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早(1918-2003)、寒春(1921-2010)夫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专家.2004年8月,笔者赴寒春女士寓所采访,看见书架上摆放着一张阳早与一位中国老人交谈的照片,工作台上另有一张这位中国老人的单独照.阳早、寒春夫妇在中国工作生活几十年,结交中国朋友并不奇怪,但在这个没有装饰的朴素居室里,见不到其他照片,为何却会有同一位中国老人的两张照片?寒春告诉我,那是他们的作家朋友魏巍.  相似文献   

2.
王金凤 《传媒》2001,(7):40-42
1979年初春,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安岗同志给我布置一个任务:采访在中国农村工作30年的美国朋友阳早、寒春.安岗同志说,这是农机部部长项南同志推荐的典型.阳早、寒春是农机部的专家,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农村工作了30年,现在依然住在北京郊区红星农场.这是一对真心实意到中国支援中国革命、帮助中国建设的美国朋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而阳早、寒春夫妇正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相似文献   

4.
父母亲的故事.阳和平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人讲述过多少次了。那是一对美国人如何受到共产主义的感召到中国来寻求出路.并结为连理.留在这里继续奉献的故事。寒春和阳早共孕育了三个子女.其中阳和平是长子。  相似文献   

5.
她曾经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来到中国,60年来,作为农业专家,她几乎一直都是在与奶牛打交道中。不过,这位见证过整个新中国政治寒暑的老人,却从来没有加入中国国籍。因为吸引她的是“中国革命”,而非“中国”。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40年代来到中国,参加过"大男孩"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物理学硕士寒春与畜牧专业毕业的丈夫阳早一道,为了让中国人喝上好牛奶,在中国养奶牛.这一养就是50年,半个世纪过去,阳早先走了,寒春身体状况也不理想,但她们给小王庄试验站,给中国乳业的,除了肃然起敬的感动之外,还有如他们生活环境一样简朴但非常实用的IT系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中国名字。是一位英籍华人女作家的笔名。她是一位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但是她却用了中国的笔名,仅从这一意义上,便可知道这位作家的中国情结了。她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国情结。也就是因了她的这个中国情结,在她近半个多世纪的生涯里,她一直把中国当作她毕生关注的贴己事情,一生为之萦绕于怀,为之牵挂在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执著追求新闻事业的奋斗史上,将记上她的名字;中国新闻改革大潮中,将留下她艰辛搏击的篇章.她,就是武汉晚报35岁的女记者范春歌.  相似文献   

9.
2009年6月30日,又一个传奇离开了人世。和迈克尔·杰克逊一样,她的离开让许多人感到非常意外,而且伤心。对于中国的普通人,熟知这个名字的不多,但不论在中国、她的祖国德国或是其他国家的艺术界,皮娜·鲍什都是“神”—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爱新觉罗·启笛,这是一个颇引人注意的名字。拥有这名字的是一个25岁的满族姑娘。启笛是唱歌的,她的歌声同她的名字一样响亮:1990年,她与王迪用意大利语合唱的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会歌《意大利之夏》,随着那黑白相间的足球飞人寻常百姓家,一时风靡整个中国;北京亚运会期间,她与刘欢合唱的英文版盒带,第一个走出出国门,走向世界……启笛四五岁时就爱唱歌,她从小的理想就是要当一个歌唱家。那时,她跟着妈妈在山西忻州农村插队劳动。常常坐在小油灯下跟妈妈学唱歌,或者在夏日的傍晚,依偎着妈妈跟着公社的喇叭一起唱。童年的歌是快乐的。启笛说,直到现在,她还特别怀念小时候“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端里穿行的情  相似文献   

11.
汤修慧是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邵漂萍的夫人,人们一度忽视了这个原本应该很响亮的名字,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社会科学系列大辞典》一书中,她的名字被冠以“著名女报刊活动家“,她作为五四时期著名的女报人,同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章含之是个绕不过的名字。在她生前,我由于为她丈夫乔冠华作传的关系,与之结识。遥想当年写作时,她对我的无私帮助,对我的耳提面命……不禁悲从中来。打开尘封的采访本,如烟往事,翩然而来。  相似文献   

13.
巴尔舍夫斯基:老将出马贸易律师出身的查伦·巴尔舍夫斯基是近年来在中国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美国高官之一。中国人认识这位有着鹰钩鼻子的女人,是因为她近年来频频代表美国与中国过招。香港记者给她起了个极具中国味儿的名字“白茜芙”,而内地记者可能是觉得“巴尔合夫斯基”叫起来太拗口,干脆直呼她为“老巴”。今年49岁的老巴1992年受老友坎特之邀,出任美国贸易副代表,1996年升任贸易代表。尽管她兢兢业业,锋芒毕露,但由于她是律师而不是政客,克林顿似乎对她的政治经验总是放心不下。去年中美  相似文献   

14.
曾三同志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今年恰逢曾老诞辰100周年,我专门采访了曾三同志的女儿曾晓前同志。6月29日,我如约来到曾晓前位于北京三里河的家中。初次见面,她的热情使我打消了顾虑。这一天正好是她的生日,采访就从她的名字开始……  相似文献   

15.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无法忽略的名字;她曾经集对女性所有能想象的赞美于一身;她的名字前永远跟着一长串大家熟知的党政名流。现在她说,我不想再做他们的附属了  相似文献   

16.
听她的名字,艾丽娅,多么优美!看她的长相,修长的身材,白嫩的肌肤,一派清秀美丽。她说她是蒙族姑娘,但人们都不相信,都把她当成新疆维族姑娘。艾丽娅急了,辩白道:“我真的是蒙族人,出生在东北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父母都是牧民。我本姓呼尔那特,艾丽娅是我的名字,蒙语有点淘气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她的歌声从海峡对岸传来,成为那个压抑的政治环境下的第一缕温柔邓丽君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法绕过的名字。30年前,中国内地的文化领域一片废墟,她的歌声从海峡对岸传来,成为那个政治环境下第一缕温柔,人们私下播放、翻录,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悄然影响了不止一代人。  相似文献   

18.
耿晖 《档案天地》2013,(9):13-14,19
吕玉兰,1940年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她的名字,对于六十岁左右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她是一代中国妇女、中国农民的骄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吕玉兰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逐步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女劳动模范和女省委书记。河北省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些吕玉兰的档案资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吕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滩乐坛和影坛上,周璇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她被誉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歌坛、影坛双料天后,为中国流行音乐和电影的早期发展注写了一段流光溢彩的光辉岁月.她所主演的多部歌舞片类型的电影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华人记忆中难以抹去.周璇辞世已逾半个世纪,现在回溯她短暂而非凡的演艺人生,既是一种纪念,也是对后来者的激励.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观众叫她“小常宝”的要比叫她本名齐淑芳的多得多。而现在,对于美国的京剧迷来说,齐淑芳的名字比“小常宝”响亮。过去那段岁月留给她的印记几乎找不见了,只剩纯粹的京剧艺术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