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信息社会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信息社会的定义、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划分: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包容性、全面发展”,信息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信息和知识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和服务型政府;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准备阶段和发展阶段,前者包括起步期和转型期,后者是进入信息社会之后的历史进程,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测评指标体系架构和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社会服务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海燕  王辉  史继红 《情报科学》2000,18(10):907-908,912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正在变成现实 ,社会要求图书馆提供社会化、商品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以便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 ,开发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资源 ,开展高层次的文献信息社会服务。1 确立和巩固科研用户群拥有足够而稳定的文献信息社会服务用户群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得以向社会拓展的必要前提。开展文献信息社会服务 ,首先应加深对社会信息需求环境的认识 ,摆正图书馆在社会信息市场中的位置 ,在充分分析和了解各个社会用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及其学科特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息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历史使命在于揭示信息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信息实践活动.从信息社会化过程来看,主要是探索与揭示信息流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问题,阐明信息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中种种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及其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指出信息社会学学科结构的演化和理论体系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论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人类社会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是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余波 《现代情报》2012,32(2):43-47
社会信息是信息化社会的最基础资源。社会信息的搜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组织和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文章从社会信息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社会信息的搜集原则、搜集渠道、搜集机制体系,最后指出了社会信息搜集服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学(Information sociology)是研究信息社会运动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社会变化的相互关系和信息化社会结构模式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信息学与社会学的一门横断学科.信息社会学以信息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信息社会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和信息化社会结构的基本模式,以及信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与影响,即信息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功能,它不仅为社会控制提供相关信息,而且为社会控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但信息传播障碍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时甚至造成社会扰乱等失控现象。文章分析了如何发挥信息传播社会控制的有利作用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公平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丙炎  梁新华 《情报杂志》2008,27(4):143-145
信息公平问题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加剧了信息不公平现象.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信息公平是和谐信息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分析信息公平的含义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和机构,应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构建新的公共图书馆信息公平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文娟 《情报科学》2007,25(7):1006-1010
在对信息社会认识的初期,人们经历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产业”这样的认识过程。本文在分析信息社会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社会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徐宝祥  靖继鹏 《情报科学》1994,15(5):44-46,49
本文对制约潜在信息用户向现实信息用户转化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约潜在信息用户向现实信息转化的6大因素: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社会科技环境因素;社会竞争环境因素;社会法律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与日俱增。因此,揭示用户间信息的传播规律对于及时掌握和控制信息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社会网络社会关系强度P、社会网络潜在关系强度Q、社会网络信息传播能力W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网络信息传播度量模型,描述了度量模型的算法核心思想。仿真实验表明,社会关系强度越大,网络的信息传递概率越大,也就意味着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潘杏仙 《现代情报》2013,33(11):69-72
基于高校图书馆帮助社会大众唤醒信息意识,有效履行信息教育和社会化服务职能的理念,分析研究了影响社会大众提升信息意识的关键元素,提出联合构筑高校免费社会服务信息通道,携手创作大众信息利用常识普及产品,着力打造高校公益信息服务特色项目和互助营造信息素质教育生态和谐氛围等整合高校图书馆优势资源,服务社会大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信息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明确信息异化的社会危害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策略.本文认为,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主要应从社会建制即制度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即加强信息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法律体系建设,促进信息领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是数字化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空间内依据特定的规则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人化场域。社会分层作为虚拟社会的重要现象存在和发展,由作为虚拟社会纽带的信息的特性、虚拟社会物质基础的技术特质决定,是现实社会权力向虚拟社会延伸的结果。虚拟社会分层可以从虚拟社会接入情况、虚拟社会政策供应、虚拟社会工具供应、虚拟社会信息供应、虚拟社会信息意识、虚拟社会信息获取、虚拟社会信息利用和虚拟社会信息伦理等八个维度进行考察。 ICT 技术革新带来虚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以及虚拟社会阶层间聚合互动现象不断增长是虚拟社会分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关于信息社会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测评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和各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定量测评。本文系该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报告依据给出的信息社会测评指标体系所进行的定量测评结果,归纳总结了转型期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10个主要结论,并从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和谐信息生态分析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生态问题也由此而生。文章分析了信息生态问题的产生、信息生态因子的构成以及当前存在的社会信息生态问题、原因,讨论了信息生态环境与社会诸要素的关系,提出了和谐信息生态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间流动,并经过扩散、验证、再挖掘等反复的过程最终才形成网络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资源。为了研究信息在网络社会中流动,可以在布瓦索的信息流动三维框架的基础之上,经合并与修改提出由时间、扩散和信息资源三个维度构成的网络社会信息流动的螺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信息在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并成为资源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状态变化、创新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丽 《情报杂志》2008,27(4):77-79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应注重自然环境外,还必须兼顾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伦理、信息政策和法律构成的信息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信息生态因子--人与信息环境的概念涵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认为构建我国和谐信息生态保障体系是实现信息社会人类信息需求和谐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对信息政策相关基本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信息政策在信息管理中发挥着极大的重用,信息政策本身具备了类似图书馆五定律的特点,信息政策是信息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可以确定社会信息活动的发展方针,指明社会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调动和约束社会信息力量,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或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由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素质的差异,使得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公民的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海娟 《现代情报》2017,37(10):42-48
文章从信息性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视角,构建综合性问答网站用户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可信度和信息有用性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信息可信度的作用更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视角,发现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是影响用户感知信息可信度和信息有用性的关键因素;从规范性社会影响视角,发现信息一致性对信息可信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评级正向显著影响信息有用性,而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