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居正》1至4卷陆续出版后,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湖北文艺界更是欣喜若狂,因为《张居正》的出版,不仅大有问鼎茅盾文学奖的实力与希望,而且还保持了湖北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自姚雪垠《李自成》始在中国文坛上所具有的领先优势,因此,湖北人也就毫不犹豫又极为大方地把湖北文艺界的最高奖项“湖北省政府图书奖”和“屈原文艺创作奖”一股脑地挂在《张居正》身上。  相似文献   

2.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迄今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认为: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切合历史小说的个性特征;微观上的虚构成分,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体现出小说艺术的共性特征。宏观与微观的交融,形成了其实中有虚、寓虚于实的总体特性,成为中国历史小说虚实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罗贯中。  相似文献   

4.
5.
6.
再读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历史小说《伪满洲国》,依然是感觉作品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厚重感,而这种厚重感并非是来自于类似于同类题材气贯长虹的叙事。或是动人心魄的语言,乃是来自于其娓娓述来的人物命运,民族命运。迟子建谈到,其创作《伪满洲国》是在有意识地试验一种“用民间立场书写历史”的叙事方式,这种波澜不惊,如潺潺流水般的叙述形式一样也让读者产生了汹涌澎湃的内心波动。这种因其厚重的历史感而产生的内心激动就是来自于文本塑造的一批小人物形象,描述这些小人物在民族遭遇苦难下的悲惨生活,尤其是他们在面对生存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叙述、历史和人物等角度分析了成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在创伤上的独到之处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旺莽传>作为<汉书>的"第一巨篇"、"第一变体",在历史编撰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体例上"名为列传,例依本纪",纪年上"纪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传终全书,别为一代",且"广收文诰,为文增色".这些别识心裁的编撰特色,使史家能更全面、真实、深入,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也使<王莽传>成了体现<汉书>历史编撰成就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张同俭 《保定师专学报》2001,14(3):65-67,74
谈歌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家园笔记》是由他多年创作的若干短篇笔记小说撮录连缀而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历史与现实穿插交织的 手法,借历史来观照反思针砭现实,启发当代人去寻找丢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王莽秉政时期是从元寿二年(前1年)始,至地皇四年(23年)止。在社会转型视角下对扬雄的《剧秦美新》进行阐释后发现:从文体类别看,《剧秦美新》是一篇歌颂王莽功绩的奏议文;从情感意蕴看,《剧秦美新》对王莽及新朝的称颂与赞美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具有坚实而丰富的情感内蕴;从思想观念看,扬雄崇古乐道的儒士思想与王莽托古改制的复古思想相契合,是《剧秦美新》之所以为谀文的思想内核。以上这三重维度的全面阐释,确证了《剧秦美新》是一篇称颂王莽、谄媚新朝的谀文。从社会转型视角阐释《剧秦美新》,对于进一步挖掘扬雄的文学思想,体察扬雄在复杂险恶的社会情势下的创作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二月河笔下的“雍正”形象可以说是对其近二十年来最大胆的一次翻案,而二月河之所以能成功为雍正翻案,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一种道德化的择抉方式;此外,小说在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来的“平民化”创作倾向对小说创作中雅俗互融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作家熊召政以十年之力铸成138万字的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自2000年起,先后由武汉长江艺出版社和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简繁两体版本,向海内外发行,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仅长江艺出版社就发行了20多万册。在第六界茅盾学奖获奖作品中,《张居正》以距全票只差一票的成绩夺魁,更是对《张居正》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部小说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学研究公开发表的研究《张居正》的学术论有50多篇,其中多数评论肯定它的价值,也有的评论提到它的一些不足,还有评论做出基本否定的判断。就具体内容而言,这50多篇论主要涉及了《张居正》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应该怎样对待历史、张居正的艺术形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1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唯留清白在人间。在我国,粗知此诗出自明代于谦笔下者,约有百分之一;然详知此人一生生平遭际者,则连万分之一亦不及。打开我国历史,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不胜枚举,其中最为人皆知者,当属南宋的岳飞,其中,《说岳全传》起了颇大的作用。但若论及当时的功劳与后来的影响,于谦较之岳飞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无人为之立传使然。为历史名人立传,确非易事。实乃史学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战争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很不安定,时常东奔西走,南北漂泊。他不喜欢结交朋友,抽空就埋头读书,或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写成了《三国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15.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出版以来,受到评论界诸多指责。但陈思和等从民间视角出发得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文章认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必须在形式创造、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上达到一定高度,而《兄弟》在以上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但并不能因此改变评价其优劣的客观标准。如果任意为之,只能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相似文献   

17.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中心,采用了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法来刻画全书的主要人物。书中人物在对待功名富贵的向心或离心的变化中,受到一次次的检验,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有序的演进。这种人物的刻画方法与"功名富贵是全书的第一着眼处"的构思紧密相关;与"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互为关联;也是夸张、讽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典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表现上的成功取决于他采用的艺术结构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对比手法。作者通过人物形象的强烈美丑对比,刻画了羊脂球的鲜明人物个性,同时也揭示了其余九个人丑陋的共性。其采取的艺术结构形式,如源和流、小马车与大社会、饥饿-多特旅馆-饥饿,均非常得体地展现了羊脂球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百花园中一枝艳丽夺目的的奇葩。它所塑造的罗甫这一艺术形象,传颂干在下经形象这塑造,主要是通过叙述完整跌宕的情节,展示对比鲜明的性格、运用凝炼含蓄的语言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黄世仲享有“革命派小说大家”之誉,他的成名作历史小说《洪秀全演义》,其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合情理”为基础,以“感觉力之宏大”为宗旨,具有小说的“演事”特性,其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型叙事文本,在叙事方式上,既继承了中国典型小说“讲史”之长,也表现了“写人”的性格发展和传奇色彩,运用了多人并进的“集束式”艺术结构,其三,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虚实相间,即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写人”有两个特点:改变传统小说的“脸谱化”倾向;写出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这是与许多晚清小说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