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放开学生心扉,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促使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精心把握、指导学生的真实思想。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贯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放开学生心扉,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促使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精心把握、指导学生的真实思想.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贯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叙述思路清晰,特别是描写“鲁本卖麻袋攒钱、买胸针”的情节生动细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德育教育的典范文章。根据略读课文的要求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一是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我感悟,感知课文的梗概;二是在情  相似文献   

4.
《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表达方式极富特色。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情节生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母子间的故事也能让他们联系生活产生思考。针对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般较为冷漠、自私,不懂得感恩图报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六个环节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具有呈现方式的交往性特点,应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新教材具有活动性特点,应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新教材具有意义生成性特点,应大力开展和推进体验性学习;新教材具有延展性、非固定化特点,应特别注重开放性教学;新教材具有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应让儿童在孕育生活感受的同时,伺机对其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万珊  孟超 《四川教育》2008,(2):88-8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意图 <我想和你做朋友>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认识好朋友"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针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实际,培养他们交友兴趣,消除在新环境中拘束、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朋友优点的活动型综合课文.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上营造开放、互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创设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课本中的学生一起去面对并解决问题和烦恼,从而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课本中的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曼谷的小象》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泰国姑娘指挥一头小象拉车和洗车的事,赞扬了泰国姑娘阿玲乐于助人不要报酬的高尚品德和小象的精彩绝技。课文除了语言生动形象、结构严谨合理外,更突出的特点是全文同时贯穿了四条线索:情节发展线索、感情变化线索、人物举止神态线索、景色变化线索。抓住这些线索展开教学,可使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抓住情节发展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找出情节发展线索。(1)课文主要讲了曼谷小象的什么事?(拉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为了使教学更接近现实的社会生活,课程资源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细节性学业评价的理念 什么是细节性学业评价?细节,就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性学业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落实到细小的环节之上,使之更具体深入,全面有效。  相似文献   

14.
王丽君 《考试周刊》2012,(20):130-130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凸显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教材鲜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地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只要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和课堂紧密结合,思想品德课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努力寻找生活中与思想品德课堂相关的内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周红娟 《中小学电教》2009,(11):142-142
<正>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养成教育作用。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和普及,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思品课堂,以那直观、生动、形象和灵活的特点,像催化剂般使资源厚起来,情境动起来,情感煽起来,思维活起来,使得品德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六册7课《麻雀》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课文,篇幅不长而情节跌宕,句子简短而感情深厚,文字浅显而形象生动。教这篇课文,宜采用金线串珍珠的方式,以课文的思路为金线,以生动的情节为珍珠,抓住具有立体感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再造想象的直观形象的基础上,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形象感染和逻辑思维的交织,并且,在学生读、思、说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