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唐,韩愈上表《论佛骨表》,触帝之怒,贬于潮州。到潮后,韩愈呈上《潮州谢上表》,文中有"正名定罪""特屈刑章""戚戚怨嗟"三个问题,值得一论。今依史籍、韩愈诗文集,结合唐代律令,试为新论。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由忠州返京的具体时间为元和十五年四月初。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的精神处于矛盾的两极状态:既获得了诸多快意、欣慰的补偿,又难免陷于焦虑、失落的境地。白居易毅然辞谢中书舍人一职而请求外任的原因在于朝政乖舛及其忠而不用。《忠州刺史谢上表》与《杭州刺史谢上表》真实地展现了元和末、长庆初白居易欲振起又主动放弃的心路历程。白居易由兼济而独善的真正起始时间应以自请出刺杭州为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党银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文史,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唐朝与古代朝鲜半岛文学关系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崔致远研究》(韩国翰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韩文版)、《桂苑笔耕集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与《唐与新罗文化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等专著。目前正在从事亚洲古代汉文学及唐代笔记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党银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文史,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唐朝与古代朝鲜半岛文学关系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崔致远研究》(韩国翰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韩文版)、  相似文献   

5.
《桂苑笔耕集》是朝鲜汉文学奠基人崔致远撰写的一部诗文集。崔致远(857-?),字孤云,出生于一个低微的新罗贵族家庭。12岁来到唐朝,17岁进土及第。曾任宣州深水县尉(今江苏源阳县),继任淮南节度使高讲的从事。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使内供奉,赐紫金鱼袋。公元885年兼以唐使身份回国。在唐朝生活期间,他创作颇丰计有《今体赋》5首1卷,《五言七言今体诗》100首1卷,《杂诗赋》30卷,《中山覆资集》1部5卷,《桂苑笔耕集》1部20卷。崔致远回到新罗后,还著有《四六集》1部.《诗文集》30卷。这些作品除《桂苑笔耕集》…  相似文献   

6.
《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是坏电影 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上映以后,引起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评论。《人民日报》首先开展了讨论。有人说,《北国江南》“描绘了北国农村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自然斗争和阶级斗争”,具有“比较丰  相似文献   

7.
关于崔致远在唐及第后至归国前的仕宦经史料记载多有出入,尤其是在及第后何时入仕、入仕的方式及入幕后的经历记录相互矛盾,为了更清楚地还原崔致远这一时期的经历,本文从唐朝中晚期的铨选制度入手,厘清史料记载中的龃龉之处,确认李朝徐有榘的《校印桂苑笔耕集序》里的记载更为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8.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三,刑部侍郎韩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著名的《论佛骨表》(下称《论表》).时隔三个多月,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潮州刺史韩愈又向宪宗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这就是一般人很少读到的《潮州刺史谢上表》(下称《谢表》).北宋欧阳修在《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评说韩愈"夕贬潮州"之前后两表: 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9.
<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隐逸精神也正是通过他的诗歌作品来充分体现的,其《归园田居》组诗更是被视为研究其精神内核的经典之作。随着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对于《归园田居(其三)》的解读视频的走红,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归园田居》组诗的热潮。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以及他的其他诗作,对作者的隐逸之志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对《归园田居》组诗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10.
在群星灿烂的中唐后期诗坛,刘禹锡豪光四射,几经时代浪潮的磨洗,历尽人生风雨的砥砺,他被锤炼成“其锋森然”的一代“诗豪”(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一、豪放的一生,豪爽的性格1.“三枝仙桂一时芳”——三忝科第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学阮公体三首》).德宗“贞元中,三忝科第”(《夔州刺史谢上表》).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辞科,又  相似文献   

