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中对》中“荆州北据汉沔”一句,课本注释“汉沔”为:“这里指汉水中下游一带;汉水,古代通称沔水。”笔者所见的各种古文选本对“汉”“沔”的注释也不尽相同。现列举如下: 一、汉,指汉水。沔,指沔水,在今陕西南部与汉水合流。汉、沔都在荆州北。《文言文选注》(北京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星汉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汉陆机《拟明月皎夜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绛河杜审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云汉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  相似文献   

4.
就现有材料来看,《诗经·周南·汉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始形态;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不是有关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产生的地域,而只是其流传地域,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产生的地域当是《诗经·周南·汉广》所涉及之汉水中下游流域;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之秦简《日书》如果可靠或可信,即不存在伪造、掺假或其他作伪情况,则牛郎织女故事或曰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定型。叔均、女脩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秦风·蒹葭》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5.
就现有材料来看,《诗经·周南·汉广》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始形态;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不是有关牛郎织女故事或;传说产生的地域,而只是其流传地域,牛郎织女故事或;传说产生的地域当是《诗经·周南·汉广》所涉及之汉水中下游流域;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之秦简《日书》如果可靠或可信,即不存在伪造、掺假或其他作伪情况,则牛郎织女故事或;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已经基本定型。叔均、女脩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秦风·蒹葭》与牛郎织女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字是一个专名,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中:”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其中的“河”字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见《名作欣赏》中  相似文献   

7.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8.
《诗经·小雅·黄鸟》(以下简称《黄鸟》)是一篇众说纷纭的诗。但对诗中的“黄鸟”,当代《诗经》研究者的意见却比较一致,即认为是指剥削者。高亨先生说《黄鸟》的“作者是个佃农”,黄鸟指地主,“此诗与《魏风·硕鼠》有相似的地方”(《诗经今注》)。余冠英先生说《黄鸟》写的是“离乡背井的人在异国遭受剥削和欺凌,更增加对邦族的怀念”,黄鸟  相似文献   

9.
说“汉”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融通黄河与长江文明的纽带,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是汉族形成和得名的摇篮;传说时代的北国华夏部族、江淮东夷部族、南方苗蛮部族、西部氐羌部族,正是以汉水为纽带逐渐融通,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干、以龙凤呈祥为图腾的民族共同体;至迟到西汉时期,地上的汉水已与天上的银河结合,“汉”已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盛大、精华”等美意,而“汉并天下”,四百年汉室江山,最终使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获得了汉族的美名。  相似文献   

10.
丁喜霞 《天中学刊》1998,13(1):36-38
本文试从历史地理和心理认同的角度,探讨“中原”一词含义演变的过程及原因。一、“中原”一词在历史上的诸种含义“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其含义第一是指原野或平原之中,是一般的通用名词。如《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寂,庶民采之。”第二是指今河南省地区,是狭义的作为地域名称的“中原”,与“中州”所指范围相同。如《北史·任城王澄传》:“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崤即崤山,函即函谷关,洛即洛水,均在今河南省境内。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中原唯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明…  相似文献   

11.
汉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但你知道“汉族”这个词的来历吗?“汉”字从早期的金文小篆一直演变到楷书,其形旁始终没有变化,说明此字明显与水有关。“汉”字的本义是指汉水,也称汉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2000多年前,刘邦在汉水上游地区称为汉王,并以此为根据地,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楚汉之争。当刘邦打败项羽登上皇帝宝座后,便改朝为“汉”,成为当时与罗马帝国并列的强国。在汉代形成了许多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孔子的礼乐教化逐渐为统治者所接受,成为统治者的政治手段。在这片广阔的国土上,“大一统”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2.
汉水为长江最大支流,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河之一。但历史上汉水正源问题却围绕《禹贡》“皤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的记载两千多年来长期争讼不已。唐宋时期,随着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历史地理学者对此作出进一步不懈的探索,兴元府三泉嶓冢汉源说基本上得以确立,奠定了后世汉中汉源说的基础。本文根据唐宋大量地志文集的记载对唐宋时期这一学案过程作了勾勒和梳理,认为对汉水正源兴趣颇浓的争讼与不懈求索,显示了唐宋间汉水文化地位的提高和唐宋学者对西部水系地理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诗经》的传播是很广泛的,像《关睢》《静鸟》《无衣》《氓》《七月》《硕鼠》《伐檀》等篇,先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连中学生也能琅琅上口了。但是,《诗经》各篇的题目是如何形成的呢? 比如说,首篇《关睢》,为什么题目叫《关睢》?此诗开头两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关关”,是鸟的叫声;“睢鸠”,是鸟名,似凫雁。为什么题目不叫“关关”、“睢鸠”或“关关睢鸠”, 而偏偏叫《关睢》?如果从此诗的内容去考虑,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其产生时代的风貌。《诗经·国风》诗中的怀“归”一方面指女子怀春思嫁,另一方面指出嫁女子思归娘家。通过《诗经·国风》中反映女子怀“归”情思,可以探知《诗经》时期已进入了以礼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分析《诗经·国风》中的女子怀“归”情思,不仅有助于了解《诗经》时期的婚恋习俗和礼法要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诗经》“发乎情,止乎礼”这一抒情特点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出自《诗经·魏风·伐檀》。“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种植叫“稼”,收割叫“穑”。教育要有庄稼人的稼穑精神,唯有勤力稼穑,方能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②)第三单元的《赤壁赋》中,课文注解把“诵明月之诗”解释为“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很显然,作注者认为这里的“明月之诗”特指《诗经》中的该章节。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文人骚客也纷纷借题发挥,抒发情怀。《诗经·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 蓝亦有光。跛波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籍。”意思是说“天上有条银河,照人有光无影。织女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说七次行进,织布不能成纹。牵牛星儿闪亮,拉车可是不成。”诗给牵牛织女星赋予了人的感情。这大概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整诗中所贯穿的牛女故事是一段流传了两千多年之久的神奇的传说,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爱情的悲剧故事。 最初,在周朝时,牵牛和织女是两个星宿名。牵牛星,是河蚊三星之一,在银河南,两侧各有一颗小星,象个扁担,民间常称为扁担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织女星在银河北,下面也有小星,象织布的梭子,和牵牛星遥遥相对,是天琴星座的主星。牵牛和织女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大东》篇中。《大东》这首诗大  相似文献   

2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释疑张玉林《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汉以来的解释都说“七月流火,就是大火星到了七月份就偏西南下,到了暑退将寒的时候了.”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七月流火”的解释也是如此:“七月,指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