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共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苏共意识形态失误使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苏共惨痛教训对我们的启示,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应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意识形态的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列宁建设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到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基本路径。列宁之后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教条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摇摆。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僵死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相背离;而修正主义则使马克思主义“连根拔起”,彻底否定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彻底放弃和解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根源。总结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性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届苏共领导集体和苏联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其国民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对此倾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由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背离,致使这一领域的内在矛盾经年累积,无法消除,渐成信仰危机,终至彻底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4.
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与深刻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不能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继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继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继续做好“三个代表”,使苏共丧失了立党的根本,丧失了执政的基础,也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分析和总结苏共瓦解的原因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又可以更为清晰地揭示出苏共瓦解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苏共亡党20周年之际,深入剖析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共中央主要领导干部缺乏甚至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干部信仰迷失甚至反共、更多高级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并腐败变质是苏共走向灭亡的几个重要原因。在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时代,深入探析这些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堤坝的崩溃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建立初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外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俄共(布)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强大能动作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到了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逐渐僵化和教条化,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消灭其他社会思潮,窒息了社会生活应有的思想空问;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教条化、凝固化,丧失了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活力,对人民群众失去亲和力和凝聚力.苏联晚期出现的"历史热",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戈尔巴乔夫在处置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成为促使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之一.苏共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教训十分深刻,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而竞争与合作也给各国的意识形态带来挑战。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期,意识形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意识形态概念的溯源为出发点,梳理意识形态的历史流变。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功能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范大学的唐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俞良早教授等承担了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原苏东地区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研究”(2JAZJD710004)。目前他们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本刊编辑部邀请该课题组中的部分成员,就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和观点发表意见。他们接受我刊的邀请,向我刊提供了下述笔谈稿件。提供笔谈稿件的,还有上述课题组以外的国内苏东问题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解体首先是因为作为政党组织的苏共走向衰败。本文以普通社会组织的视角,从任何社会组织要能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要素,如有良好的组织生存环境、足够的组织生存发展合法性、合理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运行体制等入手分析苏共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杜甫客居陇右期间,思想意识发生新变。诗人的目光从社会的理性转向个人的情感层面,情绪由慷慨激昂转向苦闷低沉,态度从积极进取转向冷静省思。对理想的理性审视,引发了对君臣观念的深省;对归隐的认真思考,表现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同时在诗歌创作上,更倾力于诗歌表现形式的探索,并由此带来审美情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变迁为背景,对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特征进行概述,通过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分析,以期找到当前俄罗斯意识形态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民间情怀为核心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官方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主流文化和以救赎情怀为核心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三种文化形态构成影响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精神气质和文化意蕴的独特文化生态,而这三种文化形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张力导致了当代少数民族报告文学在意义和风格上呈现出开放与多元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思想影响巨大,超出了时代和国界。文章拟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洛克法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以对当前法理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试图呈现客观事实的同时,反映了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立场。根植于人类经验的转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定义而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文章拟从批评转喻的视角考察新闻语篇中转喻所指代的事物或事件的整体内涵,揭示背后深层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苏联东欧的剧变谈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警示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苏联剧变根源于苏联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宪政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的保障是发展宪政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的价值基础是充分尊重个体价值的集体主义。在整体主义和计划经济影响深远的国家要建立宪政民主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事业,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意识形态的创新,使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与个人权利能够兼容,权利成为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也是课程改革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新社会运动的发展以及各种课程意识形态观的形成,使得以往课程研究的线性、程序主义以及结构功能范式受到强烈的冲击。教育活动深藏着文化与政治意涵,课程是意识形态承载、表达与传递的方式。学校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结构以及课程评价等都充满了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课程从来都是统治阶级权利意志、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体现。关注课程政治学研究、课程的全球势力、国际意识形态对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变革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将是未来课程改革政治学研究与意识形态分析的前沿议题和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