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闻市场化不断发展、受众本位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新闻的可读性研究将变得愈来愈重要,也将愈来愈有生命力,在新闻作品中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注重以本的召唤力来吸引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再创造潜能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新闻的“召唤结构”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作品的召唤力是评判新闻摄影对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提高新闻摄影的召唤力,除了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外,还要求从业者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使形象生动的作品与受众产生对话,在思想、感情上引导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达到强化新闻摄影的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作品的感召力是评判新闻摄影对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提高新闻摄影的召唤力,除了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外,还要求从业者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使形象生动的作品与受众产生对话,在思想、感情上引导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达到强化新闻摄影的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昕 《大观周刊》2011,(26):201-201,190
空白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象,它们作用于读者的心理,激发读者的创造性能力,使之具备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可能与权刹。文本同时又是作为一种符号性的存在,探究文本的心理蕴涵,就必须分析文本符号对读者的心理激发以及符号与主体心理互动、影响。空白既是一种结构,又是一种审美,亦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5.
就新闻而言,所谓“可看性”是指新闻作品具有同时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的特质,是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鉴赏性的结合。可看性是听众与读者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今传媒铺天盖地信息浩若烟海的时代,研究经济通讯的可看性,对于提高媒体的收听率、收看率,提升媒体形象,提高媒体的影响力与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看性与“五个W”的延伸消息的基本构成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个W”,而通讯则是“五个W”的延伸。读者关注着经济报道的可看性,记者要作的事,就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而是要下功夫写出在…  相似文献   

6.
办报的目的在于影响舆论,核心则是吸引受众。新闻是给人看的,激发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讲的事情再重要,论的道理再深刻,也无法使读者入眼、入脑、人心。所以,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在其著作《当代新闻学》中这样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也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他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新闻必须“动”起来新闻作品首先是给读者看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事实介绍给读者。不能想象,一个语言枯燥乏味、内容呆板沉闷的作品,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使读者得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部分人的新闻观片面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新闻作品是作者的产品,写什么、怎么写,作者有很大的主动权,读者只是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从大众传播的观点来分析,不难发现,传播的受众对传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作品只有“动”起来,调动起受众全部的感官神经,全方位的传递信息,引发受从接受渴望,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由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新闻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受众研究的命题也被提上日程,成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10年来的受众调查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及省视。一、改革开放时代的召唤受众(audiece),是一个集合概念,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信息的人。尊重受众,服务受众,是社会主义新闻、广播、电视事业的优良传统,是新闻、广播、电视界义不容辞的“天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广播、电视机构里,无不设有专事受众工作的部门,由专人接待受众来访,处理受众来信.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发现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通讯员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受众调查,倾听受众意见.并将受众意见视为“有价值的指示”,作为改  相似文献   

9.
“多面人”——时代变迁中的受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文本的意义是由新闻信息资源开发者与受众通过对文本意义的预设和解读合作完成的。读者主动参与制造文本的意义 ,补充文本中没有写出但是作出暗示的那部分。在影响受众解读文本的宏观因素中 ,文化传统和时代变迁是最核心的 ,它们是受众心理特征和行为结构的有力构造者。两种因素整合的结果 ,是形成了“多面人”———具有多侧面、多重的接受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读书读皮,看报看题”。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倘使不能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的“眼球”,即使文章全文再精彩,恐怕也会因为标题不“抓人”而失去读者。相反,倘使文章标题承载着强烈的思想震撼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时代表现力,就有可能吸引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触动,让人获得心灵上的滋润,使人获得认知上的前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新闻能否取胜,标题是关键。靠标题提升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我们知道,审美表述的形态是多元的、个性的。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  相似文献   

11.
《新民晚报》遵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宗旨,坚持“面向基层读者,倡导写身边事,议热门话,抒人间情,力主写凡人,凡人写,为凡人以外,还决定通过开展为广大读者办实事、谋福利的活动,吸引大家关心报纸,参与版面工作。”报纸的发行量急剧上升,达到170多万份。这是传播工作者强化了受众意识,为满足受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所作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看到,受众不愿看、不爱看的报纸还为数不少。不受欢迎的新闻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闻制作者、传播者心中没有受众,不甚了解受众的新闻需求。 由客观事实→发现并采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编辑并传播新闻→受众新闻消费→新闻信息反馈。在这个开放的大众传播系统中,新闻来自客观事实,又流向受  相似文献   

12.
张志恒 《声屏世界》2009,(10):51-53
“主旋律”的商业化不仅是观众的需求,也是电影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如果“主旋律”电影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渠道流通,往往难以真正到达广大观众中间。失去市场,“主旋律”电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政府不可能强制普通个人进入电影院,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电影本身来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3.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4.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新闻网站和受众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 ,其直接、及时和深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经常将报纸策划的新闻选题 ,从另一个层面让读者参与进来 ,这有助于媒体了解与把握读者的所思所想所需 ,从而正确引导舆论。报纸针对在版面上“热谈”的话题 ,同时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窗口” ,给网民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渠道 ,不仅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还可以扩大“本报”在读者中的影响 ,更好地吸引读者。多用互动、互通、双向交流的形式办报 ,对不断拓展报业空间可产生积极的作用。从本报“服务导刊”(周刊)摸索报纸与网络媒体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受众与主流媒体合作,借助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参与大众新闻传播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一大特色.通过历史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点缀”、“收编”和“共谋”,并指出吸引受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发展空间在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闻报道内容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后读图时代“,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对其抵抗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军报的《视觉新闻》专版,在传递新闻信息、指导部队工作及激发读者参与方面,成为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新闻学告诉我们,新闻价值为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众的共同兴趣所左右。一方面,新闻作用于受众,其被受众接受的深广程度愈大,对受众的感知、教益和引导作用就愈大,从而显现出的新闻价值也就愈高,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既然受众接受新闻深广程度的差异已成为判别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参数,那么受众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兴趣,就必然构成调节新闻价值增减、消长的决定因素。受众兴趣的“共同面积”增大,新闻价值随之提高;“共同面积”减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四种叙述视角 新闻的叙述视角.是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叙述视角一经确定,就决定了哪些素材被选择采用、被思考如何采用.哪些被放弃掉;也就决定了新闻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视角不同,所见所闻不同,新闻作品传递的信息数量与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读者据此得出的关于新闻的判断也将不一样。所以,新闻作品的视角妥当与否,独特与否,是关系到新闻作品质量、关系到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文章要想打动读者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征服读者.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情感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