

10.
排球教学中错误动作形成的心理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常见错误动作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排球教学中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主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包括接球动作准备姿势太高,击球位置太高,发球时抛球位置未在击球位置上,扣球时助跑起跳前冲等。这类错误主要发生于学习技术动作初期。  相似文献   

11.
教你怎样练发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短球的最好方法就要在胸前击球。发球的第一跳应该落在自己球台的近同处,这样发短球就很容易。如果接触球时,击球点过低,且第一落点是靠近边线,那么发下旋短球,就会由于用力不合理而造成失误或发出台。为了发出强旋转的球,要注意靠近身体击球。因为远离身体击球时,缺乏稳定性,并且发不出质量高的球。当你学会可以在靠近身体时击球,下一步,就要学如何用不持拍手做掩护动作,让对方判断不清,以及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的旋转。这样发球抢攻的机会就会增多。发下旋转时,要在自己容易用力的位置击球。发球不太好的选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2.
观看职业比赛时,也许你看不出打截击时脚下动作有多重要,那是因为职业高手的动作迅速流畅,他们能够把握最佳的击球位置,极少失误。截击,看上去好像只是手臂的动作,实际上下肢动作非常关键。对手来球力量越大,速度越快,越需要运用下肢力量。截击技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能否移动到有利于截击的最佳位置,而移动到位往往需要向斜前方跨出大步,并支撑  相似文献   

13.
汪俊 《网球天地》2011,(9):102-102
1.在距离墙5米处,用反拍“颠球”5次后让球落地,球拍后置、双反“指球一等一挥”,用基本动作将球挥送到较固定高度的位置,弹回后落在自己前方,然后用球拍接起再颠5次,接着让球落地“对墙击球”——连续不失误10组后,改为“颠球”4次再“对墙击球”: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乒乓世界》2010,(2):114-117
五个击球环节按顺序为:判断、位置、时间、距离和调节,它们将贯穿于击球动作的始终,对击球动作的协调性、合理性、准确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每名运动员的握板、习惯、手型、感觉不同,故对他们的击球动作不宜过于苛刻和要求千篇一律,只要他的击球符合原理、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即可。对击球动作我的理解是:运动协调、身前击球,能够发力、调节、放松、还原、连续,有速度、力度、旋转、准确的保证,就算是好动作。  相似文献   

15.
保持好“轴”请把安娜·库尔尼科娃的正手击球动作牢牢地印在自己脑海里。有意识地将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好身体的“轴” 网球技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击球动作,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身体的“轴”。这个“轴”一旦被破坏.不但挥拍击球没有稳定性,而且不可能击出有威力的球。为了使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轴”不遭破坏.尽可能有意识地使头的位置不变。挥拍击球过程中,如果头的位置有上下或是有前后的转动,“轴”就会发生偏斜。 像照片上的卡洛斯·莫亚那样,头不动,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以充分伸展背肌进行挥拍击球动作,从而使身体的“轴”…  相似文献   

16.
九阳真经     
《网球》2007,(11)
接发球的预判业余选手的击球动作,不会像职业选手那样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我们可以通过对手的动作习惯和所处位置,判断他们的击球意图。  相似文献   

17.
很少有人能够比詹姆斯·布雷克的正手更加强劲,舒展的击球动作和完美的重心转移,让他可以从容来到网前。  相似文献   

18.
在实战中,我们无法保证每一板球都在最合理的位置、最佳的击球点完成击球动作,加之比赛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会导致步法跑动不够精准,击球动作变形的现象。高水平选手在训练中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对击球原理的认识越来越深。无论在什么位置击球,只要能够在触球瞬间制造足够的摩擦,只要能够制造合理的弧线,只要能够利用身体或手臂的力量增加回球的威胁,这样的击球就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正手击球 费雷罗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十分注意压低重心的位置,保持双脚的稳定。他做得特别出色的是他的身体轴心保持得非常稳定,转体的幅度非常合适。他的结束动作尤其引人注目,动作流畅而又可以顺利地过渡到下次击球。  相似文献   

20.
吴洪耀 《网球天地》2012,(2):111-111
意识:回球稳定不失误是双打的重要元素.这其中当然包括很多方面,清楚“形势主动或被动””自己位置”“对方位置”“准备动作”“回球目标”(落点)等。比如.站在”敏感线”前后分别应该怎样回球,击球后回位或补位更是双打比赛的纪律性要求,切忌回球后留在原地不动……所有这些都是”意识”这个环节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