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言该怎么说?作者是怎样紧扣中心,反复阐明俭素和奢侈的利害得失的?本文为什么使人听起来既深表信服又感到十分亲切?本文中提倡俭朴反对奢靡的理由,在今天是否仍然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说,现在生产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谈节俭已不合时宜了,你对这种看法怎样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训俭示康》是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写的家训。课本中“自读提示”说:“全文的主要观点:‘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这样的现身说法,使晚辈读来觉得亲切,容易接受。”我以为这个提法有误。一、《训俭示康》是一篇“家训”,是父亲专为儿子写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写作目的明  相似文献   

3.
俭朴和美德是相通的,奢侈是最大的恶德。司马光其家世代贵胄,家族累世聚居,人口众多,常是几十口人,却都能和睦相处,宗族间也从无闲言。这个家族对内勤俭自励,苦心经营,治家有方;对外,慷慨尚义,关心乡里,抚恤孤寡,很受乡里尊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司马光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气日益浮华、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司马光深切地感到,这种社会风气对子孙后代容易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司马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特意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专…  相似文献   

4.
《训俭示康》注释订误江苏如东县中学赵荣民一、世以清白相承课本(高中第三册,厂同)注:一代一代都继承纯朴的家风。”将“清白”解释为“纯朴”,不够准确。查《汉语大词典》,“清白”条目所列义项(2)是:“特指廉洁,不贪污。”按: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  相似文献   

5.
《训康示俭》是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的训诫。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典型的事例,告诫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今天读来,仍可得到如下有益启示。第一,应以俭素为美,形成崇尚节俭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节俭习品质。文章从“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开篇,先写自己自幼不爱“金银华美之服”,羞佩艳丽珍贵之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独以俭素为美”,恪守孔子“以约失之者鲜  相似文献   

6.
王颖枝 《家庭教育》2013,(12):45-45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历任高官,名重一时。在贵为宰相之时,他专门写下~(iJII俭示康》一文,教育儿子司马康戒奢靡,尚俭约,永葆节俭好家风。在这篇家训中,司马光先从自身的经历讲起:  相似文献   

7.
司马温公的《训俭示康》,今天读来,不仅真理之光熠熠闪耀,且其析、评、论、述等技巧,多异彩纷呈。一、析理、评价着眼对比。俗语云:“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作者正是这样阐释评析的。他告诫儿子要节俭,总是紧扣对立的奢侈逐层对比,一以贯之,给人印  相似文献   

8.
《训俭示康》是司马光对其子司马康进行节俭教育的一篇家训。作者从日常生活和亲身经历着笔,教诲其子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这篇家训,作为议论文,在论证上不是抽象地析理、空洞地说教,而是让事实讲话。在这样一篇不长的文章里,列举了十二个事例。这种大量而又恰当的用例,在议论文中可以说是不多见的。作者分别从家风、礼数、生活作风等角度,从美德的高度,驾驭安排这些材料,进行正反对比、古今对照,使得俭与侈、德与恶、美与丑、贤与庸、立与败、福与祸形成强烈的反差,崇俭戒奢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内自读课文《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可谓中华家训瑰宝之一。文章是司马光为教诲儿子康而写,他要康崇尚节俭,摒弃奢侈,并教育子孙世代相传。如何理解该文,笔者认为应根据文意,从解题入手,紧扣一个“训”字,设疑、质疑、解疑,以达到扣一字而通全文的效果。 课题中的“训”字应如何理解呢?课文自读提示及题解均未作说明。《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称:[训俭]:“训”,教诲、教育。据此注释,那么“训”(即教诲、教育)的对象是谁呢?自然该是  相似文献   

10.
《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为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而写的一篇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对题目中的“训”解释为“教诲、教育”。笔者认为,这个“训”字应该解释为“训释、阐释”,文章的题目亦相应理解为“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首先,从文题的字面意义看。若把“训”解释为“教海、教育”,文章的题目就只好理解为“教诲节俭给康看”或“以节俭教诲康给康看”。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通的,不管是按前者还是按后者理解,“示”的地位都是非常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挖掘古籍盛行。如司马光为宋哲宗编纂的一部《资治通鉴》,卷帙浩繁,流行坊间。当年只有皇帝能读的书,平头百姓今天也能欣赏了,利莫大焉。 这里,我想说的却是这位为皇帝编纂大著的史官兼文学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当前,读读这位古代大文人并不准备公之于世的给儿子的信,是很有意义。并能引入深长思之的。 在这封并不太长的家信中,司马光可能出于他职业习惯,援引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今古现象,教训儿子保持艰苦朴素、勤俭奉公的家风,万万不可学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奢靡现象、享乐作风。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司马光虽然是一位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三册(必修)《训俭示康》一课有一句“管仲镂簋(guǐ)朱纮(hóng),山节藻棁(zhuō),孔子鄙其小器。”课本将“藻棁”注作“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短柱”,将“小器”注作“器量狭小”,我觉得这两条注释均不妥。“藻”主要有两个义项:①一种水草,即藻类植物。如水藻、海藻。  相似文献   

13.
简洁、凝练、克制而有分寸的文字如何写就?文言文篇章是磨练文字功底的必读之物。在古意中探寻主题的侧面,在古文中聆听遥远的回响。如今,我们的心灵仍能与之共振,激起穿越千年的默契和声。【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_-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涞水乡人,世称沫水先生。卒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之作。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摒弃奢靡。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列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由此凸显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为依据的写作特色,起到了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救西厢上空的月亮,永远是那么皎洁,那么迷人,月光下的梨花深院,朦胧、静谧,似乎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那种种动人的情怀依然流淌,让一代代后人沉醉于婉转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于水的亲情和热忱的道义之情,在人性的温暖中徜徉,久久不愿醒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孙绍振文本解读与阅读理论的相关知识,从文本的意与象、情与感、形与质这三对关系,以及真善美的统一与错位,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解读,以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些许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酒之为状,变(?)性情。岂止於病,乃损其命”。谚云:其益如毫,其损如刀。作者:高允(390—487)字伯恭,北魏人。这首《酒训》是作者告诫人们注意酒的危害的一首诗。诗的大意是:酒会改变人的性格,惑乱人的情志,酒不仅能让人生病,甚至能使人丧命。谚语讲:酒对人的好处象毫发那么微小,对人的损害却象一把刀。这是对那种飞杯酗酒危害形象的刻画。笔者读后颇感,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乐极生悲”不为罕见,酒之于人更是  相似文献   

18.
19.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作品描写了王子猷在弟弟子敬去世后独特的悼念方式。对其主题的解读,《教学参考书》从人伦之情的角度,认为其主题是:表现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