11.
宾唐进士崔致远的8篇三元、黄录斋词,清静雅致,对仗工整,文学性较强,反映了当时淮南地区崇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体现了崔致远较为深厚的道教修养和强烈的忠君报国情怀,具有儒道融合的鲜明特色,对古代朝鲜的文学及道教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崔浩之死     
崔浩,北魏名臣,一生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在北魏统一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多次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太武帝时官至司徒。北魏帝王对其深为倚重。而在国史修成立石路边一事上,因为"暴国丑"惨遭杀身之祸,并祸及姻亲。这是崔浩致祸的导火索,真实原因乃北魏鲜卑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中胡汉民族之间的民族分歧导致的。崔浩作为将鲜卑少数民族汉化的先驱者,是这种矛盾分歧下的政治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唐和新罗关系七世纪中叶经历了从同盟到敌对的巨大变化,七世纪末开始恢复。八世纪,新罗展开积极的亲唐外交,唐罗关系不断升温,新罗逐步获得唐的认可和信任,被玄宗誉为“仁义之乡”;同时新罗注重对唐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模仿,文化水准不断提高,玄宗称新罗“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交流期间,唐对新罗给予了特殊的礼遇和优待,玄宗朝出现了唐罗交流的盛世局面。  相似文献   

14.
宾唐进士崔致远的8篇三元、黄录斋词,清静雅致,对仗工整,文学性较强,反映了当时淮南地区崇道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体现了崔致远较为深厚的道教修养和强烈的忠君报国情怀,具有儒道融合的鲜明特色,对古代朝鲜的文学及道教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崔芬墓志与南北争战下的青州崔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时期最著名的大族之一清河崔氏的一些支系 ,在十六国末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徙至青州地区 ,成为当地的大族。由于青州地处南北势力争战的前沿 ,为了维持其家族的势力和地位 ,崔氏成员忽南忽北 ,在南北政权之间首尾两端。出土于今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墓的崔芬墓志 ,为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墓志记录了崔芬作为贵族子弟的仕宦经历 ,并暗示了其因追随侯景而被北齐政权抛弃的事实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史学研究的视角看,“崔浩国史案“案发的原因是崔浩利用撰修国史,调整汉族士族门阀在整个拓拔政权中的地位,受到拓拔最高统治层的打击而致.从本质上看,“崔浩国史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门阀士族在调整政治秩序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是汉族门阀与鲜卑统治集团之间矛盾斗争在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has as its focus an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 and problem of classroom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inquiry. It presents an examination of what counts as valid and worthwhile research in classroom teacher effectiveness stud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within an Australian context, the State of Victoria. The Government’s Blueprint, the major education policy document of the Victorian State Labour Government, outlines its educational approach. Important and core features of government direction for education policy include a focus on social and economic disadvantage. A priority for the Victorian State Labour Government is tangible and measurable improve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ublic education system. A particular concern is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underperformance within public schools, particularly those designated as low-performing and situated in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the State’s teacher workforce form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Blueprint, and State Government direction in public education. The paper utilises a qualita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Eight education policy actor/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their responses analysed using a critical discourse approach. The mai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ducation policy actors advocate a strong belief in particular forms of evidence-based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area of classroom teacher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8.
考察唐传奇的时代背景和其他传奇作者的影射习惯以及元稹的生平和崔莺莺的姓氏,我们有理由相信《莺莺传》可能是一部具有现实暗寓的作品,崔莺莺的家世境遇和她的姓氏可能是对唐代山东士族衰落的社会政治地位的真实写照。这种衰落主要是由于唐代的政治斗争中山东士族、关陇士族、新兴进士阶层和宦官集团等政治力量的较量和变化,山东士族虽然享有很好的社会声望,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集团,在各种政治力量的打击下,自中唐以后彻底走向了没落。考察元稹的家世和仕途经历,发现他与山东士族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而这一点也表现在张生对崔莺莺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真教思想的渗透和影响,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无论是在悲凉感情的宣泄、神奇想象的展现、度脱故事的敷衍还是语言曲词的运用上,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宗教烙印,其在创作模式、戏剧观念及戏剧结构上也因此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杂剧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长期以来被当作作家出世思想和消极人生观念的体现而遭到否定。然结合作家的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努力探寻其中的思想底蕴,可知此类剧作并非宣扬虚无主义的宗教观,而是从文人感时不遇的角度否定现实,从隐逸的角度来肯定神仙世界,特别是洋溢其中的潜在民族意识的宣泄,更能够体现作家无法忘却民族屈辱与时代灾难的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