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作,题材为一首离别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诗歌语言明丽轻柔、形式整齐精巧、画面优美宁静,营造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精品。此篇课文无论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案例题旨《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诗  相似文献   

2.
康桥在徐志摩的心目中有着独特的位置:他的"单纯信仰"是在这里形成的,即"爱"、"自由"和"美".这个"单纯信仰"曾经让徐志摩迷醉并为之上下求索;但现实并没有为其理想的实现提供可能.当失意后的徐志摩又一次来到康桥却只能凭吊他的"单纯信仰"了,而《再别康桥》就是他为自己的"单纯信仰"所唱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胡适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题目,许多人便认定它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和曲解.通观全诗,从字里行间实在无法找到离别或者说惜别这样的感情意图.我认为,从诗歌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在追忆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的恋情的甜蜜旧梦.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以诗艺征服了无数读者的诗人。康桥是徐志摩"最心爱的地方",是他魂牵梦绕的"圣地"。《再别康桥》这首抒情诗既是一首怀恋之歌,又是一首凄婉而幻灭的歌。诗人怀着深深的爱恋与康桥诀别,抒发的是一种热情已退、理想已碎、欲追回而不能的情思。  相似文献   

6.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名作《再别康桥》一诗中所表露出来的对康桥的无限眷恋以及离别时刻的哀婉感伤,理应是情结的一种,可称为“康桥情结”。康桥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使其对美的执着追求、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人生的自信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征媒介,以诗的样式传达出来,呈现给读者。从诗作的内容看,爱、自由和美,是徐志摩自我意识的合理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7.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再别康桥》仿佛一首优美轻柔的夜曲。诗人徐志摩用其独有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宁静悠远的离别情致。他那清新飘逸的风格和康桥优美静谧的自然美景在诗中融为一体。《再别康桥》学习的重点是: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手法对这首诗歌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这首诗歌,通过师生的交流,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对《再别康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2.  相似文献   

9.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是一个才气横溢、交游极广的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以其独特的魅力把徐志摩的诗歌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同时这部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康桥曾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理想.对徐志摩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相似文献   

11.
留学英美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走的主要还是传统之路,《再别康桥》是这类诗作的代表。它的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情没有直接倾吐出来,但又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如司空图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2.
贾皋 《教学随笔》2014,(22):173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读者多认为康桥已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一座纯美的小桥,更是作者一种精神情感的象征。本文旨在以分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纠葛。  相似文献   

13.
一、漫溯康河 (播康桥照片)这是康桥,徐志摩从这里开始他的寻梦之旅,而《再别康桥》就是诗人寻梦之旅的一次沉默放歌。今天,我们就沿着岁月的河流漫溯,重温他那康桥之梦。  相似文献   

14.
<正>一、灵活利用课堂进行写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一个孩子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的心同我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笔者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有学生写道:"因为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他心中的久失的激情。康桥给了他的一切,就像作者说的‘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翡冷翠一样,徐志摩赋予了它强烈的感情色彩,康桥兼有安乐、壮美、宽阔、平坦的桥之意,徐志摩曾经一再说: “我的眼是康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收入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这首诗是诗人用全部的真情和爱写就的,它将我们带入一个脱尽尘埃,清澈秀逸的理想境界。全诗的诗句和意境并无特别难解之处,但遗憾的是人教版《教参》中却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7.
《再别康桥》作为新月诗派著名大家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品,因其蕴含的真挚情感、流畅华美的音调、浓厚的古诗韵味、圆熟的写作技巧等,一直被选作高中语文课程,受到相关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康桥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最《再别康桥》所表达的对母校的怀念、对过去的告别及对爱情憧憬的多个主题。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的康桥诗包括在剑桥读书时的作品,也包括对剑桥自然景观的描绘,具有很多的共性,那就是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语言美。《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康桥诗的典型代表,研究《再别康桥》的艺术性与文学性,可以对康桥诗有一整体的把握。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来研究康桥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海南教育》2013,(5):47-47
<正>《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是徐志摩最有代表性的诗歌。诗人曾经留学英国,在康桥大学读书。在那里,受到英国文明的熏陶,诗人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确立了自己爱、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倍感失落,以致他的康桥理想破灭了。康桥,今通译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康桥即剑桥,是他最流连忘返的地方,正是康桥“奇异的风”和“奇异的月色”激起他的诗情,他才走上文学道路。 1928年秋他重访英国,在归国的海轮上,他写就了《再别康桥》。 从思想内容上说,此诗只表达了一种个人轻烟般的离情别绪,并无多么深刻的意义。但是,在诗艺上,此诗十分讲究,加之感情真挚,故能拨动读者心弦,一直为人吟诵。 首先,诗人把康桥的景物写得十分迷人,含蓄而诗意地表现他对康桥眷恋难忘的情思,诗的第二至五小节,用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词句描绘了康桥美丽动人的风光。“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