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惠玲 《文教资料》2009,(25):50-51
本文介绍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几对相关概念,通过与三种接口观点的比较,重点评析了动态交互观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指出动态交互观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语法始终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基础且重要的部分。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有着不同的特性,在使用中,权衡好两者的地位可以更好促进和巩固语法的学习和运用。另外,教授语法的过程中,显性教学法和隐性教学法的选择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酌情处理,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61+163-161
文章讨论了二语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两类知识的测量,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输入和练习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成功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4.
批改学生作业时,常发现部分学生绕着弯回答问题,其回答是否正确,需反复推敲才能确定。这种绕着弯回答问题的表达方式属于隐性表达。在科学表达中是采用隐性表达好,还是采用显性表达好?要根据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在物理作业表达上,一般还是采用显性表达更好。  相似文献   

5.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涵义,探讨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模式及知识流程。互动模式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歧义颇多,以至成为了理论上的一个焦点。在众多的价值理论中,有着一个共同的误区:混淆了新闻的本体价值和传播价值,甚至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的一般论述,应用于新闻价值的解读上,从而忽略了新闻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本文通过对新闻价值关系多层面的分析,对其本体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分析论证,提出了新闻价值的隐性和显性的不同价值层面的事实存在,试图让新闻价值理论研究有一个更为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反观中学语教学的现状,我以为那些在教学中存在的显性问题不容忽视,而隐匿在它们背后的问题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9.
听说能力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而我国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令人堪忧。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种知识共同构成了听说能力的基础。认知心理学的这种区分为我们改进听说能力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教师知识是由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共同组成的.但教师已有的隐性知识往往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要从为教师营造一个学习发展的环境、带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实现教师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汇与融通,完成由"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比较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多元区别,根据隐显知识的配伍组合,提出了由显性到隐性、由隐性到显性、由显性到显性、由隐性到隐性的四种知识传递模式,并结合高职教育的"致能"性特点,论述了高职课程对四种"致知"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基本的方法,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方法,而是应当将二者优势互补起来。将这种整合方式引入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教育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新理念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我们的老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语文课逐渐变得不像语文课了,成了课件展示课、影视作品欣赏课、戏剧表演课……表面的繁荣掩饰不了背后的虚空。这些课堂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研习,缺少了语文的内涵。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曾指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德育的隐性教育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显性教育的强调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近些年,研究隐性教育的学者虽然多了起来,但这些研究片面强调隐性教育作用者居多,有“矫弯过正”的嫌疑。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探索出一条“双腿走路”、“两翼互动”、“彰显特色”的高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意指在学校环境中,把特定教育内容有意识地附着于具有特定功能的载体之上,进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潜在影响的一种课程设计.它以体现课程的意识性特征为前提,并因载体属性和教育环节的多重性而成为可能.多元主体针对特定内容在不同载体上的操作使得隐性课程显性设计有了丰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黄金鑫 《物理教师》2007,28(6):22-24
隐性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个体、组织间的很难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进行正式表述与交流的知识.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物理概念、方法、知识结构以及物理应用和技能的个体性、不可言传性,使得物理学习“隐性”的程度较大.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隐性知识来组织教学,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同时内化为新的隐性知识,使知识教学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8.
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内涵区别是德育目标传递方式不同。二者主客体关系区别是:显性德育的德育主体"可视",德育客体是被动"接收";隐性德育的德育主体"隐形",德育客体是主动"接受"。二者功能区别是显性德育侧重强化德育社会性功能,隐性德育侧重增强德育个体性功能。显性德育的优点是快速、广泛,实施周期短,易于操作;局限性是"灌输"色彩浓厚,效果难持久。隐性德育的优点是避免硬性"灌输",效果持久性强;局限性是难实施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实施周期长,操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研究者如何区分显性与隐性教学、显性与隐性知识及显性与隐性学习,进一步讨论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接口问题,为在以后实验研究中正确使用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桐 《英语教师》2022,(4):8-11
立足国内外相关研究,阐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厘清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种接口理论,总结我国学者对这些理论的不同观点。归纳国内外研究者对显隐性知识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阐述显隐性知识对外语教学研究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发展,并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