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各种就业歧视也花样翻新,成为阻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第一学历歧视就是在当前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歧视现象,它的实质是出身歧视,严重损害了平等就业。因此,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同时加强立法建设和司法救济,消除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学历歧视——最没有底气反抗的就业歧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家庭幸福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源和保障。在社会主义就业制度下,平等和公平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毕业生"名牌高校、高学历",这些要求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遭受到学校档次和学历层次的歧视。大部分用人单位将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无限放大,却忽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落后的用人理念不但会让毕业生丧失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造成用人上的"高消费",这是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用人单位丧失选拔优秀员工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考试涉及学历歧视,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及,可是对高职毕业生的歧视对待,却少人问津。虽然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幅增加了对高职生的招考名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公务员,如行政执法类职位,仍然拒绝高职毕业生报考。招考这类职位,限定研究生和本科生,而排除以操作能力、技能训练见长的高职毕业生,是一种过分的、随意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涉嫌学历歧视。  相似文献   

5.
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统计材料显示,从2002年起,每年都有数十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不能正常就业。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但由于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加之国企及许多事业单位的改革,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需要安置,每年新生劳动力等,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毕业生因学校档次、学历遭到就业歧视的现象进行探析,从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分析了毕业生遭受就业中学校档次、学历歧视的原因,并就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是通过不合理地限制求职者或者雇员的就业相关权利的方法与实现差别对待的行为。目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的就业歧视。我们国家应该建立对于就业歧视的审查机制,并且在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基础上,确立相关的审查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完善救济和保障措施,以使反就业歧视立法真正能够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8.
法制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歧视是通过不合理地限制求职者或者雇员的就业相关权利的方法与实现差别对待的行为.目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的就业歧视.我们国家应该建立对于就业歧视的审查机制,并且在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基础上,确立相关的审查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完善救济和保障措施,以使反就业歧视立法真正能够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别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就业院校背景歧视不利于用人单位科学选拔人才和高校健康发展,并对毕业生就业造成消极影响。立法部门应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应改革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非重点高校要加强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建设,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搭建多种就业平台,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环节中各种就业歧视的表现形态,首先应明确就业歧视的概念。所谓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及就业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因素的影响,自己不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现象。就业歧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过程,其根源在于社会习俗,并被那些剥夺弱势群体的较好的教育与工作机会的体制所强化。它主  相似文献   

11.
自高校扩招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愈加激烈,高校在研究生招考中面临的人才选拔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越发引起关注。基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7年100所高校研究生招考信息的分析发现:部分高校在研究生自主招考中,设置了较为明显的歧视考生第一学历的条件,有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实际学历与工作所需学历的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说,样本中约有57%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所需学历与自身学历相符,在剩余毕业生中,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比例相当,不能认为存在过度教育.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学校类型和学科门类等是影响学历匹配情况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专业不匹配和学历不匹配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调整学科结构是改善学历错配情况的有效措施.研究还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在我国法律规定上的存在缺陷、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缘由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禁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之立法思路。从法律视角,对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权的真正实现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以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就业立法。  相似文献   

14.
徐福平 《教育》2011,(17):39
6月,毕业生们开始陆续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单位。经历了求职大战之后,他们讨论最多的话题除了找工作的艰辛之外,就是曾经遭遇的种种就业歧视。在求职的过程中,性别、年龄、姓氏、属相、地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某“双一流”建设高校2008—2017年间共10届博士毕业生数据,检验学术劳动力市场招聘中是否存在“金本、银硕和铜博”的前置学历歧视现象。研究发现:(1)“金本”“银硕”和“铜博”并非全面反映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标签:仅在英文发表的期刊总影响因子的表现上,理工科专业中的“金本”和“银硕”显著高于“铜博”,在其他科研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人文社科专业中的三类博士在各类科研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2)三者在学术职业获得上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前置学历歧视:不管是否控制在读期间的科研产出,理工科专业中“铜博”更可能获得非正式教职(博士后),人文社科专业中“金本”更可能在高水平大学获得教职。  相似文献   

16.
市场机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如地域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甚至方言歧视、血型歧视.目前,法律对这类歧视尚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但这些限制性做法与<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分析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机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如地域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甚至方言歧视、血型歧视。目前,法律对这类歧视尚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但这些限制性做法与(《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分析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院校歧视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其出现,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教育体系精英化倾向的历史原因,也有教育选拔的失效,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实层面原因,更有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由于阶层代际传递,不断再生产不公平的复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全竞争就业市场,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积累社会资...  相似文献   

19.
阙明坤 《教育》2013,(17):10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招聘岗位比往年减少15%,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北京、上海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比2012年同期下降两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社会岗位资源僧多粥少、存在暗箱操作及"萝卜招聘"情况下",就业公平"就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20.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