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巴班斯基差生与优生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基础.讨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所蕴含的差生教育思想和优生教育思想.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巴班斯基差生教育和优生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差生群体在一个班级里为数不多,但因为他们经常犯错误或学习落后.严重影响整体质量的提高,给班主任工作也带来不少麻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把差生转化成优生,是教育的失责z,对差生自身、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进而指出强化对于学优生和学差生的负面作用,最后提出实施差异教育是提高强化对学差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降低强化对学优生的消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5.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搞好差生转化教育,要转变我们进行差生教育的错误做法,不断探索转化差生的教育观、教育方法,使差生逐渐向优生转化。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班级中,即使程度比较整齐,也可以区别出哪些学生足优生。哪些学生是差生,优生和差生是客观存在的。谈论优生和差生的话题不少,但是能帮助优生和差生正常发展的具体方法却不多见,这是由于未能打破旧成见,未能及时探索出新路子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就是不应该排斥和岐视“差生”,应该差生优生一视同仁,要善于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与问题做具体的思想工作,促使差生向优生转化。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行为表现,把学生归类为"优生"或"差生",有的学校认为"差生"的说法不太尊重学生,改称为"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特需生""待优生"等。虽然这些说法与"差生"相比,似乎带上了一些人性化的色彩,但它们仍然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反映,仍然是一种"标签化"的称谓。[1]这些称谓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教育意  相似文献   

10.
以H.H.Stern提出的区分语言学习中优生和差生的标准为理论依据,以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生如何处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怎样对待语言的形式及含义和如何选用推理学习和直观学习等手段克服困难,从而总结出优生优效性学习方法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要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升学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学的转轨,差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通过实习的亲身体验和探索,总结了一套物理教学中差生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差生较之于优生,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区别.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无论是从教育本人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角度,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优生”做好事—德才兼备“差生”做好事—不务正业“优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理所当然“差生”文化课考试成绩高—肯定偷看“优生”体育成绩好—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差生”体育成绩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优生”长得好看—才貌双优“差生”长得好看—绣花枕头“优生”爱劳动—保持劳动本色“差生”爱劳动—只能干干这个“优生”答对问题—到底具有真功夫“差生”答对问题—瞎猫碰上死老鼠“优生”爱说话—直爽开朗“差生”爱说话—癫癫狂狂“优生”上课睡觉—睡觉还在看书“差生”上课睡觉—看书还在睡觉“优生”上课做小动作—天真有…  相似文献   

14.
每送走一届学生,我都会从他们中间抽几本作业收藏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并贴上照片,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他们全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最差、最不遵守纪律、最不听老师的话、最难管理的学生,但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这一群最差的学生中,每一位都在沿着向好生、优生转化的轨迹发展。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懂得:教育转化差生是抓好班级工作的关键,差生问题能够得到最有效的解决,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用优生的事例去教育差生,不仅会有隔膜,甚至还会产生嫉妒、逆反、厌恶、抵触的情绪;而用差生的事例去教育、说服、转化差生,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使用单字方式,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优生和差生的有意遗忘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优生有意遗忘的认知抑制能力水平高于差生.优生和差生的有意遗忘认知抑制能力发展均存在关键期,且优生的关键期早于差生的.  相似文献   

16.
在班级管理中,班任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抓两头,带中间。”“两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生、差生”,中间自然就是“中等生”了。平时,班任接触最多的就是“优生”和“差生”了。“优生”是学习上的尖子,班级的佼佼者。所以,班任时时注意“优生”的一举一动,为他们提供一切优越的条件。“差生”是让班任最费神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不好,常惹是生非,给班任找麻烦。班任要想管好班级,首先要管住他们。因此,“差生”也成了班任经常关注的对象。而且有的差生并不什么都差,他们往往在文体活动中表现很优秀,为班级争得荣…  相似文献   

17.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就是不应该排斥和岐视“差生”,应该差生优生一视同仁,要善于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与问题做具体的思想工作,促使差生向优生转化。  相似文献   

18.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农村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既要关注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才是我们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效果.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中,差生占有一定的人数比例,如果不及时教育转化.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和教育形象。传统、落后的对待差生的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下的现代教育需要。怎样提高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优生”,什么是“差生”?这似乎是一个极普通的概念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却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成果的评价,它牵动着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优生”评定标准是否合理,对教育全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