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一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服从原材枓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和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施艺,把根的自然美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雕艺术是古老而又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门艺术,在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利用自然中的植物作为创作本体,因材施艺。近年来根雕艺术发展迅速,根雕材料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特别以崖柏这种独特植物进行创作和收藏的根雕艺术品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对收藏家更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文章通过对崖柏根雕的自然美、选材及艺术修养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开发出崖柏根雕更深层次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宋智勇 《江西教育》2022,(41):48-49
<正>根雕是木雕中的一种技法,是以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植物等场景故事作品的过程。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创作手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再进行辅助性的人工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相似文献   

4.
参观过根雕艺术展的人,都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即使眼前放着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也只能当作生火做饭的柴,自然这个樵夫不可能成为根雕的欣赏者,更不可能成为根雕匠;而一位具有强烈的根雕创新意识的人,会驱使自己从被人弃置的数以万计的树根中发现为数极少的根雕艺术品,此人会理所当然地获得“根雕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5.
沃土无根     
一位朋友早年迷上了根雕艺术。众所周知,那些长得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根是根雕创作的最好原材,他同样也想得到这样的根。  相似文献   

6.
“这是自然艺术的世界,木之根的艺术。”重庆市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矿运输队职工陈华,用业余时间创作根雕艺术作品,看罢的人们为此感叹:“爱好能成才,爱好也能充实生活。”1987年,爱好“根雕艺术”的陈华,以“打造艺术人生、打造生活时尚、打造自我素质”为方向,成为矿区赫赫有名的“根雕”奇人,从而带动了矿区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提起他创作,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洋溢着生活中的苦与乐,蕴含着自己的成长与企业文化分不开的纽带关系。为寻找理想的树根原料,他风里来雨里去,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走遍了矿区1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个性教育"就好比"根雕艺术",即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扬个性之长,弃个性之短,使他们个个成才.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的提出,反映了国人参与世界竞争与挑战的意识,体现了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将"根雕式"教育方法与"雕塑式"教育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去动物园春游后,孩子们萌生出"在幼儿园造个动物园"的想法.经历了班级讨论、初步尝试、与大师对话、交响乐团之旅和再创作后,一场名为"疯狂动物城"的艺术作品展诞生了. 难忘的春游 今年的春游是去动物园.在动物园,孩子们好奇地观察各种动物,热情高涨地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讨论话题依旧离不开动物.  相似文献   

10.
陈永宁 《职教论坛》2002,(15):50-51
职业学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施优势,创办特色专业,并大力抓好特色专业建设。这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因此,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一)建设具有工艺性特色的工艺美术专业(1)开设工艺性较强的实训实习课程学校经过对地方文化市场的调研,发现宁波的竹根雕与树根雕艺术颇有市场,也颇有前景。这主要在于根雕艺术既有地方特色,且作为高雅的艺术品,又很有欣赏…  相似文献   

11.
木本植物的根千姿百态 ,将其雕制成人物、器物或动物就是创作了根雕作品。根雕作品“妙在天然 ,贵在发现 ,三分人工 ,七分天成” ,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 ,因而进行根雕创作比书法绘画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许多高中生一学就会。在雕琢过程中 ,要先识根相根 ,还要动手雕磨漆饰 ,必须充分动脑筋观察、思维、想象 ,还需要审美、创造美 ,所以组织学生从事根雕活动 ,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理想途径。我校成立了“根雕兴趣小组” ,师生们互相切磋 ,创作近百件根雕作品。制作根雕作品 ,通常要经过下列步…  相似文献   

12.
死者的暗示     
在某住宅小区发生一起凶杀案。一位公司职员被杀死在家中。从现场看,死者生前似乎正在摆弄根雕,从同事口中也得知死者喜欢根雕艺术。现场的一切痕迹都遭到故意破坏,看来凶手和死者很熟悉。令警察很难理解的是,死者两只手里都握着一根长木条,并试图将两只手合拢在一起,似乎在向警方暗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根雕与作文     
根雕与作文,本不相干。但二者同为艺术,细悟两者之间颇有些相通之处:一、偶见一树根,虽丑陋杂芜,但猛然心有灵犀一点通:像个什么——神似或形似!于是,便执刀举凿,雕镂锯刨,竟化腐朽成神奇,制成一副根雕艺术品。无意中碰到一些人与事,似乎很平常。但你心中忽有所感,有所悟,这就是灵感!快拿起  相似文献   

14.
[根雕发展史]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古人很早就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艺术品,出土的汉代画像和壁画中,就有用树根制作的几、架等根艺品。1982年,考古工作者从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说,其境界形成的具体步骤包括"能观""出入"、"写境"与"造境"等."造境"与"写境"作为境界形成的最后一个步骤,并非独立地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从"境界"、"造境"、"写境"等概念的理解着手,通过审美的角度分析"造境"与"写境"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造"与"诣"都可做位移动词,其词义特征与句法表现类似,在历时的语义变化中也呈现出相同的轨迹;到明清时期,表位移意义的"造"与"诣"在口语中消失.本文通过语料调查描写了它们的词义演变,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演变轨迹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写一篇稿子,有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二是善于根据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这情形好比艺术家做根雕,不是随便什么根都可以拿来做根雕的,必须要以艺术家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可雕之材.比如,根雕艺术家在野外看到了一个树根,他对着这树根反复地端详,揣摩,觉得可以用它雕成一条蟠曲的苍龙.这就是“发现“材料.然而“可雕之材“并不就是根雕艺术品,还要经过艺术家的砍削打磨,“因势赋形“.比如,削掉一些于造型无用的枝杈、结疤,龙头部分要细加雕琢,再嵌上两只闪闪发光的眼晴,等等.这就是对材料的“提炼“.……  相似文献   

18.
喜欢的力量     
孩子不是一块可以任意揉搓的泥团,而是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树根,对孩子的教育应是“因势随形”的根雕艺术。  相似文献   

19.
根里风华     
<正>正是初春,小城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我沿着青石板向小巷深处走去,敲开那扇古朴的红木雕花大门,来到先生家中,一览那满室的根里风华。"紫檀有幸邀李杜,一阁根雕透乾坤。"望着这一室形态各异、独具匠心的根雕,心中不禁感叹道。先生是小城中有名的根雕家,其技艺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城中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小儿,提及先  相似文献   

20.
李江 《今日教育》2013,(12):25-25
彭水县三义乡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2009年以来.学校根植于乡土实际.从根雕兴趣小组活动中找到突破口,提炼办学理念.丰富根雕校园文化.全面发展根雕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