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1亿有多大"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领悟、体会"由小数据推算出大数据"的数学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数学意义的形成需要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这就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重视学生经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一、激发兴趣,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金玉莲 《小学生》2013,(2):53-53
在明晰目标中指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过程,发现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经历过程,组织学生体验"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准确理解并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节课老师精心组  相似文献   

4.
1.让学生依据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和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方法,能正确、合理和灵活地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2.通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探究、发现等研究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及思想方法,并能应用所形成的思想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初步形成数学代数思维能力。3.通过经历所创设的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探究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变换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及自我评价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由"青朱出入图"进行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猜想的欲望,而且还能感受到数学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在"一道高考题探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反例辨析、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探究实验求知的事物,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亲身经历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实际体验产生知识的过程,自行获得知识,扩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在"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特例归纳、猜想、论证、自主探究等数学思维活动,通过这样的探究生成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一道"过去"的课本习题作为起点,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出"阿波罗圆",并以此为素材,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求轨迹方程以及根据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过程,在联想和类比中将解析几何的前后知识融为一体,完善知识体系,突出解析几何基本思想方法.并就探究教学中教师如何去挖掘课本习题的教学价值,如何处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把学生思考逐步引向深入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应着眼于学生动手动脑兴趣、技能、思维和活动能力.要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第一手资料,逐步提高其初步的启蒙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老师,我们小组的实验失败了","老师,我的实验发现和他们不一样"……面对学生研究过程的一个个"失败"和"挫折"现象,我们应如何应对?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是科学探究的精髓。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经历探究"呢?从历史上的每一项重大科学成就中不难看出: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绝不是举步摘桃,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的,应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可能是一跳,甚至两跳……让学生在"失败"中,真正经历过程,真正探究科学,从而真正地获取科学教育的成功。一、从"失败"的探究中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黄美琦老师执教本课获厦门市小学农村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33~34。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以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2.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建立数感。3.学生通过推算、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进行勤…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文在"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反例辨析、小组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外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收集、筛选、提炼信息,交流与探讨,分辨与识辨、竞争与合作等活动,经历各种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精心设计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概念生成的过程.通过类比迁移、抽象概括,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性,理解无理数概念产生的合理性,感悟数系扩充的必然性.在体会知识生长、归纳研究方法、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34~35页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大(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探究大数的比较方法,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4.结合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评析】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有针对性。各项目标都能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设计"探究小目标"和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充分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培养的,而是学生在感知、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实验教学则址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