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吴振珍 《快乐阅读》2013,(15):92-93
美国学者罗威通过有关等待时间延长的实验发现,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1秒~5秒的教师的课堂上,发生了下列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思考之后回答的现象增加;从事实推论得出的结论增加;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作出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罗威通过有关等待时间延长的实验发现,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1秒~5秒的教师的课堂上,发生了下列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思考之后回答的现象增加;从事实推论得出的结论增加;学生的提问增加;学生作出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中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对等待时间进行调整;延长等待时间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使学生受益;教师可采用明确课堂提问的规范等策略来调整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中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对等待时间进行调整;延长等待时间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使学生受益;教师可采用明确课堂提问的规范等策略来调整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5.
金慧颖 《学子》2012,(10):63-63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是0.9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地思考并构思答案的,因而课堂上常见的情景是,教师提出一些简单、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只凭回忆就匆匆回答。从...  相似文献   

6.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是0.9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问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并构思答案的,因而引起课堂上常见的情景是,教师提出一些简单、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只凭回忆就匆匆回答。结果,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浅层次上。  相似文献   

7.
吴跃蓉 《黑河教育》2011,(11):20-20
高效的课堂中,教师会不时停止讲解,课堂上经常有周期性的简短沉默,这样的时间被称为"等待时间"。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在提出问题之后,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2.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作出评论之前。  相似文献   

8.
<正>一、让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学生信任的平台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素质太弱,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不信任感。事实上,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会提出要求:要求教师能把握知识重难点,解读准确;讲课不古板,有幽默感;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讲解清晰、有序,让学生一听就理解来龙去脉;不就题论题,能够给学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相似文献   

10.
学生既然要想问题,就会有想对的可能,也有想错的可能。让学生自由思想不只是教师的赐予,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有时会刻意安排一些讨论,让学生把他们所想的说出来;做作业时把他们所想的写下来。对他们所想、所写的东西,教师要加以评价。但这些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错想错的事是必定会有的,即使成绩很好的学生,100个问题之中一个也不答错是很难的。并且,出错或犯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经历错误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提问是支持教学过程的工具。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中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提问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研究发现课堂提问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优化提问策略。重视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有效追问、学生答问前要有等待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提问尊重学生差异四个方面的提问优化策略,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今天听了《秒的认识》一课,评课时,教师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1.咔嚓一声就是1秒吗?师_1:老师让学生听咔嚓一声来体验一秒有多长,我认为这样不妥,这个声音好像不足1秒,我认为1秒应该是秒针走时两个响声之间的间隔时间。1秒有多长到底应如何让学生感知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不爱说话,教师独撑门面,课堂气氛沉闷单调的问题。而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从课堂中和学生的对话角度入手,让自己会问,问出学生心中的疑问,问开学生的思路,问起学生的兴趣;让自己会答,把有价值的意外问题变成教学资源,把无价值的问题思维拉回课堂;还要让自己会评价,给予学生直接或间接的评价,树立学生说话的信心。让课堂因为教师的会说话而变得活跃,让学生因为教师的会说话而变得爱说话,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课堂上,让学生想说话,这是动机问题;让学生能说话、有话说,这是教师设问问题;让学生会说话,这是学生学科能力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常有"随便说""读书答"等现象,学生"不会说话",师生互动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口头表达能力。一、说话有依据说话有依据,即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能够在案例文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有些经常做的并且习以为常的事其实对教学进程是无益的,应尽可能注意并避免以下五种行为:一、无效的“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在教师不重复,不补充的情况下,学生回答之前所花的时间。大脑里的信息处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有一个老师在不停地说,甚至提示,学生怎么会有时间来思考问题并组织口头表达呢?如果老师来不及等学生回答就自己回答了,那些注意到这个现象的学生很快就会依赖于老师给出答案,而很少自己动脑子了。我们声称鼓励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的人,但除非我们有意识地去延长等待的时间,否则我们…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同样的教学流程,导入方式、教师导语、等待时间的不同就会造就不一样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尝试后再交流汇报,最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入思考中理解知识的本质,轻松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高效而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秦春花 《广西教育》2013,(33):75-75
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是采取肯定性评价,而学生对于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起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那么,在课堂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巧妙运用评价呢?笔者有如下见解。一、运用转折性的评价语过分的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得意忘形,过多的否定性评价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评价艺术,让学生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往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目前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要问,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是师生智慧交互、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与方法的必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细化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问题意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还要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会提问;更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能力提问,从而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筠 《考试周刊》2007,(3):77-78
教师话语是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教师话语中提问占了很大比例,而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等待时间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问中等待时间对英语学习者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所存在的普遍弊端,并且提出改进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适量延长等待时间,课堂上应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培养学习者能力为主,从而更有利于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