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交互性的特殊优势,让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了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之后,开辟了广播与网络有机整合的发展之路. 网络广播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信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广播的发展受到冲击。为打破瓶颈,交通广播在原有的热线、短信互动基础上,又增加了微博、微信平台、网络直播互动。同时,依托本地特色,注重品牌战略,从专业出发,做听众关注和关心的节目。交通广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全力打造"互联网+"、"广播+",使交通广播成为处处听得到的广播,常常看得见的广播,时时有温度的广播,人人谋创新的广播。  相似文献   

3.
2010年,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迈入正式实施阶段,媒体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媒体转型"和"数字报业"等话题持续高涨的今天,期刊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如今,我国网民上网总时长已超过10亿小时,"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来势汹汹,以用户为核心,达到网络的全方位覆盖、业务的全方位提供、终端的全形态呈现,已经成为摆在期刊界面前的最大,也是必须要完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龚险峰 《出版广角》2021,(14):72-74
文章从"互联网+广播"视阈出发,通过对国内部分广播电台网络发展与转型的历史线性梳理,归纳国内广播电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三种扩张模式,着力探讨国内广播电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为中国广播业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芳 《传媒》2021,(22):59-61
传统广播与社交的关系演进中,在凸显时间即时性与仪式感的"内嵌"关系上,广播内容可以实现社交元素的嵌入,如传统点歌交友、话题互动、婚恋相亲等.到了"外嵌"关系上,广播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强调空间上的覆盖与可得.未来,广播与社交将继续深度"互嵌",并通过跨媒介联动带来声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社交思维和新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广播需以社交为"切口",从内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场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强大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不断夯实自身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报业纷纷寻找出路之际,"报网互动"实践应运而生. "报网互动"是指报纸与网络相互借力,网络吸取报纸的内容和资源,报纸借助网络的渠道和平台,两者相互作用,以扩展传播覆盖地域、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报网用户的效益[1].从广义上来讲,这里的网络不仅指互联网,而且包括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相应地,网络新闻传播媒介不仅包括网站,而且包括广播、电视和手机等手持终端.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促进了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从传统广播的网上传播,发展到专门的"网络电台",近年又涌现出"播客"和"让用户创造内容"等新样式.在这互动融合中,广播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和保留性差、选择性差等不足,实现了随时随地点播,突破"播者"与"听者"的界限,实现更为便捷的互动,拓宽了商业经营渠道,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播客"等资源,积极"让用户创造广播内容",积极利用网络优势为传统广播发展服务,利用传统广播品牌和内容优势发展网络广播,使传统广播和网络广播在互动中实现深度融合和提升,从而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广播是21世纪广播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鲜事物,应引起广播电台系统的高度关注与研究。通过互联网检索以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虽然我国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很快的发展速度,现在的网民已超过一亿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地攀升,但是我国网络广播的发展现状及其规模、档次、质量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11日上午,"第21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2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2013)"在重庆隆重开幕。与会专家和代表从战略、技术、应用等各个层面对我国"三网融合"和视听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全媒体架构、业务和监管,交互电视技术、多屏互动技术、有线网络的无线应用、互联网电视、云服务平台等多个技术发展方向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使广播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2015年10月,西安广播电视台开创了"双频联动向天歌"活动,新闻广播和交通旅游广播主持人互换、节目互动、听众群扩大,资源共享.在保持原有节目状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节目理念和播出新的声音,给听众带来焕然一新的听觉感受,不同的节目给主持人带来不同的跨界感受,体验新鲜的播出效果,既可以学习兄弟频率的优秀主持风格,又可以在节目理念上换位思考,有效促进了广播人适应新时代,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持人形象和能力的考验与提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用户群的日益庞大,网络论坛越来越成为反映公众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华南虎事件"为个案,针对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在网络论坛中如何起作用、网络论坛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议题的、传统媒介与网络论坛的议题互动有哪些新特点等三个问题展开探讨.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此个案,并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数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论坛参与下,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仍有一定影响但已弱化且出现新的特点.在网络论坛中,公众既能形成个人议题,又能反映社会议题,甚至设置传统媒体的议题.传统媒体和公众的议题是可以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12.
黄为群  何波 《中国广播》2009,(4):100-1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网络广播悄然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网络广播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变线性收听为非线性收听,变单向被动收听为双向互动收听,参与性也随之增强。它克服了传统广播所受的地域限制,使所有互联网用户都成为了潜在的受众。通过网络数据库,转瞬即逝的广播节目变成了可保存的音频文件,随点随播,广播节目的重复利用率大大提高……总之,网络广播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广播的固有认识,成为当前网民喜闻乐见的一项重要网络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愈来愈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选听网上电台,令这类电台发展空间大增.虽然我国网络广播在技术、资金和经验上还存在不足,但是利用互联网的广播数字化,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的弱点,扩大传播范围,改变传播方式,为广播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网络广播主要有政府、媒体和个人开办,受众以35岁以下青少年居多,节目内容以音乐播放和下载为主、内容来源与开办机构属性直接相关,网络广播虽然比传统广播有传播速度、互动交流等优势特点,但也受互联网带宽、视频网站发展迅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如今,广播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我国广播融入了国际窄播化大趋势.专业化办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多层次听众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适应了开发电台的服务、交流、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展方略.广播改革从"广"向"窄"的转变正是要通过"窄播"达到最广泛、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的目的,这便是以"窄"求"广"."窄播"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受众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著名社会学者乔治·吉尔德曾形象地把"广播"与"窄播"比做"公共汽车"与"出租汽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迎来并进入"融媒体"时代.所谓"融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格局.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颠覆广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特点,又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优势.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宽带的部署、智能3G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普及而到来.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1]为适应移动互联营销环境的变化,向越加挑剔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不断寻求新技术、新盈利模式,在摆脱常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价值网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广播电台在内的传统媒体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其生产方式、传播形式、受众群体、市场开发等都产生了诸多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交流模式,使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形式逐步转变为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立体式传播形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始终重视新媒体传播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探索"台网共做、台网互动",将互联网作为传统广播的新平台,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广播影响力,扩展广播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搭建用户与广播实时互动的多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20.
"传播创造并维系社会".当下,人们已经进入深度的媒介化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被披上了浓浓的媒介色彩.人类的工作、生活等一切互动不仅是以媒体为工具而且受媒体所支配.在"Z世代"社会关系当中,人们传播、接受信息的方式、渠道被无限扩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流则显得过于窄小.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探索构建了以"电视+移动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