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犯罪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以此探寻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对策,达到遏制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其犯罪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以此探寻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遏制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犯罪率不断上升。究其原因,这与大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职责,如何更好地预防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也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描述了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分析了其犯罪行为出现的原因,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提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日益严重,给社会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大学生犯罪,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入手,对犯罪的原因加以分析,立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可是不经意的疏忽却使一些人触犯法律,身陷囹圄,不仅使父母、师长蒙羞,还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着手,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数量逐年增加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2004年又增加了97.1%。(二)犯罪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  相似文献   

6.
周璐  任延峰 《华章》2007,(3):103-103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进步,信息交流的频繁,各种思想鱼龙混杂充斥着人们的大脑,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较系统地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有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家庭,社会的影响及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社会的建设者,可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为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本文通过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10,25(1):136-138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犯罪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还有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注程度的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强化校园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待解决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犯罪,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加以预防和控制,是家庭,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校园安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2.
受贿罪严重侵犯了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坚决彻底地打击受贿犯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一贯坚持的刑事政策和治国方略。当前,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受贿罪的“直接故意”、“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受贿与接受正当馈赠的法律界限等构成要件产生了一些分歧。鉴于受贿罪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和政治意义,有必要对受贿罪构成要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犯罪社会对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犯罪对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治本之策。探讨犯罪社会对策的历史源流,深入分析犯罪社会对策基本体系的类型与结构,提出并论证和谐社会犯罪社会对策应具有的功能,对妥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刑事犯罪骤增,呈现新特点。社会犯罪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地方政府管理因素。社会犯罪的预防与治理,迫切需要推进政府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刑法学界存在社会危害性理论备受指责的现象,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应将社会危害性逐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如果我们运用立体动态思维的方式,正确分析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罪刑法定主义、犯罪构成的关系,就会发现社会危害性不但要保留而且是犯罪成立的要件。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影响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一大问题。其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内容。惟有如此,才能有效预防未成人犯罪。  相似文献   

18.
如何预防经济犯罪已成为国家、理论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对“症”下药,通过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加强立法和司法建设,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从根本上遏制经济犯罪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发展市场经济会使犯罪诱发因素增多 ,但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有利于我国最终解决犯罪问题。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时期社会犯罪激增 ,这个过渡时期一旦结束 ,市场经济对社会犯罪的正面效应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犯罪就会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