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师不能只为成绩而教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已经站在讲台上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里我从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经验的中年教师,对数学教学也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一级达标学校,但可能是这所不大的城市中有几所好一级达标学校的缘故,我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源不都是非常优秀,特别是文科生,为了让他们能够在解题中尽快找到思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喜欢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归纳总结,列出常规的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背起来,课堂上的讲解也都以常规法为主,很少去挖掘其他方法,除非那节课的容量较小,渐渐地学生的方法也越来越单一了,有时明明用其他方法很快能解出的题目他们也是绕了一个弯才出来,我明白这种情况的责任在我,但由于我的教学成绩不差,所以一直没想过要进行改变。这几年学校一直在提倡问题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教学方法:这样教真的可以吗?他们解题都循规蹈矩,别出心裁者很少,缺乏探索精神,这样下去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吗?哈佛大学之所以走出那么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很少有按“标准解法”解题的,甚至连标准答案都不顾及,学校也鼓励他们这样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我们都用统一的框框框住他们,那就相当于剪断他们飞翔的翅膀,后果可想而知,我现在才知道我们教师的教育观有多重要,我们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每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学习场所,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堂课,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这堂课大家都听懂了吗?"却很少听到教师问:"这堂课你们学得快乐、幸福吗?"事实上,语文是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思维碰撞和自由交流的地方,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  相似文献   

3.
最近据一位对口支援西部教育的教师来信反映,他所支教的县和所在的东部地区一样,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教学环境,实验室里有着和东部学校一样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这些设备都是近两年国家专门为西部贫困地区配备的。然而他们在考察中发现,许多设备在教学中很少使用,有的设备甚至落满灰尘,有的设备仍未拆箱,个别学校虽有投影仪,却极少使用。这些学校也配有计算机,但只是供微机教师打字而已。他们在该县听了十几位教师的课,共同的体会是他们仍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积极创设问题意识的理论背景在我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上课很安静,都认真地听课,却很少主动提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目标来获取知识.然后学生以教师的答案作为标准,思考问题和板书解题过程千篇一律,很少问为什么这样做?还有第二种方法解吗?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几乎没有"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等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呢?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级中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是生源差.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本校小学入初中数在逐年递减,2009年秋收了8名成绩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同时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也不大,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按常规的教法对待他们只会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但我们又不能放弃,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对这样的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25载,我一直不忘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记得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也养成了每天反省的习惯,每晚睡前,我都反省自己:今天讲的知识全面吗?课堂氛围幽默生动吗?对学生说的话会给他们带去动力吗?总结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为人师表,不断学习多年来,我不断提醒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因为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是每位数学教师关心的话题。平时,我们也不难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个问题我已经进过几遍了,学生怎么还是错?仔细想想,也不能完全怪学生,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给了学生多少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机会?你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根源吗?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你只是简单地评讲正确答案吗?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所初中,我听着几位仅有几个月教龄的新教师聊着“为师”的感受。一位说:“蛮开心的,特别是当有些学生主动与我说话时,直觉告诉我他们喜欢我。”一位接着又说:“那些学生可喜欢我们了,只要他们知道双休日我们住在学校,即使不上课也会往学校跑,到我们的寝室来。”这时,有一位说了自己的另一番感受:“学生真的对我们这些新教师很好,可我不知道把握怎样一个度来回应她们。看看自己身边的‘老教师’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做的。如此‘亲密’下去,我还会有教师的威信和威严吗?”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都先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复习内容均为与本节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其作用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教师在新课中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吸引人的教学情境。这使我不禁陷入沉思:难道每一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复习铺垫还需要吗?1.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必要吗?在教学“十几减几”中,教师为了引出“13-6”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出示装有十几个球的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学生胡乱猜测一通,最后教师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告诉学生袋子…  相似文献   

