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根据香港、泰国 1985~ 199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考察了远期汇率、当前即期汇率和未来即期汇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在抵制和防范金融危机方面 ,固定汇率制优越于浮动汇率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7,(1):56-60
综述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基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在利率汇率市场化背景下香港离岸和在岸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利差和即期汇率对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短期境内外利差和即期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两岸利率差异与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不存在因果关系,两者间长期均衡关系不能确定为相互引导机制;两岸即期汇率是香港人民币存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可以确定为一种单向的引导机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率平价理论是在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利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的检验与分析,指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利率平价理论。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偏离利率平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和政策工具。为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有必要就利率对消费、投资、股价、汇率的影响作实证分析。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利率对消费、投资、股价、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境内市场是离岸市场的信息中心假说,以及期货(远期)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基础,利用MA(1)-T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和离境NDF远期汇率各种交易品种之间的报酬和波动率的互动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现汇价格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已体现了本土的信息中心优势作用,对离岸人民币NDF汇率产生了影响;离境NDF市场也发挥了价格的发现功能,对即期汇率有引导关系;此外,离境NDF市场对好坏消息反应的显著不对称性,反映了境外投资机构或贸易商对规避人民币风险的强烈需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热钱流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然后对影响热钱流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减少热钱流入我国的几点建议.可发现,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人民币远期汇率,金融资产收益率和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中,人民币实际利率,远期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2010年8月,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正式诞生,使之与人民币汇率境内CNY市场、境外NDF市场一起形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多元市场格局,人民币汇率在三地市场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境内外人民币的汇率联动显得尤为必要。为此,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的CNY即期交易价、CHN即期交易价、境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一个月和一年期远期交易价(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1M,NDF1Y),以2010年8月23日香港离岸市场建立日和2012年12月31日作为时间节点,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衡量CNH市场建立前后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的互动性;其实证结果表明,在CNH市场建立前,CNY即期汇率对NDF1M有引导关系;在CNH市场建立后,CNY和CNH市场之间的汇率价格信息传导紧密,NDF市场对CNY市场的影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NDF1Y对CNY市场的影响程度比NDF1M更强。总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使三地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互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上海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实际发放的贷款总额,美元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教的月度数据建立VECM模型,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利率,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全国贷款总额上升,实际贷款利率下降,房地产的价格会上升。房地产价格上涨吸引了外资的流入,外资的流入对上海的住房价格上涨产生了影响。在现阶段调控利率和控制外资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保持上海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货币、利率、汇率对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既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又是一种资产,所以,房地产价格既受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受资产定价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应用计量OLS方法对我国房地产销售价格与货币供应量(M2)、利率和汇率等变量加以回归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上升、低利率和预期本币汇率上升,都是促进房价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条件下,众多因素影响着汇率的变动,国民收入变动和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在国际收支说和货币主义模式中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种理论模型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外汇业务中,大量涉及到远期及套算汇率的计算。本文从远期与套算汇率计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入手,总结和介绍一套易学且便于记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N-S模型对上交所国债隐含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估计,进而得出了样本期内不同到到期期限的即期利率序列,在对不同到期期限的即期利率序列进行相关性检验后发现,所有相关系数均不为1,这说明单个因子不足以刻画瞬时利率的动态特性,瞬时利率的动态特性需要由多个因子来刻画.鉴于单因子模型与事实不太相符,本文在单因子CIR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四因子CIR模型,并使用卡尔曼滤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最后,本文选择误差均分方跟作为评价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并计算得出了各期限利率序列的误差均方根,计算结果表明,四因子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货币主义者为了使"一般货币模型"适合汇率的短期分析,在该模型推导过程中,将利率的自身形态取代了其自然对数形态,由此导致这一模型在数学上的不严密性.有关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这一错误使得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本文通过对1980-1997年美元对日元、美元对马克汇率的模型检验表明,如在"一般货币模型"中分别就"两国利率之差"和"两国利率的对数之差"进行验证,结果将完全不同,这不仅反映在利率对汇率影响作用的大小上,而且也改变了相对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等变量对汇率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自由化需要各方成熟条件的配合,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完全放开和人民币汇率已达均衡水平是人民币自由化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我国金融制度的设计来看,上述条件还未完备,首先利率市场化尚在逐步的推进之中,作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部分,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还有待时日;资本的账户开放尚在政策的考量之中,其次政策的出台还需兼顾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配合。这就决定了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应该是一个渐行渐进的缓慢过程,否则过快的政策决定会招致更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及对现阶段货币政策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的合理部分,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建立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模型,对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货币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民币购买力评价、利率评价、国际收支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应尽快从钉住美元的政策调整到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政策;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但需要稳步进行,这样可以使利率和汇率一致有效;中国政府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时,应考虑到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影响。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结构、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放松资本管制;我国应放弃出口创汇,追求顺差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放松对海外投资的管制并维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开资本管制,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每一次的选择路口,中国政府都会更加倾向于用利率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汇率这种一劳永逸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利率及其自身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的三大要素,其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体现了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或是利率的市场化,或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只要其符合我国货币市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都将在不同时期内和不同程度上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和向下压力。  相似文献   

19.
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很多,中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汇率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保持稳定的合理性。在分析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情况、日本的教训、对外贸易、有效汇率等方面后,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必须保持基本的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政策绩效的短期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实施了“在稳定中求发展”的金融政策,在信贷方面采用适度从紧、双向调控的政策,充分利用利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并继续采取差别化策略,在汇率方面重点建立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根据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预测:与2005年的金融政策“在稳定中求发展”相比较,2006年的金融政策将以“保稳定促创新”为主旋律。2006年,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取向将主要着眼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稳定和支持金融市场创新快速发展这两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