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而现代教育属性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阐述,对"什么是教育"的深化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对现代教育本质与属性的最好回归。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本质:人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我的朋友蔡朝阳有过精彩的论断——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的区别——所谓回归教育本质.就是回归到人的教育;所谓草根教育,就是自发生长于社会土壤,自觉地进行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它隐含的对立面就是官方的灌输教育。  相似文献   

3.
林升日 《考试周刊》2009,(5):186-186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必须改革。早在1996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惠莹  俞涛  王东 《广东教育》2002,(11):22-23
《共产党宣言》在讲到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与基本特征时,集中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本质之点:“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与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结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继承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上述基本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新型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  相似文献   

5.
我们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西方教育理论,从它的产生、发展、结果和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可概括为:原始(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再生(文艺复兴运动)、创立(近代社会)、发展(现代社会)四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成t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就其思想本质,则可揭示为:神性化、人性化、心理学化和现代化四大进程.一、神性化教育理论西方教育理论产生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留》就是既古老而又系统的经典。书中论述的教育理论,便是教育理…  相似文献   

6.
互动平台     
正《班主任》每一期都有"一针见血"的文章,这些犀利的语言和文字思索着时下教育的本质,发挥着教育理论领航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教育人从中汲取一些正能量并引发深度思考。研读《班主任》,就是在学习班级管理的"点金术",就是在洗涤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在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最受认可的,一是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二是卢梭在《爱弥儿》中的名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  相似文献   

8.
呵护心灵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的教育。”(奥地利教育家布贝尔语)诚哉斯言!教育应该对人的身心给予全面关爱,对人的性灵给予全面滋养,对人的境界给予全面提升。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对教育作过这样的诠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  相似文献   

9.
<正>讨论中小学教育与新国学之间的关系,前提是要明确学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把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对国学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新国学"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具传统性与时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的思想谱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解决教育的若干前提性问题贡献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对人和社会的本质均作了十分精辟的阐释,为我们理解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现实性提供了一种哲学上的思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类存在物使教育成为可能,人对自身异化及其扬弃的要求使教育成为必然,而个人与社会的一致性既是教育成为现实的条件,又是它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今天,探讨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一、生活教育本质论的内涵与表现1.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交往所谓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见,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因此,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那么,社会生活的本质也就是生活教育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  相似文献   

12.
鲁洁 《教书育人》2005,(7):19-21
知识人,不仅仅是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人性所作出的一种设定,作为一种普遍人性的理念,其历史也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就把知识、求知看作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属性。苏格拉底虽然崇尚人的美德,但却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所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最本质的冲动:柏拉图要在人们心灵里建立的也是知识的“理想国”。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是取代了上帝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向,而且也为“知识人”的人性设定增添了现实的根据和功利的基础,知识人不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人要成为万物之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茂 《今日教育》2010,(7):95-95
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在其著作《同理心时代:自然界对一个更友善社会的启示》中,通过对动物所作的同理心研究.颠覆了人在本质上是相互竞争的观念。以下是《时代周刊》对瓦尔的采访节录: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本质思想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光南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0-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清聚 《考试周刊》2007,42(10):121-122
费尔巴哈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来分析人的本质,认为人本质就是上述属性之总和;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则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其自然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生产劳动,批驳了费尔巴哈的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7.
张有强 《云南教育》2011,(22):23-2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它就不能成其为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9.
章丽华 《辅导员》2009,(3):60-60
李岚清说:“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素质教育却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多学了一门才艺,如绘画、舞蹈、钢琴、演讲等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作者在写到他的儿子矿矿3岁时报了一个国画班,学了没多久寄给他的作品竟让美国教授以为是哪个著名教授的作品。在很多家长自认为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12,(7):6-7
雅斯贝斯说:“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 《今日教育》致力于做一本有思想深度的教育杂志。深度不仅体现在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执着追问.更体现在到实践中去追踪教育热点。解读教育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