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由于人们在其来源和理解问题上的两种不同倾向又以及"社会存在"一词的本身多义性,导致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分歧。文章立足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考察马克思"社会存在"概念的真实含义,认为马克思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使用此概念的,任何其他含义都不属于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2.
正确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这是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前提。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现实生产过程、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 ,而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哲学的等社会意识形式及由政治和法律设施所构成的实体性上层建筑。本文对目前理论界某些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错误理解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把一切社会现象分为两个基本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怎么发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有没有中介?本文就所提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种不同的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方式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实现的变革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完全结合起来了。古代的唯物主义只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没有科学理论做基础,到了近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分离了,形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都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认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两种存在的统一。在此,社会存在显然蕴含着自然存在。在原来的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二重性同样体现了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存在蕴含着自然存在,狭义的社会存在只表示物的某种特定的属人的性质或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时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7.
对存在本质的追问是古代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在近代 ,形而上学以认识论的形式得到新的发展。传统唯物论、经验论、怀疑论和唯心辩证法等从不同视角批判过形而上学 ,但受理论优于实践的思维方式的束缚 ,未能克服形而上学的局限。马克思将传统哲学的存在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变为人的社会存在问题 ,实现了实践先于理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社会存在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人的社会存在是异化的存在 ,探索改变异化生存状况的途径 ,是马克思社会存在理论的旨归。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那晓  郭玲霞 《文教资料》2021,(3):124-125,128
在知识经济发展、媒体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信息、技术和科技等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建设阶段,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意识形态既属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又同时不属于这两者,更准确地说,它是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中介.作为一种历史地形成的思维图式,意识形态不再是思维本身,而是构成调节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一种具有惰性的"实体".由于意识形态蕴含在符号和语言之中,因此,结构主义以及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永恒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奋斗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深入贯彻唯物史观的直接体现。从“谈论马克思”到“像马克思一样谈论问题”意味着只有坚持以社会存在为出发点、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支撑,才能不断探索马克思学说的当代生命力。因此,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不仅需要对传统理论进行现代反思,还需要完成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真正实现在现实中升华理论,在理论中把握现实。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适用于全部哲学 ,但同时应看到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具体的哲学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只有考察了具体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特殊表现方式 ,才能具体地把握具体的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同时 ,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有特殊的表现方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的意识和人们的存在或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问题 ,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指导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等著作中有关论述的分析,论证了“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存在方式”这一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上层建筑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上层建筑作为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自觉地形成的稳定的、普遍的、全面的社会关系,既包含社会存在的部分内容,也包含社会意识.社会的政治结构只是由社会的政治关系所构成的,而上层建筑除政治关系外,还应该包含其他种种社会关系,诸如道德关系、思想关系等.因此,政治结构无法涵盖上层建筑的内容,无法取代上层建筑.全面、合理地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结构理论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矛盾进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都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存在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的前提。对社会存在的内涵、特征、分类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在弗洛伊德性格学说的基础上,引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性格理论,不仅突破了弗洛伊德性格学说的局限,也完善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借助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具体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相结合,与教育客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相结合,才能取得新形势下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劳动教育不断被弱化甚至异化,劳动教育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其复杂的社会因素.文章从哲学辩证角度出发,提出发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解决劳动教育发展滞后的途径,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同,以培育和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他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他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始了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逐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验证、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高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有两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对这两个重要的关系出现理解上的困惑,运用上的失误。对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