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说明文。在教学中怎样加强有意义的语言训练,如何让学生既了解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又学习课文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是本课所深入思考的内容。因此,本课教学立求凸现有意义的语言训练之两大要素——问题与情境。通过问题研究,激起冲突,引发心向,寻找异同,引出规律。结合情境,将文本还原为生活,贴近交流的距离,促进迁移,实现同化。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本课生字词;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内化课文语言,体味常识性课文用词的精练;在体验“自然之道”中激发探索哲理及学习语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教材简析:《快快乐乐》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首篇课文。本课是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以活泼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欢快地向我们诉说着学校生活的感受。儿歌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了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听说能力训练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互动─…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 ,并不只是为了把知识讲明白 ,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使其产生内部需求。《一夜的工作》是11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课文篇幅短小 ,语言朴实感人。根据教材自身特点、本组训练重点 ,课文采用以读为主的方法 ,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具体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一、创设情境 ,激发读书兴趣课前 ,我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反映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材料。课上 ,学生互相交流周总理的感人…  相似文献   

5.
《骄傲的孔雀》(六年制四册第2课)是一篇生动且富有深刻含义的童话故事,课文图文并茂,图画优美、语言流畅。教学时,可抓住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的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朗读能力。一、指导看图,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认真指导看图,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本课有四幅图画,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图与图的联系中  相似文献   

6.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引领与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试以《孔子游春》(苏教版)教学为例 ,谈谈新课程下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的互动及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一、民主对话 ,平等交流教学《孔子游春》课始 ,谈话导入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课文 ,老师将和大家共同阅读 ,并交流读书所得。(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 ,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课始 ,笔者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交代本课的学习任务 ,首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出现 ,奠定全课民主、平等的基调 ,接着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习惯的学习方式自读课文 ,积极创设自主学习情…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  相似文献   

9.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课文通过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的生活现象,讲述了小动物在下雨之前的种种表现。通过本课的教学,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在下雨之前的表现;要让学生理解有关下雨的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可采用以下思路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时,可用媒体创设美丽夏天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夏天带…  相似文献   

10.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体部分是人物的对话。怎样设身处地地理解对话情境以及林肯演说内容背后彰显的人格魅力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很美的韵文,以小孩子的口气表达了对美丽夜空的遐想。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在音乐和画面中感悟语言",再现情境,把孩子引入课文所描写的氛围,先动情,再朗读。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教学思路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这里刊发两篇《皮球掉进池塘了》的教学设计,它们除了都有效地利用课文所提供的画面,完成本课教学外,还各有特色。邱老师的文章更注重学生间语言交流的训练。而贾老师引导过渡的语言很漂亮,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两位的经验相得益彰,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山东教育》2007,(7):60-61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古代童谣,描绘了春天郊外的乡村美景。本课安排在汉语拼音学习以后,是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但从现在的学情来看,本课的识字任务并不太重,教学本篇课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中读文识字,培养语感,为朗读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5.
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特点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层次清楚的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表现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根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应抓住本课总述——分述——总结的结构特点,学习读段方法。为了实现学法目标,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一、通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出现的10个生字,然后质疑、解难。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①小兴安岭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骆正位 《小学语文》2008,(11):27-30
这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课文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以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四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感和语言积累,有了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仍需要坚持训练,尤其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习惯培养方面开展有效的教学。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记叙文。全文以哲学家带领学生周游世界后到旷野上最后一课为主要内容,揭示人“要用美德铲除灵魂的杂草”的道理。课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于质朴中见隽永,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思维训练、情感陶冶并扩大语言积累的好教材。引导学生自主体悟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的散文,课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愉悦。本课教学可运用简笔画和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意境,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 ,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训练阅读速度 ,丰富语言积累 ,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流程设计一一、情境导入 ,初读课文。1.创设情境。2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3.交流感受。4 .快速寻读。自由选择课文中最感人的语段。5 .检测初读效果。6 .小结过渡。二、研读交流 ,探究语言。1.自主选择研读。A.研读描写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语句。(1)找 :文中表现神…  相似文献   

20.
《红高粱》是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高度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教材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作为本课的训练重点。对此,本人在教学时,对本课教学作了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