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返校班会课要用好"抗疫"这一"眼前的教科书"。基于抗疫素材,以儿童真实生活事件为逻辑起点,从个人健康与生活习惯、动物保护与生态意识、科技资讯与媒介素养、品格实践与公民意识、家务劳动与自我管理、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六个学习领域,设计儿童生活课程,体现多重教育价值,陶冶儿童的生活知能,涵养儿童公民责任,启蒙儿童的真实学习。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习作教学中"我"的意识的缺失、读者意识的缺失、思维意识的缺失,对习作内容做梳理,发现以"我"为中心,把"我"想写的内容写给特定的读者,让他们对"我"的习作内容感兴趣尤为重要。提出培养"三个意识"的相关策略,解决"谁在写""写给谁""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写作动机是驱使作者投入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作文教学就要溯本求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从"只好写"变为"需要写"和"想要写"。激发初中学生写作动机的实践策略有:丰富写作形式,开展有趣味的主题写作活动;设置虚实相生的作文题目;培养读者意识,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品德课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哲学性思考",从"教、悟、学、呈现"四个角度去思考教学,熟悉和理解儿童真实的生活,遵从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开展教育时做到去成人化、去虚假化、去空洞化,通过设计符合儿童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际语境的习作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这是习作教学的新范式。它强调习作应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真实需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因此,交际语境要具有具象化、生活化和典型化的特点;同时,通过语境触发、语境驱动、语境反馈,将语境贯穿于习作的整个过程。这样的习作语境,能触发学生的读者意识,与读者产生共情,让学生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进行思维、选材、构思、表达、修改、分享,形成习作的思维习惯,获得习作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怎么写"的问题,往往是由"写什么"决定的。"写什么"包括"写给谁看"与"为什么写"两个关键点,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与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7.
黑柳彻子通过《窗边的小豆豆》给读者还原了一个本真、广阔、深刻的儿童世界,因为在她看来,似乎不存在什么儿童不宜的问题,也就不把儿童限定在一个玫瑰色的完美世界里,她不回避人世的沉重,以儿童的眼睛看复杂的人生,别离、"失恋"、死亡这些主题写得真实而有分寸,所有这一切汇成打动读者的一份纯净而又深刻的力量,她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儿童世界是一个丰厚的令人回味的生命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生命宝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2011版新"课标"对"语用"的强调,"读写结合"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创造了不少经验,但也出现了"为写而写"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实施"读写结合"呢?当下,重温叶圣陶"修辞立诚"的作文教学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一个干涸的源头,那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与设计,应贴近儿童的性情与环境"读写结合",如果远离儿童的性情与环境,也就如同一个干涸的源头,是不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的。比如,一位教师执教《黄山奇松》一文时,选择在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安排学生做"读写结合"练习:  相似文献   

9.
"读者意识"的缺失是当下大多数儿童习作的现状。笔者认为,儿童习作时只有心中装着读者,形成一种"读者意识",才能激发习作动机,并能根据读者对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习作内容与恰当的表达方式,让习作真正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堂习作课的成功,从显在的层面讲,要有好的现场教学效果;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野来看,应当有真实的写作内容和教学内容存在;再从学习个体可持续性方面来看,还要关注儿童对写作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设计就要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才能使本次教学成为一次充满"实效"的抵达。一、"为什么写":抵达儿童心灵需要儿童怕写作,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习作教学与自身没有关联,是一项繁  相似文献   

11.
作家具有清晰的"读者意识",而学生多倾向于针对主题进行立意。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首先要分析其内容以及不同类型写作中的读者意识的情况,其次才谈得上如何培养。而过程写作教学将最具读者意识的"说"引进课堂,熟悉的读者与作者在互动中有力地建构文本,因而在培养读者意识方面比沉默孤独的传统写作教学课堂更具优势。真实写作即高质量写作。  相似文献   

12.
林志章 《辅导员》2013,(24):51-51
<正>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写作是在交流互动中进行的。夏丐尊先生曾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学生在动笔时,如果头脑中有假想读者,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就会明显提升。在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单元有一习作——学写导游词。"学写导游词"引发了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建立一种读者意识。一、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要注意把握格式特点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首先要注意把握文体特点,比如说格式特点。导游词的写作属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高考考场作文的"读者"是特定的阅卷教师,考生在考场写作中增强"读者意识",认真为"读者"而写,让"读者"读得清楚明白,往往能够获得好的评分。  相似文献   

14.
<正>写作即交流,作者总是以特定的角色,面对特定的对象,为达成特定目的,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交流-读者"式的要素模型可以建构如下图:如上图所示,"交际语境"有四个要素——话题(写什么)、角色(我是谁)、读者(写给谁)、目的(为什么写),它们塑造并规约着语篇的具体形态。如果能进行基于"情境认知"下的真实写作,写作中诸如动机缺失、内容贫乏、语体不当等的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那么,如何运用"交流—读者"的理念开展写作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16.
王学进 《生活教育》2011,(15):71-75
儿童写作作为人类的前写作状态,它应以开掘儿童的生命潜能为发展需要,以养护儿童的言语自信为追寻意趣,以生长儿童的言语生命为价值旨归。为使儿童言语生命能自由滋长,我们从写作发生学、言语动力学的角度对写作意识的走向进行了厘清:体察意识——在自主与自需中"留住自我";读者意识——在交流与发表中"映射自我";评价意识——在培信与立格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7.
写作最要紧的是真实、明确,让读者明白你的心。读者要看的是真实情况,文章真实是对读者的忠诚,也是对自己的忠诚。真实来自于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学生就是写你观察到的现象,写你对客观现象的感受,写你对各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云"诗言志"。传统上,作文教学与评改通常依据课本习作安排,以写作者自我为中心,从写作者自我出发,指导学生写什么,如何写,所谓"我手写我心"。而本文则在作者个人课题研究及课堂实践的基础上,依托接受美学及"读者意识"相关理论,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习作1、2"的习作评改环节进行全新的策略探讨,具体策略包括:颁奖引领,确立文章拟题的读者视角;换位思考,强化现场感、交流感,深化读者意识;视角选择,斟酌最佳叙事人称,满足读者期待。  相似文献   

19.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儿童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是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读者意识能激活儿童习作的真切表达,提升儿童习作的甄选能力,助推儿童习作的主动修改。儿童需要掌握为格式化写作的松绑策略,即鼓励创意写作、重视技能训练、精准对接范例、注重生活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