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教养态度、观念和行为以及非言语表达的综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80名流动儿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有忽视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权威型四种,有66.7%的农民工教养方式不恰当.(2)流动儿童父母权威性有较高得分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46.2%,农民工在子女眼中父母权威性未达到理想水平,有待提高.(3)流动儿童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的比例随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时间的增长、亲子交谈频率的增多而加大;“同时随迁”的流动儿童中,其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和父母权威性较高得分均大于“随后随迁”的流动儿童.(4)农民工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做到以身作则,为子女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以此改进其教养方式,并在子女中树立较高的权威性,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索流动儿童青少年和城市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剐。研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205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学生121人,本地学生84人,数据由SPSS分析。研究结果: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乡性别差异不明显,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父母个人观念与文化程度、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因此应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75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对男孩更加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而对女孩则更加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偏爱;(2)父亲对独生子女的偏爱以及母亲对独生子女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3)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对其教养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从高到低大致是:城市-乡镇-农村。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父母和城市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比城市儿童更少地感受到父亲的情感温暖,但更多地感受到父亲的惩罚、严厉;同时,流动儿童感受的来自母亲的情感温暖少于城市儿童,但却比城市儿童感受到母亲更多的拒绝和否认。这一研究结果对干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晓刚 《教育导刊》2004,(11X):52-55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25%的家长采用无力的说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结果也是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养观念、方式、态度和行为是儿童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恰当的教养方式能加强管教效果。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人格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352名16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与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保护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和子女性别之间呈显著相关,母亲对男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4)父亲过分保护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父母偏爱和父亲文化程度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6)深圳特区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和过分保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的关系以及何种教养方式下儿童的依赖性水平相对较低,特进行了此次研究。此次研究以3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依赖性量表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依赖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依赖性存在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使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若干名天津市某小学的高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小学高年级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意识有显著相关的作用,父亲的拒绝和否认因子对儿童自我意识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普通中学的150多名学生进行了测查和统计分析.从SCL-90统计结果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略差,且女生心理健康的离散程度(0.45)大于男生的离散程度(0.35).从高分组和低分组中分别抽取24人和25人(各自接近两端),相对的各因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分组的父亲在情感温暖、理解(第一因子)、惩罚、严厉(第二因子)拒绝、否认(第四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过干涉、过保护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其母亲在过干涉、过保护上高分组与低分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情感温暖、理解上差异显著,在其它各项因子上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深远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被普遍认为是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各方面发展的模式,这具有跨文化的有效性,不过仍受文化的冲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也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3.
曹晓刚 《教育导刊》2004,(22):52-55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标准.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包括服从规则行为、诚实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温暖、引导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积极发展,而惩罚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应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与一般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模式在回归方程中存在差异.对学业不良儿童,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而对一般儿童,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温暖理解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结论: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其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待学业不良子女时,尤其要减少母亲采取严厉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喜琴 《新课程研究》2009,(12):43-44,47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养观念、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类型、教养方式的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AAT对339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低于常模水平,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蒋芳芳 《江西教育》2022,(44):21-2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并提出关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内研究的新进展:(1)研究范式从亲子单向决定观向亲子系统观转变;(2)研究方法从传统单一化向现代综合化转变;(3)研究内容从单纯类型化影响研究向影响教养方式的多因素研究转变;(4)研究重心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并就这些转变和已有研究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锦 《考试周刊》2008,(11):210-211
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