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一九五六年,我在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担任中文系的心理学教学工作,并指导中文系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当时中学的语文教学“八大诀”程式化盛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讲作家生平、时代背景,文学知识等方面.语文教学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实习结束后,我到闸北区肇和中学、和阗中学等校对语文教学进行调查,写了《运用心理学来评析一堂语文课》的文章,其中对“八大诀”的程式化教学从理论上加以否定,并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来启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从而,使我体会到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要立足于“用”。心理科学要为教学服务,解决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时代背景教学是不应被遗忘的环节。如何进行时代背景教学的改革呢?下面就纠正“程式化”、“一味灌”、“学究式”等倾向谈谈看法。一、突破“开头讲”的程式在分析课文时,往往要进行时代背景教学,而先弄清课文反映的时代和写作的背景,又是时代背景教学的常规作法。有些课文,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若不首先弄清注释(1)中所述的  相似文献   

3.
一次,讲授完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走出课堂,就有同事不解地问我:“……为何要把文章作者和背景介绍安排在课文教学环节的后段?”我说:“语文教学是不应该太程式化的,尤其是散文教学。教学这样一篇美文,我第一要做的是先把学生引领到‘故都的秋’那美的意境中去,只有从‘最美’处切入,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调动思维,更充分地感知文章,然后再经教师对作家、背景等相关知识作相机介绍,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4.
正张定远先生在《20年来语文教学的成就和问题》中说:“现在的语文教学不从实际出发,把语文的工具简单化、程式化,把生动的语文能力训练变成枯燥的纯技术训练,教学活动呈现固定的僵硬化模式。”这种做法泯灭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该大力提倡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叶圣陶先生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接着又看到《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发表的吕叔湘先生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感到深受启发和鼓舞。吕叶两位先生在文章中不仅指出了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有些话是广大语文教师长期以来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比如作文批改,两位先生都提到了“无效劳动”的问题。吕先生说:“如果学生只看一下总批和分数,就扔过一边,那你的批改也就是无效劳动。能不能定一条:凡是无效劳动一律不做,因为这是一种浪费。”还说:“因此要鼓励教师们搞革新,搞试验,允许失败,失败了再来。”这些话很能促使我们讲求实效,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6.
何以聪老师在《我对“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读”问题的认识》一文中谈到:“强调自读,才符合语文教学固有规律;强调自读,是还语文学习本来面目。”(《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3期)我非常赞同以上观点,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确实体会到:加强自读教学,既能使学生学得广,学得深,学得活,又能使教师讨好不吃力。可惜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自读”教学法并未得到许多同志和领导的承认,他们往往习惯于“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瑞昌 《江苏教育》2007,(12):23-24
方海莲老师的《透视语文教学的“伪思考”》一文,直面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表面化、程式化、“空壳化”现象,指出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伪思考”.学生个体没有真正进入能动状态,因而不能达于内心,无法“自由言说”。方老师又说学生流于“伪思考”,与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依附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关,与“预设”抑制了“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早在70年代,吕叔湘先生就提到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他呼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这一效率问题迄今仍是“众矢之的”,令人担忧。曾有人戏谑地说语文教学还是有些效率的,不过这效率多是无心插柳。这话虽有些偏颇,却不无道理。就拿陷入困境,举步维艰的阅读教学来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而我们有数的教读篇目、教条的阅读分析、大量的标准化训练、程式化的阅读习惯,不仅成了过眼云烟,更有甚者成了绳索,束缚…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是几年义务教育母语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阶段,从小学语文教学到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统筹规划,有计划一步紧一步地往前走”,这就不能不解决初中与小学语文教材的衔接问题,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是不许可的。”就我们看到的几套初中语文教材,不能说没注意衔接,但还不够理想,表现在:门)有不必要的重复。如小学《语文》上有《落花生})《我的“自白”书》,初中《语文》也收录了这两篇诗文,尽管不再是精读课文,但就学生学习心理来说,不会引起兴趣。门)同一训练点,。在初中提高层面上缺少…  相似文献   

10.
读了《光明日报》关于贵刊讨论语文教学程式问题的文章(六月八日报)之后,想给王基与何深两同志当个“和事佬”。从字面上看,王基反对语文教学的程式化,而何深却要加强研讨语文教学的程式,两种意见岂不是不可调和了吗?然而,王基“并不一般地反对程式”,何深认为“应当注意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实际上,他们的观点是对立的统一。王基同志认为“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讲解字词,分层划段,分析课文,归纳主题  相似文献   

11.
王晓婷 《成才之路》2009,(18):79-79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然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意识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公先生逝世前在病床上,还关心着语文教学,特别提到了错别字。他说这是语文教学“实”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去研究。“比如错别字问题,学生常写错的是哪些?为什么错?”(《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期)我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时,忽然想起了与之有关的同音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语文教学要松绑”,这是不少有识之士的呼吁。但若干年来,以至今天,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仍占语文课堂的统治地位:教师习惯于从导入课题讲起,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然后在分段上纠缠,偏重于篇章及内容的分析;最后归纳主题,讲写作特点,可谓面面俱到。结果教师花费好大精力,学生有时还不甚了了。因而语文教学既未“松绑”,又没有“轻装”。那么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何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改问题很多,难度也大,但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学过去多采用“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和“三个阶段“(起始、分析、总结)的程式化教学。千篇一律,百课一模。这样便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把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弄得毫无生气。因此吕叔湘者先生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曾大声疾呼:“要让学生动脑手”,反对“新书一册,先生讲、学生听”老套子的教学方法。吕老的讲话语重心长,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15.
去年王旭明先生连发博文和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王旭明先生还在《保护汉语需情绪,也需行政》的博文中指出:“就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看,我也没有说让学生由学英语转到学语文,而是强调要学国学。”这个增加“国学教育”的呼吁引起了学界的热议。  相似文献   

16.
常可听到一些语文教师的诉苦:“教书难,教语文更难”。“辛辛苦苦备课,但学生上课不听。我的那些学生是木头一根,启而不发……”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到这些教师知晓学生的“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否考虑到自己的“教”的问题?在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时心中有否“学生”呢?我先后听了数百节语文课,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普通存在程式化、模式化。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当作陪衬,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事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解决现行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具体落实好12个字:浓化情趣,激发兴趣,享受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钻研。要达到这种境界,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变授为导,开启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强调: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核心是启发自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逐步做到"会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在过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形容为"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教学内容程式化,从解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到归纳中心思  相似文献   

19.
程式,就是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一点也改动不得。戏剧演员的表演说唱,要有一定的程式,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要有一定的规程;但语文教学由于教材的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运用固定的程式就要妨碍教学工作了。何深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程式》中写道:“中学语文教学也应有它独特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程式”。例如“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积累词汇”、“过三关”、“落实‘双基’”、“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等,就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程式”。(见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但是,何文所举的“讲  相似文献   

20.
课堂内“讲风”仍炽,依然是教师讲也滔滔,学生听也默默。一作者介绍,二时代背景,三分析讲解,四主题思想,五写作手法……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我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必须冲破这套程式。那么,从教学操作的角度看,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认为,突破口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