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教与学的关系——再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如何科学地抽象和概括,在实践中怎样正确地把握和处理,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与张连捷曾在《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二期上发表《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命题提出了几点异议,认为有必要把它放到教与学的具体矛盾运动中进行再认识。以后,该刊又陆续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其中有的是与我们商榷的。我认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那么在这过程中,其运动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各种矛盾的地位及其关系如何?在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哪方面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诸等问题可谓教学论之核心内容,而如今对其认识仍为“见仁见智”。近得悉张连捷、张启航“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运动(兼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及其教学职能,价值,机制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中视 学生为客体和改造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心地位的反省,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4.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以下两种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教与学教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种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两点在教学过程中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教学论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了论述方便,以下简称“双主论”)这较之片面强调以教为主,严重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然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教学过程处于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里,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又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所以仅仅用空泛的、抽象的“双主论”来解释这一复杂的过程,笼而统之地说什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非但不能科学地、准确地揭示教学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7.
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娟娟 《中学教育》2003,(1):35-36,34
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主张“教师主体论” ,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 ,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实现既定的目标。一、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1.教师的爱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起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提法,有不同的观点。本期发表钱威同志的《我见》,希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也评“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5期刊登周虹同志《简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文,作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文章的中心在于否定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人类知识传播、技能延续、思想品德灌输最基本的途径,是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主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直接交往所建立起来的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端,共同建立起教学交互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共同体。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充分说明了教师必须视学生为能动的受教育的主体、自己的对方主体,必须视教育为主体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将学生看作任意塑造的对象、看作“被给予”的水桶,将教育活动当作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活动,往往忽视和压抑学生作为完整人的主体能动性.阻碍学生个性能力的自由发挥,损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胡塞尔认为,主体之间不能是一种因果关系,同时也不应该是一种纯形式逻辑推理关系,而是一种“同情”(EMPATHY)关系。因此,我们对待他人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而要采取互尊、互爱的人道态度,在交互主体中自我与他人处于完全独立平等的地位。他说,“命令”可以指挥我的行动,但不能指挥我的思想;“巧言”可以使我口服,但不能使我心服。只有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主体”与“主导”的统一,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表现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端正教育思想的过程。当前在改革中,教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重教轻学,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考虑的多,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考虑的少,教学“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学方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心论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何者为中心的理论。其发展轨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伴随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统一整合体,只有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时刻交互作用影响,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在教学主体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各种分歧。但教育理论界似乎已基本上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坚持以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或“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我认为,这种观点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的统一问题上,尽管较之以往有所深入,但仍然有商榷之处。其一,它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导致把同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关系加以分裂,而仅仅理解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二,由于割裂了同一过程的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一 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二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命题,是近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对于正确地揭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学理论中其他问题的探讨,对于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围绕这一观点的争论却一直存在。尽管大家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上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是还有同志主张教师也是主体,即所谓的“双主体论”或“复合主体论”。我们认为,相对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来说,“双主体”论并未把研究推进一步,还似乎后退了。其根本问题所在,是对教学活动简单化的认识,从而陷入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境地。我们感到应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