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觉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错误知觉。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教学中并不鲜见。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错觉现象,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专门练习,让学生在错觉中学习,在错觉中锻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错觉现象十分普遍 ,存在于各种体育运动的知觉中 ,其作用可能是消极的 ,也可能是积极的。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克服错觉的消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错觉的积极作用来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现象应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有它积肥极的方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空间错觉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例举陈孟流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空间错觉是一种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远近、高低、方位等空间特性的不正确知觉。它是大脑两半球由于受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过去经验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人脑对于当前发生刺激作用的某种对象或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老师:上中专后我渐渐地养成个习惯,那就是每逢期中或期末考试时考完一科我都要估计下自已的得分,可发表成绩后才发现自己估计的考公不是偏低便是偏高,有时低估了考分,还会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成绩。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哈尔滨康智康智同学:你在信中提及的问题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叫考试成绩评估错觉。所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考试成绩评估错觉则是指对考试成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出现考试成绩评估错觉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容易导致考试成绩评估错觉。许…  相似文献   

6.
30米、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学重点之一,可在教学和考核时,往往听到老师大喊:“快、快、快,冲过终点线!”但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在接近终点或通过终点时有“减速”和“停滞”现象。我尝试运用终点两道线的方法(即终点线和过终2~3米标志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且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教师常会碰到部分胆小的学生有惧怕心理不敢过栏这种现象.本文就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错觉""模拟"等教学手段,对克服学生跨栏跑教学中的惧怕心理、掌握跨栏跑技术动作、提高100米栏成绩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运用以上教学手段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知觉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意,确定相应的解题思路,是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在就知觉规律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知觉的选择性与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多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所叙述的事物比较复杂,学生不可能同时对各种事物进行感知,总是有选择地把里面的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由此入手,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决定解题思路。选择的知觉对象不同,解题的思路也不同。例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第九册应用题例2)该题叙述的事物分原  相似文献   

9.
错觉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固定倾向的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现象。虽然错视、错味、错触、错嗅、错听和内感性错觉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各种物质中毒所致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以及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病人。但错觉与幻觉完全不同,幻觉是只有在心理变态者或心理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心理上才有的现象,本身就是心理障碍,而错觉本身不是心理障碍,但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却把错觉也列入变态心理,建议将变态心理学感知障碍中的错觉改为错觉障碍。  相似文献   

10.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公斤铁块比一公斤棉花重";"十厘米长的垂直线段比水平线段长";"甲数比乙数多15%,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15%"……凡此种种,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并不鲜见。学生为什么出现如此不着边际的、且让我们教师啼笑皆非的"错误"呢?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心理学的解释是:它是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情况下出现的错误判断,从而产生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知觉。  相似文献   

12.
【教学背景】“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空间和图形”部分,这是一个新增加的内容。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形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对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的过程的感悟。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并不明了这两个专门术语。但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平移、旋转、摆动等现象却经常混淆不清,对于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后的格子数,学生容易对移动几格造成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物体中间的间隔。在教学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自己的“感觉”会失灵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应该说,它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一、算法多样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深入课堂进行听课中,算法多样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再把各种方法罗列出来,对各种算法的形成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就可,也不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5.
现象之一 :小学入初中 ,“差生”比例增多 ,一些乡镇农村初中 ,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辍学 ,个别地方失学率达 1 0 %以上 ,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造成严重影响。现象之二 :在某地区中小学运动会上 ,40 0米比赛终点 ,就有少数运动员需人搀扶 ,自行扑倒在地者时有出现 ;80 0米、1 50 0米以上中长距离比赛 ,中途退出者屡见不鲜 ,终点出现上述现象者更为严重。目前在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还可以举出诸如此类不尽如人意的事例。就现象之一而言 ,学习上课程的难度、环境的改变、人的智力开发情况等诸多因素 ,固然起一定作用 ;就现象之二而言…  相似文献   

16.
正一、精心设计,激发练习兴趣精彩的课堂能使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而且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在开始时学的劲头非常足,可是过了一会儿就嫌累,不想做。这时,我把学生按性别两两分组,画两条相距20米的平行线,一条作为起点线,一条作为终点。每组相距1米站在起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各种错觉现象的归纳和分析,阐明了错觉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幼小,他们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是第一信号占主要地位,而且兴奋优于抑制,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一种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譬如教跑的项目,跑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但如果在终点挂一面铜锣,要求学生跑到终点后马上敲一下锣,这样学生低落的情绪,马上会变得兴奋、活跃起来。教50米直线跑也是如此,要求学生反复跑直,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弯道跑持术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认为:弯道跑时人体所感受到的那种自然偏向外道,迫使人体沿弧形弯道切线方向运动的离心现象,是由于人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从运动心理学上讲,上述认识错在对建立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知觉产生“失真”、即产生错觉。运动心理学指出:错觉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即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的矛盾以及思维推理的错误影响,或者说是对当前知觉的不适当补充,对弯道跑的离心现象,从过去经验上进行推理,觉得这种离心感觉一定是受到一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因理论内容抽象、概念似是而非,学生易形成错觉.如错觉产生学生易形成系统思维混乱(乱觉),无法运用电子电工思维来思考问题。长期下去,导致学生学习滞后。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错觉,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