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的风格取决于作家的性情特征。而性情特点是由作家本人的经历决定的。闻一多与徐志摩的不同性情形成了他们迥异的诗风。闻一多的雄浑沉劲的诗风与徐志摩的轻柔曼妙的诗风共同辉耀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诗坛上。  相似文献   

2.
朱熹注《中庸》时,追求义理上的贯通,发明“中和新说”,明确指出“中和”乃兼言性情,“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朱子在贯释孟子“四端”、“四德”说时,也依循伊川的思路,作出了性情论的理解。朱熹的性情论说解,是针对佛禅的“反情”、“恶情”说,李翱等人的“灭情”说而提出的重情的主张;而其“心统性情”论中的“心”,则为一种“有限心”,须“持敬”、“格物致知”,才可达于“理”,这也同佛禅之“心”及受佛禅影响之“心即理”说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3.
袁枚倡导的性灵说主张诗表性情,认为诗歌是发展、变化的,批判了当时具有复古色彩的考据学,影响了一代诗风。袁枚的创新论源于性情说,注重个人性情独特的表现,注重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主张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4.
袁枚倡导的性灵说主张诗表性情,认为诗歌是发展、变化的,批判了当时具有复古色彩的考据学,影响了一代诗风。袁枚的创新论源于性情说,注重个人性情独特的表现,注重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主张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5.
一、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不仅要知道诗人的名字,还要了解诗人的性情,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因为诗人的性情往往能显示出其诗风,而“背景”常常是诗的“产床”。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人格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受陶诗影响最大,因而文学史上一直将“陶韦”并称。韦应物本人受到陶渊明自然真率之性情的影响,韦应物诗风受到陶渊明诗质实自然萧散恬谈风格的影响,其艺术表现手法和特点亦颇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初唐诗坛盛行的绮艳柔美的宫延诗风及雷同化,程式化的僵化创作模式,“四杰”积极介导抒写个人性情,张扬诗歌创作的个性,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其对改造,突破和变革,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越南诗人裴辉壁(17444—1818),在这篇《小引》中,陈述了编录《历朝诗钞》的经过,以及他本人对“陈兴国初”不同时期诗风的扼要评论。中肯定了“诗言志”这一创作思想,并对“后菱教胄子以诗歌声律.”塑造美好性情的安践给予高度的赞扬。最后指出,苟能以  相似文献   

9.
从明中后叶诗风的弊端及清初批评家的评论入手,导出黄宗羲诗学思想与批评的新视角,揭示其创新性——自治性情,并对黄宗羲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芸 《集宁师专学报》2002,24(1):39-42,58
穆木天是中国象征主义诗学的倡导者之一,他的“纯诗”理论及象征主义诗歌创作在中国诗学界具有一定的价值。三十年代,穆木天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穆木天的诗风转向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遵循民族化、大众化的原则。本文阐述了穆木天从二十到三十年代诗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曹丕“清怨”诗风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形态、社会风尚、诗歌美学等角度分析了曹圣诗歌的“清”“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清”“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清怨”诗风的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米芾是宋代文人中个性突出者,其文艺作品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彰显"个性"是其主导的书学思想,"自我"意识渗透在诗歌创作之中。他在诗、书方面都注意学习古人,诗学唐,追求平淡自然的诗风;书宗晋,在注重基础点画同时力求表达真实性情。其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互通互融,构成独特的文艺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才”、“气”、“学”、“习”是刘勰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刘勰认为,“才”、“气”是性情所铸,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但通过“学”和“习”可以增进“才”、陶冶“气”。他欣赏“刚强之气”,而不喜“靡靡之音”,主张作家应该研读经典,深入生活,并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作家和作品的影响。这些观点比其前的曹丕等人的看法更为高明。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一生多次游历安徽,安徽是黄仲则游历四方的起点,也是对他一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所在。安徽的多彩风光带给他性情的熏陶,皖地悠久的人文历史赋予他满腹诗情,大江南北的现实景况更是对他的诗情、诗风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白瓢逸浪漫的诗风源于他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构成了李白诗的宇宙境界,宇宙境界的具象化表现是他极具个性特征的诗歌意象,咏月,赞月是中国古典诗歌惯常歌咏的主题之一,而明月这一意象只有在李白这里才得到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咏月诗的魅力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它是形成李白宇宙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选堂先生"形上词"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上词“就是用词体原型以再现形而上旨意的新词体”。落想、学养,是创造“形上词”的首要条件。饶选堂先生自幼追步具“理趣”之诗风,中年以后,更认为诗词不能只局限于人间,因而尝试创制形上词。形上词并不等同于玄学、理学词,而是“合声文、形文、情文三者而为一”,是对传统词境的开拓和超越。创制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态度,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是杜诗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杜诗注本、选本数量多,质量好,学杜诗、和杜诗的现象非常普遍。杜诗学的兴盛既是诗学发展的自然表现,也是明清鼎革的时代使然。清初杜诗学从"诗史""性情"、民族心理等方面影响了清初诗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目前并没有朱自牧诗歌研究的专著及专题论文问世,只在山西大学韩晓斌的硕士论文《蔡珪及金世宗时期文学研究》中有所提及。作为金代由第一代"借才异代"的文人统治文坛向"正传之宗"蔡珪等人走上文坛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与"借才异代"时的那种内在含蓄、深厚微言迥然不同,朱之才秉持传承了北方地理的文化特质,将金初展露的雄健踔厉文风和北方士人粗放犷达的精神别致结合,他的诗作刚健豪迈,有性情,有才气,诗风在工稳洗练中见苍劲,风骨蕴藏于内,对金元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元人视《诗经》为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质的文本进行阐释和接受,一方面遵循着朱熹"感物道情,吟咏性情"的思路不断迈进,另一方面,依然看重《诗经》作为儒学经典所高张的美刺教化功能。元代雅正诗风,在远绍《诗经》的基础上,调和唐、宋诗情理之争,并最终以盛唐之风作为旗帜,以美刺风化的诗教作为目的,强调诗歌创作在吟咏性情之正的同时,适应"鸣太平之盛"的政治需要。《诗经》正是元代雅正诗风渊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