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H省C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例,通过对大学组织转型相关文献和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探索的梳理,总结归纳出高职院校组织变革转型的四个核心要素:领导核心、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组织学习、培养模式变革和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与企业具有对称的双边战略需求,战略融合成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校企战略融合是校企之间战略目标、战略业务与人员团队等的全方位融合。校企战略的有效融合,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组织结构及其功能上相互衔接,为此,需要高职院校对内部组织进行战略化、团队化和网络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是新国家战略,高职教育事关产业振兴大计。新时期军民融合的本质是合作,特点是融合,路径是协同共进,目的是强军富民。在学习国外成熟的军民融合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国内高职院校开展军民融合士官人才培养模式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主动建立与军工企业的紧密联系,进行全要素、多领域、深层次、创新型的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军企和院校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提出一种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与军工企业融合发展新思路,带动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推动国防装备工业与国民制造产业、高职教育事业同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同时,优化其外部环境,使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全面融合,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毕文健 《江苏高教》2020,(7):71-78,124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国家提出"产教融合"的战略思路和"创新教育组织形态"的政策导向,目前试点院校主要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内设的新型教育组织被命名为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等。本研究梳理大学教育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基础;分析传统教育组织形态对当前产教融合创新内涵的不适应;借鉴组织形态管理理论"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搭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的架构;设计各个组成结构向新形态演进的路线,全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内部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要素、生产要素、科研要素的有机融合,强调高职院校内部资源的整合,这对于整个产学研结合系统以及高职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动力调控机制、保障沟通机制、规范约束机制、评价监督机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特点。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使高职院校贴近社会、推进各方利益有机融合并且完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基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方面的高契合度,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结合路径,为高职院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赋予了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工科教育供给侧面临巨大挑战,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人才标准等亟待改革。基于与本科新工科教育的路径对比,结合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的特色,可以推进高职院校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的如下改革: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推进以专业链(群)与新工科产业链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改革,以人才链与岗位链精准对接的课程与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以知识链与技术链精准对接的学生专业技能叠加改革,以专业交叉融合为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文科"改革。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决定了其与产业的密切关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促进高职教育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从三次产业和行业门类两个层面研究我国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偏离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高职教育要面向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优化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布局和专业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内产业供给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教育源头来看,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育院校,高职院校在治学的长期过程中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对人才培育方向与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职院校适时做出调整,分析专业对口行业的市场发展变化,变更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为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助力高职院校学生快速成长。基于此,立足产教融合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改革的意义与策略,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职业教育法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高职院校公益属性与企业盈利属性之间的矛盾、现有产教融合模式的浅层次和不稳定性、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财务限制、高职院校绩效考核对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调动不强。文章提出教育产业基金促进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即通过教育产业基金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激发产教融合新活力、深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改革、营造科研成果转化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指明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方向.因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构建路径探究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教改项目,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橱柜学院为例,辨析产业学院的概念和内涵,探究产业学院构建路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晰办学定位、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等解决思路,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于与地方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得到产业行业的大力支持,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是这种互动的根本前提。从内在要素来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院校自身建设方面;从外部要素来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满足社会外部需求方面。基于辽宁产业发展的事实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要求,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给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新定位新方向,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供给侧结构的矛盾性,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综合型高质量人才,成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系不断完善,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文章通过分析PPP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新时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高职院校规范内部管理的必要保证,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厘请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概念及构成要素,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和运行的具体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可以分解成两大类子系统和两大类要素,即高职院校、企业等用户单位以及培训教师和受训学员。这样,按照系统行为对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和要素的贡献与作用,可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内部教育收益划分成四种中观指标,即,高职院校的教育效益、培训教师的教育效益、受训学员的教育效益、企业等用户单位的教育效益,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分解成多个可以测量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是高职院校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文章以电子商务专业群为视角,对专业群与农产品流通产业耦合发展的逻辑、主体和机制展开研究。在界定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等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引导机制、利益协同机制、长效沟通机制、产教联动机制和动态调控机制,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这对于提升专业群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助推产业升级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江毅  宋建桐 《成人教育》2019,39(10):63-68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需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以及角色变化所使然,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其对于打破高职院校的封闭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高效的资源整合力、独特的专业集群和高质量毕业生等三个方面。基于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求,要提升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推进其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其异质性办学活力;打破校企合作瓶颈,提升自身的内涵发展水平;不断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产业学院发展的价值增值;拓展其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扩展产业学院的价值延伸。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新零售经济的兴起,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翻译等新业态迅速发展,而人才供给侧的高职英语专业和地方新的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未能充分契合,职业教育英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基于企业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发现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的关键是作为供给侧能够培养和输出地方产业需求的人才,因此提出“外部合作、内部对接”的策略,促进地方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产教融合和高职英语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