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补史是中国古代小说审美思想的表现之一,它在小说萌芽的时代和言小说兴盛的唐代,就具体表现为作有意替一些杜撰的野史逸闻找正史做依据以加强其史实性;到通俗小说兴盛时代,此一思想被通俗小说作家和批评家发扬光大:首先是小说家极推崇且积极地实践以小说形式来演义正史的创作倾向,其次是作家于非历史演义的通俗小说上常贴土“于史有证”的标签和以写史书的心态与做法来创作小说,第三是小说家和小说批评家对小说价值功用的理性认识上认为通俗小说的主要价值之一在于补史。在尚补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小说理论家通过其理论表述所提出的尚补史之观点,这两方面的共同发展,构成了尚补史这一小说审美思想的全部。此一思想的历史化根源在于古代小说的写实传统和小说这一体在古代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小说依然是读者和文学批评家所津津乐道的对象。基于后现代话语支配下余华写作思路的起承转合,从消解人物和暴力叙述两个角度回顾了他在先锋小说创作时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突破,并从暴力与温情的张力中彰显余华小说写作的当代魅力。  相似文献   

3.
虽然恐怖和恶梦是哥特小说和坡的恐怖短篇的共同点 ,但到目前为止 ,鲜有批评家把坡放在哥特文学这个框架内进行认真比较。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设置和文本重读这两个角度来重新读解坡的恐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幻想类小说创作手法的日臻成熟,以幻生奇成为明清小说批评话语系统中重要的审美观念。明清小说批评家指出,以幻生奇是幻想类小说的艺术特质,体现出创作者自觉的艺术追求。实现幻笔之奇的艺术手法集中体现于塑造奇异的人物形象、构织离奇的故事情节、营造奇谲的神幻场景三个重要层面。幻想类小说审美意蕴的实现体现在创作与欣赏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小说批评家对以幻生奇的审美意蕴的多维思考,增强了幻奇审美观念的理论深度,丰富了小说批评中的"幻"审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6.
对金庸小说的论争暴露了学术界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这其中既有作家、批评家商业化的介入;也有学者理论上的含混不清、学术态度不严谨等。促使金庸小说论争陷入较浅的层次和无意义的辩驳之中,阻碍了金庸小说研究的深入。本文力图透视并澄清金庸小说论争中的雅俗和经典之争的等若干理论问题,以此为金庸小说进入经典文学史做点规范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9.
巴金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极具创作个性。按他自己的话说,他走上创作之路完全是自发的,是受着他的性格、情感的驱使。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心理的、情感的描述,完全不是一种理智型的架构和阐释,而类似一种内心的倾诉和爱恨的喷薄。所以,巴金的小说创作就给心理学批评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除了美国批评家纳森·K·茅、中国批评家蓝棣之等少数人外,真正从心理学分析对巴金小说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还很少。  相似文献   

10.
人称被批评家视为叙事话语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范畴,第一人称在现代小说中愈来愈频繁地出现。青禾的小说《寻找那个她》,不仅通过第一人称把视域集中到一个人物之上,而且还试图更为深入地打开人物的灵魂纵深。这篇小说之中特殊的人称使用,终于穿透了通常的戏剧冲突而展开意识内部的波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小说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特别是1985年后,作家、批评家纷纷探讨小说语言的回归,认为小说语言是小说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传统语言的工具论、媒介论提出质疑。小说语言向独立性转变。本文对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进行疏理、归纳,从而论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诸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小说作为文学样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其中,教育小说也是历来受到广大小说家、教育家和批评家们共同垂青的一种文学样式,尤其在中国清末民初之际,社会动乱、外侮频仍、人心思治,纵观时人的教育小说创作,很多都涵盖了当时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教育思想新旧杂陈的状况,其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性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说自18世纪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出现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成长。20世纪初批评家提出"小说之死"的观点。本文以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阐释开来,以小见大,试图以文本为基础,从文本、读者、作者三个层面逐一反驳"小说之死"的论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小说批评史上,邱炜菱是大胆为小说批评张目、为小说批评家争学术地位的第一人。在康门弟子中,他是“小说界革命”酝酿阶段有志于此道的骨干。在对古典小说的评价方面,邱炜菱持论比梁启超宏通、公允,显示出史家的素养与识见。其品评新小说作品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梁启超留下的历史缺憾。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邱炜蒸在小说批评方面的成就,却被梁启超的巨大历史光环所遮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小说批评史上,邱炜菱是大胆为小说批评张目、为小说批评家争学术地位的第一人。在康门弟子中,他是“小说界革命”酝酿阶段有志于此道的骨干。在对古典小说的评价方面,邱炜菱持论比梁启超宏通、公允,显示出史家的素养与识见。其品评新小说作品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梁启超留下的历史缺憾。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邱炜蒸在小说批评方面的成就,却被梁启超的巨大历史光环所遮蔽。  相似文献   

16.
人称被批评家视为叙事话语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范畴,第一人称在现代小说中愈来愈频繁地出现。青禾的小说《寻找那个她》,不仅通过第一人称把视域集中到一个人物之上,而且还试图更为深入地打开人物的灵魂纵深。这篇小说之中特殊的人称使用,终于穿透了通常的戏剧冲突而展开意识内部的波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何柳 《文教资料》2012,(21):7-9
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了"空间形式"这个概念,从空间形式的创造与接受两方面为现代小说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范型,为现代小说的空间"转向"开了理论先河。本文从空间并置、意识流叙事、多重叙事角度几个方面论述了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特征,并探讨了英国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晶 《文教资料》2011,(24):30-31
《白象似的群山》是一个可以有多种可能性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补充或者阐释它。以往诸多批评家对小说所做的单纯道德评价实际上削弱了作品的审美空间,而对作品进行女性主义意义的解读,则可进一步对小说多元化取向有更具魅力的修正,对小说的审美特征有进一步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力量     
盛可以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2001年开始写作,以一篇爆炸性的作品亮相文坛,记得一批新潮作家和批评家的赏识。2002年开始写小说,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出版了三部长篇,还有一大堆短篇。  相似文献   

20.
考察网络悬疑小说的评论现状,可以发现批评者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模糊,批评呈现出冷寂与假热的两极状态以及批评价值尺度的缺失。因此,专业批评家应转变预设心态,积极介入现场,进行文本细读。同时,应基于网络悬疑小说发展的实际,建立平等的对话批评范式,建构适用于该类型小说的中肯、客观、有启发意义的批评价值体系,以期规范网络悬疑小说的批评活动,推动网络悬疑小说的健康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