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龙门石窟音乐图像中现存的可辨识乐器,有笙、排箫、笛、箫、筚篥等18种,其中气鸣乐器有笙、横笛、箫、排箫、筚篥。这些音乐图像忠实的刻录了当时乐器的形制和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箫”,在五代以前,指的是一种以长短不等的竹管按音律组编而成的乐器,即今之“排箫”,多者二十三管,少者十六管,两边微翘,形似凤翼。五代以后,指的则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单管竖吹之“箫”。古人认为箫的创制者应该是睿智而神圣的。《吕氏春秋·仲复纪·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取竹于嶰溪之谷,……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筒,《说文》云:“通箫也,从竹同声”,指无底之竹,即洞萧;相传韶箫为舜所作,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有各种各样的乐器.我国苗族的芦笙、维吾尔族的热瓦甫、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僮族的铜鼓、蒙族的马头琴,以及朝鲜的长鼓、罗马尼亚的排箫等等,都是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中国古典乐器都有属于自己的极致意境。比如同样属于月夜,箫和二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箫管下极致的月色是凄清、凄迷的,而二胡下的极致却是凄怆、凄恻的。箫中的月色被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扬州瘦西湖仍有二十四桥景区,  相似文献   

5.
~~“独眼巨人”村庄(灵箫之五)@郑允钦 @阿华  相似文献   

6.
“和谐”,祖先造字时写为“觫谐”。“觫”是形声字:“龠”为形旁,意思是在一个大房子里(演奏场所)有许多乐器一起演奏,有编钟(用三个“口”表示),有排箫(字的最下面代表排箫);“禾”为声旁,说明这个字读作“禾”。这个字说明,各种乐器虽然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按照一定的“章法”“韵律”,却可以合奏出动听的音乐。“谐”,亦形声字,是声音和谐之意。把“和谐”这个词用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各种关系之中,是形容其“配合得适当、协调”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张干 《学语文》2021,(2):92-93
诸家对《滕王阁序》“爽籁”之“爽”的释义计有二种,二义皆源出《文选》:其一,释“爽”为“参差不齐”,其出自于李善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采此说;其二,解“爽”作“清朗”,其来源为刘良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用此论。从文体特征来看,将“爽籁”之“爽”释为“清朗”更符合骈文对仗成文的行文规范。就它本用例而言,爽、清互训同义,“清籁”在传世文献中多见使用,有能发出清朗声响的萧管之义。  相似文献   

8.
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流行于民间 ,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最早的乐谱出自清代琵琶名手鞠士林的手抄谱。最早的曲名见于清代晚期姚燮的著作《今年考证》一书中 ,被列入“江南派琵琶曲目”之中 ,其产生至少应在1820年以前。“箫鼓”是古代的一乐种“鼓吹”的别名 ,是汉代以后盛行的宴乐或军乐 ,主要与鼓、箫、笳等乐器演奏。《夕阳箫鼓》描绘的即是傍晚时刻渔船归来时在船头演奏箫鼓的情景 ,但却采用琵琶来模拟…  相似文献   

9.
和诗歌一样,散文也要求注重语言的高度锤炼。高尔基早就指出:“你没有象诗一样地写散文,你的散文就不大有特点。”(《给初学写作者》)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就是“象诗一样”的散文,在语言上有自  相似文献   

10.
《浣溪沙·籁籁衣巾落枣花》是宋代词人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的组词之一。元丰元年(1078)春,久旱不雨,为了顺从民意,苏轼亲自带人到城东二十里外的石潭去求雨。碰巧,不久下了一场喜雨。到了初夏,农村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按照惯例,苏轼又到石潭去“谢雨”。“谢雨”途中,即兴而成写了一组《浣溪沙》。他以异常喜悦的心情勾画了几幅具有浓馥的夏季风光的农村风景画,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词中他勾  相似文献   

11.
(第71~80种)PigLatin(大拉丁语)-IayovlayouyayPolish(波兰-KochamCiebiePortuguese(葡萄牙)-EuteamoRomanian(罗马尼亚)-TeubeskRussian(俄语)-YatebyaliubliuScotGaelic(苏格兰盖尔语)-ThagradhagamortSerbian(塞尔维亚语)-VolimteSetswana-KeagorataSignLanguage(手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找一本手语书来学习一下Sindhi-Maatokhepyarkendoahyan用百种语言说“我爱你”…  相似文献   

12.
今年语文高考试卷中的填字、解词试题,有一半取自通用教材。如填字中第一小题“挫折”、“气馁”,“懈怠”三词,出于《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熟视无睹”、“弄巧成拙”分别在《什么是知识》、《关于文风问题》中学过,“吞并”在《虎吼雷鸣马箫箫》的“思考和练习”题中出现过。解词题中,“矜持”见于《清贫》,“苟  相似文献   

13.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一课中,有一个排箫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我们通过玩这个简单的排箫,发现很容易辨别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但是,三个管子太简单,吹奏不出多种音色来,于是我们就将其加以改进,制作了一个15孔的排箫。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16,(4):32
罗明是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穆鲁斯·扬·布杜拉(Ramulus Ioan Budura)的中文名。萨安娜(Anna Ava Budura)是罗明的妻子,同时也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汉学家、中国近代史学家。1950年,他们与另外3位罗马尼亚青年一同赴华留学。1956年毕业后,罗明进入罗马尼亚外交部工作,1980年出任过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1990年任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在半个多世纪的外交生涯中,罗明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作过翻译或陪同,见证  相似文献   

15.
吴伯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和深具影响的散文作家。吴伯箫于1931年冬至1935年春任职国立青岛(山东)大学,并在《民国日报》兼职。在青岛,吴伯箫迈出了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辑于青岛的散文集《羽书》奠定了他在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七七"事变后,吴伯箫投笔从戎,踏上抗日前线,奔赴延安,成为从山东和青岛走出去的献身于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的作家、教育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一、基础知识(20分) (一)将1—10题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O.5分,共5分) 1.查字典,“孪”字应查()。 (A)“一”部,7画,读ludn (B)“、”部,8画,读rudn (C)“子”部,6画,读lu~in 2.查字典,“逊”字应查是()。 (A)音序s,意义为“差” (B)音序x,意义为“谦虚” (C)音序sh,意义为“让出” 3.“匿名”的“匿”字应读()。 (A)ru6 (B)li(C)ni 4.“塞”字的正确读音是()。 (A)在“塞责”中读se (B)在“塞子”中读Sai ’ (C)在“边塞”申读虻 5.在下列三组形声字中,与“巍”字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A)露、籁、覆、空(B)愿、置…  相似文献   

17.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名叫《夕阳箫鼓》的著名琵琶独奏曲,1925年改编为八段,通过变奏手法描绘“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晚景,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题记琵琶渐出,出慢而快;箫声轻传,委婉流畅。这  相似文献   

18.
张琴 《幼儿教育》2013,(16):24-25
一、活动背景排序包括连续量(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排序和不连续量(即数量)的排序。幼儿对"数"的理解是通过对"量"的理解来实现的,其中连续量的排序活动可以为"数"的比较和排序规则的感知奠定经验基础。在"通向数学"课程中班上学期的"做排箫——按长短排序"活动中,幼儿要给一组材料(即"排箫  相似文献   

19.
试论钢琴曲《夕阳箫鼓》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阳箫鼓》是根据古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是黎英海先生钢琴作品中最能代表中国“意境”的钢琴佳作。本文试从此曲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上探讨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夕阳箫鼓》不是写景而是写意的作品,主题饱含浓厚的中国韵味:五声调式,波浪式旋律线,在中声区用适合人声歌唱的音域来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