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质疑”便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质疑”能力需要培养,这已成共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有些老师虽比较胆大,但面对学生的质疑不敢深入,甚至不置可否,终了只做了课堂的点缀。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后,如何进行引领,使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服务?如何点拨学生学会以疑促思?这应是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08,(2):79-79
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是“前置”还是“后置”,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置,表明教师把学生初读课文的感觉和疑惑放在心上,以学生的当时体会和原有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与文本交流与对话机会。这样“以学定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培养的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3.
“启发”一词,原出于《论语·述而》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东汉郑玄作注)可见,启发的基础是心理分析和语言艺术,世界著名教育家孔子并没有制定什么模式。我忽然想到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几乎也没有制定什么教学模式。散见于各种教育史料,可以发现,《学记》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朱子学的》提出的“教道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乃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夸美纽斯也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在《课程标准》中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  相似文献   

5.
温亮 《语文天地》2011,(6):23-25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论语》中也多次看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利于对真理的探究。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也不妨效仿古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话,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增强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众所周知的现象,唯有牛顿敢于质疑.从而发现了地球的引力。这一伟大的发现是从质疑开始,加上大胆的猜想、以及反复的研究。学习也同样如此,“学贵有疑”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注意解决问题,而忽略了怎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宗孝  焦炜 《中国教师》2009,(24):21-23
<正>《学记》曾有"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的告诫,认为学者有"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四大失误,教者对此的无知或忽视就是"教学失责"。而深究其中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不明、不知所云或对学生的"无知"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启发”一词,原出于《论语·述而》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东汉郑玄作注)可见,启发的基础是心理分析和语言艺术,世界著名教育家孔子并没有制定什么模式。我忽然想到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几乎也没有制定什么教学模式。散见于各种教育史料,可以发现,《学记》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朱子学的》提出的“教道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乃得”。  相似文献   

9.
今年《语文教学之友》第6期刊发了笔者的短文《语文教学“创新”浅见》。这里,笔者再对“创新”问题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0.
先有了创新意识。才有了创新能力;意识是一种思想的形成,能力是一种成功的实践。要论语的创新教育,当然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始。倘若要再深究一下,创新意识又从何孕育?其实是“质疑”使然。有了“质疑”,凡事都“疑”他一两下,新的东西就会从旧的东西里蜕变翻新出来,小小稚苗就会从已经“板结”的土壤中萌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12.
设疑是发现、设想、创新的前提。兴趣能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科学地诱导学生对同一事物、问题,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到:  相似文献   

13.
《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该怎样运用和实施这一基本教学原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双方的思维互动,启  相似文献   

14.
“几何画板”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主要工具,国内关于“几何画板”的研究和论述比较多,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个软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的设计以欧氏几何为基础,图形直观,并且可以操作,具有强大的动态性,对此国内学者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本文主要讨论下述问题:“几何画板”和纸笔环境有何本质区别?“几何画板”中的几何和欧氏几何的关系及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重要启示?我们形成以下三点认识:第一,“几何画板”虽然以欧氏几何为基础,但却不受它的局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欧氏几何的延伸;第二,“几何画板”创设的学习环境不同于纸笔环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第三,“几何画板”基于传统的数学问题,开创了教与学的新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工具.在下文论述中我们将“几何画板”简称为“画板”.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朱子语类》中的“问答”模式,展现形式多样,指涉内容丰赡。“问答”模式随问答主体的变化呈现出解惑式、考察式和启迪式三种不同的样态,其表述形态是“语”与“默”的交互更迭。具体有“语”之“曰”“怒”“叹”及“默”之“思”与“静”两种不同形态。“语”“默”更迭的内在意涵不但体现了朱子“言教”与“深教”的教学理念,而且彰显了朱子对儒家经典采取的“义理解经”和“切己体认”两种诠释方法的灵活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讲,“问答”模式中“语”“默”两种表述形态不仅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言说方式,更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表征着朱子理学思想形成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两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作为“基础的基础”,既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础。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一新的课题,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同中求异,标新立异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力求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标准”的理解,所以教师历来都在重复着稳妥、保险的“大一统”教法。每一篇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18.
仇千记 《宁夏教育》2007,(7):116-117
工作二十多年,曾数次执教《草船借箭》一课,也多次聆听别的教师上这一课,大都进行过这么一段。开场质疑问难”——上课伊始,教师指着刚刚板书的课题问学生:“同学们,面对‘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似乎是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疑难问题”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