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体系及测度,本研究在对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的基础上,运用李克特量表设计问卷,构建研究生知识吸收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研究生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体系比较合理,得出各维度权重排序为:个人知识获取能力权重为29.68%、个人知识利用能力权重为26.45%、个人知识转化能力权重为22.90%、个人知识消化能力权重为20.97%。四个维度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研究生可以根据四个维度的不同重要性提高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促进研究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梳理并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训练词义的推断能力和文句的翻译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世界500最强看中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在世界500强招聘的三个核心衡量要素中,能力素质是阐述的重点,因为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一段时期之内是稳定的,而能力素质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人才素质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经验、能力。其中: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商务知识、市场知识:经验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经验、项目经验、领导经验、跨文化经验:能力包括推动能力、专注能力、影响能力、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4.
即“知识树”,也称“知识能力结构概念图”。“一树”就是师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建构,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知识树,依照课标(大纲)、考纲和教材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整理形成一个树状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图:二是学科能力体系,即在知识树构建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其学科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知识有待于转化和升华为能力和素质;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人文素质为知识、能力引导方向,因而更为重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知识、能力转化为素质的内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查宏伟 《考试周刊》2011,(16):174-175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归结为如下十六个字:传授知识,树立观点,培养能力,训练方法。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教师传授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和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受知识类型、学习策略、学习情境等中介变量的制约。研究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条件与策略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策略性知识调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检验个体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李秀萍 《学苑教育》2012,(22):24-24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最基础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倡导教师目标导读:倡导合作、探究、归纳、拓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感知物质的磁性、磁化现象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铁化合物与亚铁化合物间相互转换的规律;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体验讨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任何教学模式的构成都包括三个层次: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活动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如果说外语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为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则其核心在于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改变,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段要有预见性和创造性,既要重视对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和知识并不是相悖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和依托的,同时知识应靠能力来体现。因此,要上好语言实践课,应明确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专题研究之一《目标:综合能力及其他》一文中,笔者曾指出:应试者掌握知识的状况和水平,也是“文综”测试的目标。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文综”测试中,知识更多的是充当能力测试的载体,这是知识更为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育人才,在于培育德育、智育、体育、能力、美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德育:在于树立崇高的思想追求和道德情操等。服膺真理,遵守法纪,敬业奉献,服务社会。   (2)智育:在于开发人的智慧,学习掌握和应用新知识。   (3)体育:在于发展强健的体魄,足以承担人生工作重负。   (4)能力:在于培养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创造和开拓事业的能力,专门的职业技能,在社会上自信、自立、自强,与人合作共事、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能力等。   (5)美育:在于培养学生具…  相似文献   

15.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智育的两个主要目标。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又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应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学习的首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观察能力;二是思维能力;三是自学能力;四是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自贡市境内的30多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素养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他们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素养需求各有所不同,但都比较重视以下几种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综合性知识及素养、承受压力和适应能力、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廉晓红 《陕西教育》2007,(10):42-43
一、探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谊目标相脱离的原因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谊目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以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和条件的: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实现的基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过程是情谊且标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情谊目标的实现会极大地促进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宋丽娟 《山东教育》2007,(11):37-37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学问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能力比起知识来要重要得多,因此“学校的目的应该是发展学生本身的内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在各种能力中自学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也是说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日本90年代新教学观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教学重心的变化:从着重“教”转向着重“学”,体现在知识获得型教学、学习能力习得型和实践能力养成型教学等方面为了适应人生舞台,需要培养学生获得、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资质和能力。这是知识获得型教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其基调是从知识注入型转向知识获得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探究心以及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学习能力习得型教学是指培养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资质———学习能力和调查能力,针对学习化社会要求个体主动把握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自然学科教学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自然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着知识与能力、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小学自然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一、评价标准 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知识、志趣、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制定小学自然教学的评价标准,也要从这四个方面考虑。 (一)知识。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能力的培养也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正如教育学中所说的:“知识是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识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