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报纸的改版对于读者和媒体人自身来说基本成了常态,它既是一次变妆,也是一次自身机能的调节.以往的改版基本上是体现在形式上,从版式到标题乃至到图片的使用、字号的大小,其追求的效果是要让读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2.
要闻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8-11
政策之窗 两项广电、期刊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 2012年10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经严格审核论证,国务院决定第六批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和“期刊出版增刊审批被取消”。  相似文献   

3.
做新闻得用心,做要闻更得用心,做地市级晚报的要闻尤其需要用心。 要闻在晚报新闻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因为要闻的重要位置,采编起来有难度,把要闻做得好看些的难度更大。这是地市级的晚报所共同面对的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改进党报的要闻报道?党报要闻报道如何贴近读者?近几年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强化交流媒体作用要求的环境下党报的编采人员不断地进行着思考和探索。作为省级党报从事要闻报道的编采人员,我们自去年《辽宁日报》进行大规模改版后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政策要闻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党报在解读政策时抄文件、讲大道理比较多,有时遇有重大政策甚至就以全文刊出,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面孔呆板的感觉,对政策的解读常常不够详尽,行文用语也是模糊晦涩、语焉不详,广大读者往往看不懂也弄不明白新政策到底有啥内容。  相似文献   

7.
金融海啸始于华尔街,蔓延至全球;发端于虚拟经济,影响至实体终济.对这一全球性的焦点经济事件的关注,必须要有全球化的宏观视野,方能理清这场海啸带给人们的许多"为什么";必须有民生化的切入点和本地化的落脚点,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进而为本地读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8.
所谓策划新闻,并不是指人为制造出某个新闻,以博取读者的眼球,而是要求报纸的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做大新闻和服务读者的意识,将新闻中最令读者关注的,与其息息相关的亮点放大出来,做深做精,形成新闻强势,从而营造出报纸卖点。而这些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一双从新闻中挖出好料的慧眼。  相似文献   

9.
周翌 《中国记者》2015,(4):61-63
2014年6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浙江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到2014年年底就快速积累了500多万用户,成为国内省级媒体中用户数最多的新闻客户端。其原因,除了品牌深厚、内容优质、服务多样、推广有力外,主要在于其本地化新闻、本土化服务,以及差异化的竞争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地市报主导业务之一。在新业态下的地市报如何强化本地新闻运作优势,提升新闻的竞争力,是地市报人苦苦探寻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迟红 《新闻三昧》2004,(2):41-41
我是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沧州输油处一名年轻的干部,自1996年一直从事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和广大通讯员、编辑的通力合作,已分别连续8年被石化管道报社评为先进报道员。我深知,企业宣传干部是通讯员和编辑之间的纽带,也深知通讯员采写稿子和编辑老师编发稿件的艰辛。在此,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一些  相似文献   

12.
黄春梅 《新闻世界》2013,(8):217-218
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抢占舆论先机、获得报道话语权,除了偶然性因素外,采编人员尚须在新闻管理上主动作为,苦下功夫。本文从新闻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实践体会,从时间管理、线索管理、人脉管理、团队管理、目标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突出管理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传媒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地市报的发展不尽相同,处境各异,有的改革创新,主动求变,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已深感竞争与生存的双重压力,制约着自身发展。新闻是地市报主导业务之一,本文拟就新业态下的地市报强化本地新闻运作优势,提升新闻竞争力的路径进行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军区某高炮团新闻报道工作近年与部队中心工作齐头并进。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该团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新疆日报》等军地报刊用稿100余篇(幅)。兼职新闻干事荣立二等功。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倾注着团政委王淳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关心支持与付出。  相似文献   

15.
左平 《新闻世界》2013,(10):138-13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作为地方党报,经济新闻理所当然是新闻报道的主角。那么,如何通过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反映未来经济生活的走向,用最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讲述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故事,成为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篇经济新闻稿件的采编为例,对如何让读者爱看经济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媒和国际传播热情拥抱"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等西方新闻传媒似乎难以排遣"本地化"情结,对本地的新闻津津乐道,而对本国以外的新闻总是不理不睬.因此,大多数主流传媒不厌其烦地采编本地和本国新闻,而对国际新闻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王平 《新闻窗》2011,(2):93-94
引言 新闻采编必须严格按照宣传报道的内容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毫无疑问,每一条新闻的产生都是由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决定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人们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就是人们需要新闻。新闻的内涵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客观详细的报道。也就是说,最近发生的事情作为新闻的本源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钟鹰翔 《传媒》2019,(2):97-98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英语新闻报道是中国与世界双向交流的重要信息工具。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时态是常用语法。随着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发展,时态既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也在传情达意上起到重要作用。英语新闻出于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需要,往往在时态使用上自成体系,传递特有的新闻信息。从语料库研究视角出发,研究时态使用对英语新闻报道的影响,能帮助读者在阅读英语新闻时深入了解时态使用的特点,从而快速获取英语新闻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时态使用是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对于读者掌握英语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时态研究对读者和英语新闻采编人员都有重要意义。对时态使用规律缺乏足够认知,往往会使读者阅读英语新闻时遇到障碍。开展关于英语新闻报道时态使用特点的研究,既能帮助新闻读者高效阅读英语新闻采编成果,也能为英语新闻采编人员提供可资借鉴的“范式”。由张立英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新闻报道时态使用研究》一书,为英语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和学习英语新闻时态使用特点的渠道,该书通过独特的研究视野和系统翔实的论证向读者展示了英语新闻时态使用的特点以及时态对英语新闻报道的重要影响,在内容上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文图书编目是一项规范化程度很高的工作,由于每个图书馆的西文图书编目工作又有着各自的具体细则与要求,因而又必须体现出本地化特点。文章结合MELINETS二版系统的运用,对西文图书编目本地化处理的重要环节进行细致梳理,力求建立一个具有本地化特点的高质量的西文图书目录体系。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20.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当前新闻界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引导编辑记者尤其是年轻同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期在新闻采编人员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活动,集团各媒体(报、刊、网、手机报)的编辑记者踊跃参与,并分别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畅谈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其是如何坚持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更好地增进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互信关系。有的相关部门主任(或单位负责人)对年轻编辑记者的笔谈也给予了精彩点评。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专栏,每期刊出部分编辑记者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助推业界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