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钢 《新闻前哨》2006,(4):28-29
《武钢工人报》不断创新创优,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报办报新路,找准切入点,做优企业报,为武钢深化改革、推进新一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受到职工读者、同行和专家的好评,2005年再次荣获全国企业报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2.
王寒  钟凯  王君 《新闻三昧》2008,(3):28-29
“面对全球市场,扩大新闻视野,转换经济视角,聚焦企业视点,是当代企业报人的使命。”这是刚刚在第八届中国记者节获得湖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的湖北省企业报记协主席、《武钢工人报》社长兼总编张厚东的获奖感言。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一名工业记者几十年来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3.
作大文章,对于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因为企业报的客观属性决定了其宗旨、反映的客体以及获取的效果等,主要还是囿于本企业之中。因此,无论是报道的面,还是报道的具体内容较之地方党报、晚报等都要狭窄得多,也可以说受的限制多。那么,这是不是就说在“作大文章”上企业报难有作为了呢?从近几年鞍钢日报的实践看,企业报不仅能够在“作大文章”上有所作为,而且完全能够以此达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并对企业“三改一加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作大文章”,必须时刻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把握契机;二是精心策划。 1995年初…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新闻报道策划如何创新?《武钢工人报》作出了不少探索和创新。 一、打破区域限制,策划全国性采访 2004年春天,《武钢工人报》策划组织大型异地采访活动"武钢记者市场万里行"。整个活动历时40天,行程万余里,途经北京、上海、天津三市,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广东、湖南七省。  相似文献   

5.
“努力把《经济日报》办成高端权威的一流媒体、具有世界影响的财经大报”。不断强化正确导向这一新闻之“魂”,健全完善传播载体等舆论引导之“体”,是经济日报社的追求。评论工作,作为统领“强魂…‘健体”的重要抓手,使新闻立报、特色立报、深度立报、服务立报理念融入具体的宣传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6.
孙友 《新闻三昧》2001,(11):34-34
《耀华报》创办于1989年10月1日,是由中共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党委主办的内部发行的企业报。《耀华报》自创办以来,坚持眼睛向内,以企业经济活动为中心,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舆沦引导及助推器的作用,内容越办越丰富,质量越办越有提高,1995年12月被评为全国百优企业报,1996年被评为河北省“十佳”企业报,1998年被河北省委宣传部、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优秀报社”。其成功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写新闻评论,选题与立论是要过的第一关,这也正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关键。作为企业报,言论的选题与立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工,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心,高扬主旋律,随企业的脉搏一起跳动。一、以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为中心,选题、立论,从现实情况出发,联系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进行正确引导。近年来全国冶金行业面临着空前困难——钢材价格不断回落,产品销售不畅,原燃材料涨价,国内钢材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困难与挑战,钢铁企业没有道路可走,“挖潜增效降成本”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也…  相似文献   

8.
董璞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42-143
企业报要想做好民生新闻,首先要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要能“以小见大”.民生新闻的采写要把握住人文关怀的内核,要充分发挥宣传民生、引导民生、反映民生的重要作用.民生新闻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企业报牢牢掌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9月9日至11日,由《新闻三昧》杂志与中国企业报协会联合举办的坚持“政治家”办报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企业发展等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出席会议的有鞍钢日报、攀钢日报、开滦日报、平顶山矿工报、大同矿工报、胜利日报、长庆石油报、中原石油报、华北石油报、大港石油报、华夏能源报、内蒙古电力报、济南铁道报、广州海运报、北京地铁报、长岭报、中国兵器报、九江石化报、双鹤药业报、唐钢新闻中心、东方电气报等20多家企业报的社长和总编辑,中国记协、《新闻三昧》杂志、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0.
红玲 《新闻三昧》2006,(1):23-25
企业报是由企业主办、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新闻媒体,其地位和生命力就蕴含在竭诚为企业服务的作为之中。作为企业的忠实“喉舌”,企业报只有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职工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有所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我想就华北油田报的实际,谈谈企业报服务于企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波 《新闻三昧》2006,(7):16-18
新闻学认为,报纸除了有“引导舆论”的宣传功能外,还有“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也就是说,报纸既要以宣传为己任,又要为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何将宣传功能与新闻报道有机融合,不仅是党报当前的重要工作,也需要企业报长期探索。从新闻学和宣传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和新闻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但是,前者是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其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后者是对客观发生的实事的叙述,其归宿是“受者晓其事”。其实,企业报作为企业的“喉舌”,就应该在“扬者传其理”和“受者晓其事”上…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6,(3):F0003-F0003
聂世勇同志现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今年47岁,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他从1998年5月任平顶山矿工报社社长、总编辑以来,与报社领导班子一道,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效益一起抓”的工作思路,在内部改革和管理上大胆探索,狠抓报纸质量,构筑精品工程,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双丰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高”。自1998年11月平顶山矿工报获得“全国二十佳企业报”荣誉之后,报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2005年先后获得“河南省一级报纸”、“河南省最佳企业报”、“全国先进企业报”、“中国媒炭…  相似文献   

13.
夏青 《新闻采编》2009,(6):41-42
新闻界普遍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难,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的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则难上加难。为什么“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遍布企业报版面,而“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一些企业报报道的内容尽是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东西,缺乏深度文章?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卢吉安 《新闻前哨》2005,(2):115-116
《武钢工人报》的中年记叶国成,把自己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作品选编成集,取名《见证新武钢》。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钢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把一个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国有大企业的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作为企业的舆论工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结合部”,在企业中负有联系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组织职工的重要任务。它从产生、成长到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可循。与党报、都市报等社会性报纸相比,尽管它在稿件质量、编排质量以及新闻性、趣味性等方面都有某些差距,但它在效力企业的实践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它贴近企业。企业报由企业主办,依托企业,植根于企业的沃土,这就决定了企业报有得天独厚的贴近企业的条件。企业报最熟悉企业的情况,最了解企业上下所需要报道的内容,最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把报道开展的生…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它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企业报是企业党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党委的喉舌。企业报既是宣传企业安全生产和改革发展的重要阵地,更是一张“新闻纸”。作为宣传阵地,就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做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4日,一个月光皎洁的初春之夜,武钢工人报第一采访组记者和特约记者一行登上前往南京的汽车,拉开了武钢记者万里行活动的帷幕。至4月13日,第三采访组从潇湘大地返回,武钢工人报与武钢用户服务办公室、销售公司、股份公司销售部联办的大型市场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然而,企业报的“依赖性”、“行业封闭性”等弱点,又成为其在报业竞争中发展的障碍。能否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企业主体,并更好地面向社会大众,是企业报发展的关键。企业报创新有优势就企业报的报道内容来讲,由于企业本身的制约而存在着先天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批评报道难”、“舆论监督难”,眼下时常可以听到新闻工作者发出如此的叹息。对于靠企业生存的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搞点舆论监督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企业报只有敢于对企业中的不正之风给予抨击。对企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替职工群众说真话,办实事,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信任。那么,企业报如何开展批评报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首先,企业报要开展批评报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风险和压力。 卫995年.《钼城报》针对企业管理混乱,废旧钢铁、设备被屡屡盗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中央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组织,加强关于“企业史”的集体记忆建构有助于央企宣传工作的高效开展。企业报是央企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主要通过“强调企业史‘高光时刻’”“整合个体叙事与记忆框架”“持续且稳定地输出内容”进行集体记忆实践。同时,企业报的集体记忆建构功能在当前媒介环境下面临冲击与挑战,亟需在未来发展中做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