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对话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师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广泛范畴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言说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教学实际中经常会出现片面地理解对话理论,出现了一些缺失,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下面就本人两次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的细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努力为学生开辟平等对话的天地,使语文课堂和谐,而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岐途。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4 .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对“精彩极了”及“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教学准备1.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等。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学生随教师书空或书写。2 .读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相似文献   

4.
《凄美的放手》,美丽的爱,读罢,有一种要给学生上这一课的冲动。于是在一个晴朗而又有些湿润的早晨给学生印发了文章。没有让学生预习,就这样,我们的课开始了。一、给足时间,让心和文字对话好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好的文字,一定要用心去读的。让孩子同文字亲密接触,这是品的第一步。“有两个故事,值得大家好好读,细细品。从字里行间,你读到什么?把你最深的感触写在旁边。”教室里静得出奇。几分钟之后,学生的笔声响起。“从字里行间,我读懂了一个字——那就是爱!人世间最温暖的爱!”(建家)“深情的爱!伟大的爱!可贵的爱!无私的爱!凄美的爱!”(…  相似文献   

5.
6.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文本解读是主客体间沟通与交流的对话行为,是通过体验而不是通过分析来感悟文本意义。本设计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为主要线索贯穿整个过程,以读为主要途径,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重积累,说名言(一)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二)指名学生说名言。【评:课文中作者所说的“一个作家,应该说………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 .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 ,父母的评价却截然相反。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3.通过创设情境 ,采访交流 ,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加深情感体验。4 .有感情地朗读读文。教学特色 :结合生活 ,以读感悟。教学过程 :一、出示名言 ,导入新课我得不惧怕批评 ,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 ,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 ,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而另一方面 ,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的自我陶醉 !—巴德·舒尔伯格〔引用名言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刻…  相似文献   

9.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183;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一、披文得意 ,文本聚焦 ,评价“评价”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 ,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 :从母亲的评价中 ,巴迪肯定感到了一种鼓励 ,感受到一种爱。生 :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 ,体现的是严格要求 ,也是爱。生 :我不这样认为 ,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 ,用“糟糕透了”评价 ,实在太残酷了 ,让人无法接受。生 :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 ,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 ,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 :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的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比了父母对孩子这首诗的不同评价后,有了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说到反思,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在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它对于我在学科上的日趋成熟实在太需要了。不过,最近一个月以来,我校语文科组全力推进“的反思使教师进步”活动,让我又有了不小的收获。在本次活动中,我作为我们科组反思活动的个案反思对象,确立“了培植理性而丰润的语文情感”的反思课题。依据这个课题,我采取了“一课多次上”的反思形式。从反复上同一课的方式中,领悟到了尊重学生先前经验与自主阅读感受对于培植理性而丰润的语文情感的重要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上的课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在价值取向上的意旨是:让…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一种基础生存技能,而教育活动本身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话所组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对话教学所指的是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平等交流,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相互的对话,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还能够将教材中的精神与情感教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  相似文献   

15.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地将对话教学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去呢?下面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中《放飞蜻蜓》一文为例,浅谈对话教学在本课的运用与反思。一、走进课文,让学生的思维碰出火花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湖南教育》2003,(5):50-51
教学片断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生小组学习、讨论)师: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妈妈的评价———“精彩极了”,这是对孩子的赞扬与鼓励,爸爸的评价———“糟糕透了”是对孩子的批评。生:我觉得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生:作者为什么要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生:我有时候虽然考试考…  相似文献   

17.
陈晚林 《江苏教育》2004,(11B):33-33
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习作教学效果,新学期市教育局教研室下发了根据本市学生习作水平,结合当地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套习作练习材料,其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练习量大,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练习材料中的内容与现行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有冲突,练习材料中增加了大量的教材中没有的练习,删去了教材中部分不适合教学实际的内容。材料下发后,要求教师展开讨论。这引起了教师的广泛争议,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了作者的父母对他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和《成长》杂志、《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共同策划的有关表扬的专题已经顺利通过了,这个专题即将在这两个刊物上发表,我们班许多同学的精彩言论被采用,而且得到了编辑部叔叔阿姨的高度赞扬呢。今天老师让大家先睹为快,请看屏幕,这是老师选取的几个同学的文章。(打开课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