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传播力"也是一种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志孝 《今传媒》2006,(10):20-21
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表现为人的传播行为。这种行为和人的其它行为一样,有两个方面:物质(存在)的和精神(意识)的。例如,两个人谈话是一种传播行为,张口发声是物质的,器官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音;而通过声音和形体交换的信息、思想则是精神的。由此可见,传播  相似文献   

2.
省级党报实现舆论引导,对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声是必须的,而发出正确的声音更是必须的。如何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赋予党报声音以足够的吸引力,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正确处理好舆论导向和读者满意的关系,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应,成为各级党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课题。辽宁日报评论作为"党报声音"的主要"发声点",有  相似文献   

3.
2012传媒通鉴     
《青年记者》2012,(36):8
2012年的传媒界,不乏"好声音"。"以人为本"做新闻、"实干"谋发展,已成传媒人的共识。"走转改"进一步深化,新闻变革呈现让人振奋的新气象。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难点事件中积极发声,释放引导舆论的"正能量",并融合新媒体、新技  相似文献   

4.
袁家芬 《新闻世界》2011,(10):210-210
均衡器(EQ)是一种用来对频响曲线进行调节的音频设备,它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进行不同的提升或衰减,从而弥补各种声源发声中的频率缺陷。使用EQ对声音进行处理时,用好了,可以让我们对声音进行润色,用不好,就会破坏声音。  相似文献   

5.
人发声时,在高级中枢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空气在声道中振动,在喉部产生基音或基频,经共鸣器官修饰而发出的具有一定音调、音强和音色等特征的声音就是嗓音,再经过咬字器官的节制,最终形成复杂的言语声.本文所指的“嗓音”限定在话音域,是在动力器官、制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咬字器官四大控制之下的综合的嗓音表现.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当所有人都能发声、都有渠道发声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声音就变得纷纷扰扰。逗哏的与捧哏的,高亢的与低沉的,独立的与附庸的,力挺的与倒戈的,虚无缥缈的与切中时弊的,人云亦云的与醍醐灌顶的……我发声,故我在;我在,故我发声。每一个人都有了表达的权利,与此同时,每一个人每天又面临着迷宫式的纠结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云龙 《视听界》2012,(5):14-19
一个热点:电视荧屏众"声"喧哗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Sing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8.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9.
正曾几何时,新媒体这个名词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纸媒便开始面临各种新媒体介质的挤压,论坛、微博、微信、掌媒……于是乎,有人高呼这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处在如此环境,作为纸媒的一名记者,笔者常想,在这个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新媒体环境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个人认为,在这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媒体环境中,媒体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发声,而且还要站在凳子上拿着我们的麦克风发声,做一名"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那我们如何做才能站到那张凳子上,而那张凳子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王祖明先生的文章《对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的辩证认识》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播音发声的声音位置只能是根据表达需要在人中至头顶的区间移动;播音发声通过声挂硬腭和声束在硬腭的前后位移来解决声音的靠前与靠后问题;“声音位置”的简称应该使用“声位”而不是“音位”;播音发声与歌唱发声是两种不同的发声方法,不同意“歌唱和播音的基本发声方法是一致的”的观点.播音发声训练和研究可以借鉴歌唱发声的某些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记者摇篮》2014,(5):3
如何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赋予党报声音以足够的吸引力,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正确处理好舆论导向和读者满意的关系,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佳效应,成为各级党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课题。辽宁日报评论作为"党报声音"的主要"发声点",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自我要求也必然是理性、客观、有方向,对党和政府的倡导要有高度,对社会和读者的引导要有温度。既要消除人们既往印象中的"官话十足、居高临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人问我:"传统媒体的发声者是谁?新媒体的发声者又是谁?怎样看待不同媒体上的不同发声者?"问题看似乎简单,其实传递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信息——对数字技术时代信息传播状况的误读.这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技术带来媒体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怎样认识发声者、媒体、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发声,从本质上讲是话语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声,不是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发声并产生影响,必须有大众传播载体,仅仅关房间里"卡拉OK",自言自语是没有社会影响的,不能算作"发声".  相似文献   

13.
2012《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了,2013《中国好声音》正在卷土重来,在大家期待第二季"好声音",期待更多草根歌手出现的时候,让我们再度回顾2012年的"好声音",从各方面剖析节目的内容,使其立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虽然这档节目的结果有争议且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档娱乐真人秀节目能以如此的热度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引发了社会"好声音"现象大讨论,都是值得业者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4.
一、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正确地表达稿件的思想感情,首先取决于播音员对稿件内容的理解,同时又与播音员的音质、发声、吐字等有很大关系,而播音员的呼吸则是掌握好这些技能,达到预想播出效果的重要条件。做一个播音员必须具有一些医学解剖知识。对于口腔、喉头、面部结构、共鸣器官以及肺部、横膈膜和整个呼吸器官必须了解,这对于播音是有益的。人体的发音器官分为三个部分。即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和共鸣器官。呼吸器官包括气管、肺  相似文献   

15.
阮志孝 《今传媒》2006,(10X):20-21
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表现为人的传播行为。这种行为和人的其它行为一样,有两个方面:物质(存在)的和精神(意识)的。例如,两个人谈话是一种传播行为,张口发声是物质的,器官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音;而通过声音和形体交换的信息、思想则是精神的。由此可见,传播有物质的传输也有精神的传通。这种传输与传通是不是一种力,要看它是否具有某种功能,发挥某种作用。两个人谈话,声音对对方的刺激会引起反应,交流的信息和思想也会在双方头脑中构成新的信息结构、产生新的想法,并对双方的态度、情感、进一步的互动产生影响。可见,传播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它具有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传播能够产生一种力,传播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胡立耘 《中国档案》2005,(10):56-57
自录音技术在19世纪出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 方式在记录历史,在作为主流的书写文化体系之外提 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与文字记录不同,声音记录 是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的信息资源,声音档 案与发声源(讲述者、演奏者及乐器等)、环境、时 间、场景密切相关,如一次演讲,一段演奏,具有惟 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因而,声音档案的直接性和保真 性使其弥足珍贵。声音档案能使历史鲜活地展现,让 不同时代的人们能倾听真实的历史之声,是文字记录 所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说过:“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它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这话道出了声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我认为,如果说人类的声音是纯正的乐器之音的话,那么,儿童的喉咙就是发声更纯正、更值得赞美的乐器。童声是我们人类最初的、最原始的声音;童声的音质是最纯的,是世界上其他声音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这种银铃  相似文献   

18.
正广播媒介的优势与独特价值,是由它的声音传播、听觉接受的特点决定的;广播诉诸听觉器官的媒体特性——伴随性,是广播独特的媒介价值的本质体现,因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健康媒体"、"绿色媒体"。在全媒体传播大潮之下,重新认识广播媒介的本质,增强广播的关系媒介属性,对于把握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极有必要的。一、广播的本质特性赋予其独特的媒体价值广播媒体产生之初,对其媒介特性的研究就已开始。早期研究即注重广播的内在声音属性和传播符号功  相似文献   

19.
汉语绕口令是一种具有汉民族传统的语言艺术。因为它的"绕口"和趣味性,被大量的用于播音主持中的语音训练。本文通过对绕口令的语音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绕口令在播音发声中的作用。通过绕口令训练可以帮助播音员主持人加强吐字归音改善语音面貌,增强气息控制和声音的弹性。  相似文献   

20.
谢伦浩 《当代传播》2012,(2):102-104
类语言是一种伴随着有声语言而生发的特殊语言形式,分为伴随性声音和功能性发声两种形式。在语言传播中,主持人正确理解其结构特征、功能意义及表现技巧,则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