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金科 《收藏》2014,(1):70-70
秦国本是地处西陲的赢姓小国,春秋初期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到战国早期社会还比较落后,国力薄弱,人们商品所需大多靠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方式来完成。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属货币随着商贸活动的繁荣而问世。  相似文献   

2.
张静 《收藏》2012,(12):74-77
西汉文帝刘恒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更铸四铢半两钱,至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行五铢钱,四铢半两钱前后共铸行50余年。此种钱大小适中,制作较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6日美国加州长堤市2002年国际钱币展销会揭幕。在这届展销会上,有一枚由美国政府委托苏士比拍卖公司拍卖的孤品——1933年20元双鹰金币的展出,引起了全世界收藏界、钱币界以及投资者的极大关注。这是一枚全球最具传奇性及神秘色彩的钱币,七十年以来,一直是国际钱币界的话题。它卖前估价为400-6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王泰初 《收藏》2009,(3):136-137
对于半两钱来说,尤其是早期半两钱,其钱文、形制几乎找不出相同重样者。这是由于当时的工匠信手刻范,甚至一钱一范所致。在半两钱中除了钱文书法遒劲壮美的外,还存有不少钱文书写特异者。这些特异字形半钱既有欣赏价值,又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因而受到藏家重视。就钱币收藏而言,除厚重半两之外,半两异品钱已成为寻觅的又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傅绍庆 《收藏界》2013,(4):73-73
有颈"半两",指半两钱币。"两"字的中间竖笔直抵第一笔上横者,较常见于汉"四铢半两"中。而秦"半两"有颈者则多谱未载,亦未见相关收藏刊物披露过。在网上见过几枚,但皆漫漶不清,说是有颈,实则勉强。余日前得一宗生坑"半两"60余枚,多战国、秦"半两",间有两枚汉"八铢半两",其中就发现了此枚甚为罕见的秦有颈"半两"。该泉为大生坑品,红斑绿锈入  相似文献   

6.
段宝红 《收藏》2006,(12):101-101
2004年秋集得一枚回鹘(h&;#250;)文铜钱币,钱径2厘米,孔径0.55厘米,重2.3克,面回鹘文,背平素、青铜质。因钱文不识,曾写信求教于新疆钱币学会。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其为后期回鹘钱币,钱文译为“圣命准予通行”。  相似文献   

7.
张家川  马聪 《收藏》2009,(1):143-143
乾隆在位60年(1736~1795年)中,铸制钱币极多。史载铸局多达25个,其中新疆设局8个。由于各局铸钱数量多寡不一,且版式有别,现仅就“乾隆通宝”面文中的“隆”字写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少华 《收藏界》2010,(1):69-69
《上海博物馆藏钱币·钱范》的前言有一段话: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制造主要采用浇铸工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之范、模的统称。范是用于直接浇铸钱币的外范(子范),钱型及钱文均阴刻,文字反书;模,又称母范,是用于翻制范的模具,钱型及钱文均阳刻,文字正书。  相似文献   

9.
陈晓军 《收藏》2006,(3):56-58
古陶瓷研究领域里的问题多多,有许多盲点和误区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如将不同时代代表性器物作深入分析与介绍,应持慎重的态度,这是每位学者、专家或藏家的历史责任。其意义,一是对器物准确可靠定位,二是指导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岩 《收藏》2010,(5):20-21
也闲居主人,艺超网“高古瓷器”版版主,2004年正式开始收藏生涯,“藏龄”与“网龄“几乎相同。也闲居主人的收藏历程究竟有怎样的曲折,我们不妨从他讲的“深入虎穴”“孤胆夺宝“的故事开始。  相似文献   

11.
佟莹 《收藏》2010,(5):18-19
打开艺超网论坛铜器交流区版主三合盛在艺超网的私人藏馆,出现在眼前的并不仅仅是青铜器,高古陶瓷,明清瓷器,民国瓷器、玉器,字画等琳琅满目。其中不乏令行家击节赞赏的珍稀好藏。  相似文献   

12.
李辉柄 《收藏》2007,(2):36-39
本刊此次编发一组关于元明瓷器鉴定的文章,其中既有资深专家的反思,也有民间藏家的心得,所举瓷器多已超越了以往古瓷考古与研究的成果。或以为观点新颖大胆,是在为民间收藏正名,藉此许多民间国宝将重见天日;或以为器物有疑,论据不足,可能会混淆视听。我们是希望搭建一个学界与民间强力互动与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各种重要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使本刊成为藏家严谨学习的学校和轻松交流的沙龙。让我们共同关注,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13.
董大勇 《收藏界》2010,(9):70-70
幼时,学校墙壁上挂着孔夫子的话,至今难忘。古钱玩赏及鉴定,是需要悟性的,这一点尽人皆知,但是多看、多问、处处留心,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锲而不舍"则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云 《收藏界》2012,(7):78-78
茂友最近淘到一枚“汉兴”钱,兴奋地邀我前往一同欣赏。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家翻阅整理保存多年的友人来信,想从信封上剪下纪特邮票作欣赏与收藏。在一只大木箱里翻到20年前一封来自河南焦作市的画家秦寒光的来信,邮票已剪下,我发现信封上有4枚焦作邮戳,  相似文献   

17.
笔者十分喜爱收藏门券,且专门收集佛教寺院专题。经过几十年的孜孜追求,倒也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在众多的佛教寺院门券中,有一枚较为少见,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8.
袁永成 《收藏》2011,(4):109-109
1992年秋,笔者在洛阳古玩市场上购得一枚五代初幽州(今北京)刘守光所铸"顺天元宝"背"千"大钱。该钱生坑绿锈,背面有部分白碱锈,直径37.5毫米,重16克(见图)。当时由于锈迹太大很难看清钱文,虽卖家索价不菲,但我初步认定这是枚好钱,毅然购得。  相似文献   

19.
叶柏光 《收藏界》2010,(4):87-87
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启用了熙宁、元丰两个年号,铸有熙宁、元丰两种钱币。这一时期是北宋经济繁荣的鼎盛阶段,当时青铜钱币的铸造量极大。  相似文献   

20.
张佳宏 《收藏界》2012,(12):118-119
有很多古陶瓷爱好者在鉴定古陶瓷的真伪时喜欢看古陶瓷的气泡,甚至很多专家还在用气泡为古陶瓷断代,比如他们常常说汝窑的气泡是"寥若晨星"。古陶瓷鉴定的先辈耿宝昌先生的恩师孙瀛洲先生在《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中云:"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