10.
孙海滨 《成才之路》2013,(12):12-12
笔者是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我曾对我所在的学校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我震惊地发现,在校就读的学生中50%,有的高达70%的学生听不懂英语课。在淮师大培训期间,我也曾和其他地区的教师交流过,他们所在的学校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七年级初始阶段的英语教学没有把握好,是导致英语的学困生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听朋友说他们学校有班主任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而参加此群。我刚接触教师共同体,什么都不懂,论坛上的讨论基本上都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发言,我就在一边看他们的精彩发言,这样我觉得自己的收获很多,每次参加活动都满载而归。但是因为老不发言,讨论前的课题和材料,主持人也渐渐不传给我。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听课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连续两次回答(都说错了),得到的都是教师责备的眼神,至此后面的教学中这位学生没有再举手。这使我想起:课堂上,一部分些学生很少发言,是否与我们不够注意对他们出错的评价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出错时,教师怎么评价才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3.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牧区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里。很多时候即使是生日,父母也不能陪伴左右,只得与同学度过。可近年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生日时,一帮人集聚在一起,蛋糕、蜡烛、礼物,甚至还有啤酒,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这样的情形,普通人看来实在寻常不过了。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看,这样的生日庆祝方式有教育意义吗?应该说,如此过法只会导致学生的攀比和虚荣心理,正面的意义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面对如此状况,我尝试过另一种庆祝生日的方式。学生小丁的生日到了。小丁同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听课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连续两次回答(都说错了),得到的都是教师责备的眼神,至此后面的教学中这位学生没有再举手。这使我想起:课堂上,一部分些学生很少发言,是否与我们不够注意对他们出错的评价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出错时,教师怎么评价才比较恰当?调查:你很少发言是因为……如果注意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很踊跃,而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尖子”。这是为什么?随着年级的上升,学龄的增长,一些同学渐渐变得不爱发言,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否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聪明的学生,有的时候教师们不易解决的数学问题他们都能解答出来,真就是这些孩子天赋异禀吗?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聪明在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解题策略,有的孩子只有一把"钥匙",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能用这一把"钥匙"去解,而聪明的孩子则有几把或者十几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教师每天都生活在学生中间,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 我经常收到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走向社会的同学的来信,他们总是由衷感激教师给予的悉心教导、真诚关心,特别是对教师既重言教又重身教的事例记忆犹新,一直鼓舞、激励着他们。我也由此更感到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更感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 正因为这样,我总是这样策励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必须率先做到。比如,我们是所农村学校,要求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们就应当抛却私利,一心一意热爱农村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把自己的学校办好,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各种合格人才。如果每件事,我们都能严以律己,以身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下班的时间已过好久,教师还在等学生补做或订正作业。而学生却不紧不慢地做,一点不着急的样子,似乎这完全是老师的责任。我自从参加了学校的课题《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研究》的研究,重视了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从小事抓起,教育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日常的教育中他们渐渐明白,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学生的义务。逐步培养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有了提高。下面的两个小例子就是我改变教育方式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王旭 《安徽教育》2014,(4):30-31
<正>在十几年的作文评语写作中,我一直坚持通过评语和学生进行最直接、最深入的交流。有些学生平时很少和老师直接面对面交流,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作文和老师交流,我也就顺水推舟,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和他们说起了悄悄话。我感到作文评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评语要中肯,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说话,语气须中肯,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的评语,才会有更多的话愿意和你说。  相似文献   

19.
陈娟 《中学教学参考》2010,(34):119-119
有一位新分配的教师被校长告知要他带一个“特殊”的班级,该教师很高兴,以为这肯定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级。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天,他就对学生们讲:“我非常荣幸,刚工作就能带到像这样一个优秀的班级,我听说你们每个人都有超群的智力,希望以后我们能够做得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一直对于他的这群“天才”的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让他们各方面的才能都得以充分的发挥。而学生们也渐渐地从教师赞许的目光及激励的话语中感觉到了自己的超群,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相似文献   

20.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学生能对答如流就表示他们真懂了吗?参考资料唾手可得,我们能禁止学生课前参考吗?虽说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专家提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为了完成任务会依葫芦画瓢,这样长期照搬参考资料学生还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