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龄稍大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文化经历:中国当代文化从“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极度贫乏的局面中走出以后,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多元化的状态。可说是古、今、中、外齐奏响,而文化时尚的更迭愈来愈快,应了《红楼梦》中的那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面对乱哄哄的文化景观,你若细细品味、冷静思索,却又分明感到有三种地域文化十分强大地存在着、交融着、渗透着,引起你的深思。一是来自南方的文化冲击。这种南方的文化不是指传统的岭南文化,闽南文化,而是经由广东进入大陆的港台时尚文化。它所以称得上“冲击”是有标志性的例证的。那就是自诩中国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的文学世界,是个无所不包的世界,它伟大、丰富、新奇、令人叹为观止。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色调无疑是十九世纪欧洲本土文化。但他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四方采撷,一如勤勉的“矿工”,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开掘过,因此,当我们步入这个缤纷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色,便也不会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3.
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以雍也》)这里,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也作为观察社会现象,处理社会问题的总的方法或原则。孔子在《中庸》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讲执政要去掉两种极端,而采用“中”的原则进行统治。他认为有道德的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目录~~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5.
气象学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一种巫术,通晓天气的人也被看作是观星象、知未来的神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使他上了神坛。人们渴望了解天空,渴望对未来能够多一些把握,也就对能够预报天气的人格外看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已创刊25年。杂志全方位展示现代区域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总结推广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工作实践经验。《中国名城》杂志辟有‘‘城市理论前沿”、“城市问题批判”、“城镇化研究”、"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论戊戌时期的“孔教复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年前的戊戌维新,既是一场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文化思想运动。就文化思想运动而言,进行文化批判与重构是它的重要内容,而中心一环则是“孔教复原”。“孔教复原”一语见于1901年梁启超所作的《南海康先生传》,是他对康有为所从事的儒学改造工作的概括。其实,这...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文化兴趣、爱好也在发生变化。在上海这座都市,只要稍稍留意,人们的文化热点己放在了追求时尚、高雅、钟爱自然、朴质,喜好表现、展现自我上。 宛如“水晶宫殿”的上海大剧院,“一流”的高价票额,曾使人担心是否票卖得出去?首场演出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票价每张300至800元不等,出人意料,出票非常好,尤其是800元的,此后的《阿依达》、卡雷拉斯独唱音乐会……票都是供不应求。现代社会的高要求与竞争,使得大多数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热播,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国饮食》、《中国美食探秘》、《大排档》等各种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片一个个接踵而至;"舌尖"一词更是风靡一时,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舌尖"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们也在不断地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期待着中国饮食文化从此能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月下旬,一股寒流袭击了美国纽约,使气温骤然降到了零度以下。然而,3周前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像一股暖流仍然激荡在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们心中。尤其是江主席访问期间将外文出版社和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刚刚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大型丛书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作为礼品赠给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消息被《纽约时报》所披露,在美国出版界和  相似文献   

11.
关大庆 《生态文化》2006,(4):48-49,51
(2)“形寒饮冷”的时尚,对虚寒体质的中国人所诱发的诸多疾病的最终病理也是恶性循环状态。中国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论述的伤寒,不是现代医学的伤寒病或副伤寒病,是指外受寒凉。张仲景的家族是一个超过200口人的大家族,在不到10年的短短时间里,就是因为着凉就死了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以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的“神话”式经历,已成为90年代正宗的“中国”形象的权威“供应商”。他在《黄土地》、《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中描绘的原始情调,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唤起了原始中国的真实感。人们把张艺谋描绘的原始中国,就看成确实如此的原始中国。那么,张艺谋的原始中国究竟是一种真实还是一种虚构?它是“我性”的还是“他性”的?这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 原始情调与灵韵重构 张艺谋影片总是把人们抽离现实而引领到遥远的过去、甚至仿佛原始时期,与神秘的、野蛮的、朴素的、愚昧的东西相遇,而且,还使我们领略这种原始生活中弑父英雄与传统父亲规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     
“清”美文化原论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2 0 0 3年第 2期 ,第 1 62 - 1 74页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具有相当阐释潜能和再塑空间的理论范畴“清”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范畴。从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章来看 ,中国古代也存在“水原”说的思想。古人在以“太一”为宇宙本原而展开的哲学思考中 ,将某种关于“水”的生活知识积淀提升到了宇宙生成论的哲学高度 ,并集中在由“镜”与“清”这两个概念所表征的水清可鉴的经验基础上。因此 ,“清”美文化典型的原生形态就是“水镜”识鉴意识。“水镜”“玄鉴”的“清”美文…  相似文献   

14.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2):10-12
在首届跨文化传播论坛中,来宾和听众主要是传播业者或文化学者.陈奇伟作为跨国企业的潮头人物在整个论坛中十分引入注目。论坛后,记者采访了他。这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以他的敏锐和温和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文化需要作为产品来经营。” 他说:“我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中国13亿人的行为。” 他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让女儿学习中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中国     
《对外大传播》2008,(2):31-31
2008年,是许多人期待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将迎来盼望已久的奥运会,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能否保持稳健运行的势头,为全世界所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1月1日头版以“2008:超级大国的诞生”为题,全面分析了中国过去一年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也对中国在2008年的表现进行了积极乐观的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一次发言中说过,文化出版界要多做些“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工作。这话虽然在报刊上登了出来,但是我并未设想它会被人认真看待。谁知隔了好几个月,却忽然收到本书编者程裕祯同志的来信,说他因受到“眼睛向下,情趣向上”的启发,所以编了这本“普及性知识读物”,并因而要我为此书写几句话。我虽不敢认为事情果真如此,但又感到写一点感想还是可以的。 我收到程裕桢同志来信时,此书正在编写之中。仅就选题而言,似乎此书并不属于“眼睛向下”一类,因为这些选题都很专门,相当高深。因此照我的理解,本书定为“普及性知识读物”,其普及对象当是专业文化人士,甚至包括人们常说的“专家学者”,因为就算是“专家学者”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所以读一点“普及性知识读物”也是不为无益的。不过,我认为主要的普及对象,还应该是更为广大的读者。本书究竟能不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那就要看它是不是写得深入浅出了。我但愿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以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谈论中国古代文化,曾经热过一阵,现在好象冷了一点;但这不见得就是冷落,更可能是一种冷静。当人们透过事物的现象向其深处探索的时候,冷静是相当必要的。本书的编写,可能就是冷静的表现。因为就从目录来看,它不是跟着感觉抓到一点现象就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有一部大热的片子征服了无数的中国观众,它就是《功夫熊猫》。当我们再一次为美国电影工业唏嘘时,也不得不钦佩美国炉火纯青的文化营销。《功夫熊猫》的成功是美国的成功,在文化上,我们又一次被美国“偷袭”了。《功夫熊猫》把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用到极致,都是为了讲一个美国的故事给我们听。再去联想一下那些深刻影响我们的美国大片,发现其实都是同一个题材,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20.
夏秋 《文化交流》2012,(1):74-77
浙江卫视耗资1亿元打造的“聚星风云季”之《男人帮》开播以来红了、火了,一路勇夺收视冠军。作为该剧男主角,孙红雷在《男人帮》中颠覆了他以往所有的电视形象,首次以“时尚先生”“斯文宅男”形象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