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君 《南昌教育》2009,(6):F0002-F0002
旨在构建一套基础教育英语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于2000年9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后,我市也作为该项目的一个试验区,于2003年10月始进行了为期三年试验研究。约近40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在百余名试验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轮完整的试验。试验目的是以评价试验课题研究为契机,譬以试验学校为辐射源,  相似文献   

2.
形成性评价:提高英语泛读课程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庆师范学院2008级英语专业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泛读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泛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形成性评价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双减”背景下,针对当前本校数学分项等级评价改革中的不足,文章提出以“档案袋”为载体,构建“1+X”过程性评价概念:“1”着力于基础性评价,“X”着重于数学能力性评价.在构建“1+X”过程性评价中,“1”基础性评价内容主要收集:数学课堂表现、作业表现以及形成性表现档案;“X”能力性评价内容主要收集: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档案,通过“建档、存档、流通”三步骤,记录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评价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驱动力。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的评价。探索了参与形成性评价对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效果。研究工具包括学生动机调查问卷,平时的非正式访谈和期末的正式访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建立学习档案袋,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努力程度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王英华 《广东教育》2002,(12):34-34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试行了由形成性和终结性两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一、形成性评价该评价注重过程,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任务目标,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中,我们注意体现并把握了“四性”原则:1.形式多样性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建立朗读红旗卡、口语交际卡、实践红旗卡等,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按得到红旗的多少,授予相应的权利。如在朗读方面,只要做到流利、顺畅,并获得一定数量的红旗…  相似文献   

6.
从2004年在试点学校进行了大学英语改革以来,新型外语教学模式已经被大多数院校、专家、学者、教师所接受。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如何使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更好地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成为了众多高职高专学校积极探索的项目。本文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促进作用。同时讨论了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对教学有较好促进与导向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设立“高分”评价、星级评价、日记评价等评价形式,可较好地实施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当地的中学生和物理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中了解到,部分教师主动研究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教育教学理念亟须更新,特别是对守旧落后的传统学生评价观仍“恋恋不舍”,体现在:  相似文献   

9.
巢慧君 《河北教育》2006,(10):20-21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但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积授探索、不断总结。我们对众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吸收.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对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和反思,现结合班级实际,谈谈我们是如何创建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国内外的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两个过程评价的工具:阅读/写作学习档案、项目与演示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并提出了它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也在应运而生,许多中学及学科都在尝试应用新的评价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我省部分中学早在2000年就开始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性评价必须是经过前期仔细计划而确定的,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记读书笔记、学生自评或互评、家长参与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可采取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等形式来体现。形成性评价不同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以一次评价作为结果,它是在开放、宽松等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调整其学习目标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12月27日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在当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质量做出客观考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尽管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现行教育评价的功能、方法、标准都比较单一,而且主体错位,与当前所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新课程评价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倡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5.
素养为本,评价为纲。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素养本位和问题导向的指引下,大连初中信息科技学业质量评价教学团队对过程性教学评价进行了实践探索。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评价建议,逐步形成了“SMITH”过程性评价模式。该模式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评价任务、研制多元评价量表、以学生为立场的评价反馈以及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跟踪,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贴近教学的方案和量规。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形成性分层评价模式的构建旨在解决传统评价中“证据片面性”与“反馈信息抽象”等难题.文章以多元智能和大数据理念为支撑,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电子档案和学习效果测试等研究工具,对大学英语两个班级(70人)进行了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理念下的大学英语形成性分层评价模式有助于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刘雅莉 《湖北教育》2005,(10):16-17
评价改革是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确,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与体验.从激励的角度出发,促使学生形成自信心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深入,注重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通过建立网上学生档案、开展各种评价活动、教师观察、记录和访谈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等形成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兴趣等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价,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发展性评价,现已逐渐被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中。研究将形成性评价的先进理念引入大学生英语写作课堂,具化学习者三重身份,即“写者”“读者”和“评价者”,对其身份及内涵进行界定,并开发出可行性的实施程序和模式,有助于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对建立颇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改革是学校课程评价改革关注的焦点,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以“甄别选拔”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甄别性学生评价向以“促进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