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文教资料》2010,(28):35-36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寒山寺”有许多音译版本。其中最受争议的为“HanshanTemple”和“ColdMountainTemple”。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论述了“ColdMountainTemple”作为最恰当音译版本的五大理由。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江枫"是"江村桥"与"枫桥"两桥的简称的结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审美依然深邃丰富而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张继写下的《枫桥夜泊》,为多种版本小语教材所选用。在课本注解和各种教参乃至《唐诗三百首》中,都将“江枫”解释为“江边的枫树”,经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并前往苏州实地考察访问,证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张继,唐天宝年间进士.襄阳人,早年一直流寓江南。在苏  相似文献   

5.
6月7日睛 “我比你漂亮”“我比你惹人爱”“就你?”你看你看,乌和鸟又吵架了。乌说:“你不就比我多只眼嘛,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比你身体轻盈呢!哼!”鸟说:“我可是代表了许多美丽的动物呀,再看看你,象征着乌鸦啦、乌云啦,真是让人恶心。”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8.
《“江枫渔火“质疑》 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枫桥夜泊>乃千古名篇.朱寨先生则据俞樾<枫桥夜泊>诗碑碑阴有关疑似资料,以为"江枫渔火"应是"江村渔火".本文从唐人诗集、宋人方志笔记及"江枫"意象等方面予以驳正.  相似文献   

9.
翻看2009年第5期的《语文教学之友》,拜读了丁勤中老师的《“夏水襄陵”之“陵”应作何解》这篇文章,丁老师在此文中认为《三峡》“夏水襄陵”的“陵”解释为“升”更为准确。笔者非常敬佩丁老师不拘泥于教参、大胆质疑的精神,他不仅提出了疑问,而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在拜读完丁老师文章后,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相似文献   

10.
“夜半钟声”历来是关于《枫桥夜泊》讨论的热点,前人大多是议论当时寺庙是否有夜半撞钟之事,而对“夜半钟声”作为诗歌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在表达作者情志方面的作用却很少注意。实际上,“夜半钟声”这个内蕴丰厚的意象,象征了诗人在苦苦寻求人生出路之后得到的答案:皈依任性自足、物己双忘、无所拘牵的佛门净地,求得心灵的恬静,人生的解脱。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新编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写景诗大多以描绘景物为主要题材和抒情媒介,这些诗词篇幅短小、格调明快、语意浅显,学生们易读易记,学起来饶有兴趣。本文主要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感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传世名篇。有关此诗的故事有多种说法,初语第五册选录的《不朽的失眠》从一个独特的心理角度,发挥丰富的想象,敷衍了诗句的由来。张晓风把张继融入到《枫桥夜泊》之中,又使读从《枫桥夜泊》之中读出了张继的身影,传神地刻画出了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学语文》2001年第6期所刊赵作俊《“江南草长”的“长”怎么读》一文(下称“赵文”),认为应读Zhang,并提出两点理由:“首先,读zhang,作动词用,取勃发生长意,具有动态感……读作chang,则为形容词,与‘短’相对,描写的只是一种静止不动、有形无神的景物,语意呆板乏味,表达效果就  相似文献   

14.
华皖平 《学语文》2013,(6):65-65
2012年秋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变动。其中第四单元的《化石吟》中增加了对“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一句中“乌有”的解释,并将“乌”字解释为“同‘无”’。同时,本单元中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山市》一文中,将“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中的“乌”字注释删去,换成了“既而”的注释。而此前的注释也是将“一切乌有”中的“乌”解释为“同‘无”’。  相似文献   

15.
作为鲁迅笔下的一个成功典型,“阿Q”的言行举止颇受瞩目,名字也不例外。关于其“Q”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在当时就有人以为这篇文章是《晨报》主笔蒲伯英写来讽刺胡适的,因为《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开心话”栏目发表时作者署名为“巴人”,“巴”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四川,而蒲伯英正好是四川人,且“胡适有一个笔名是‘QV’,称胡适为‘阿Q’,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16.
17.
江上往来人,随一叶扁舟,出没风波里。他们中该有得意者,也有失意人。又一只客船在夜色中泊岸了!走向寒山寺的是一个佝偻单薄的背影。秋闱又过,许多幸运儿走向春风满座的琼林宴。而他——张继,却只能将叹息锁进眉宇.将愤怒装进行囊,把失落带上征程,急匆匆泛舟东下,在熬过屈辱、不平、麻木的一天(这一天何止万年)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2002年第11期《老“童生”的辛酸泪》一文讲了两个读书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唐代刘虚白屡试不第,穷愁潦倒,到老仍是一名生员;后来他年轻时的同窗好友裴坦做了主考官,刘虚白写了一首很感伤的诗送给主考官,打动了主考大人而被录  相似文献   

19.
汪磊 《西江大学学报》2001,22(3):36-38,4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训诂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试图对”辅车相依”一语中的“辅”、“车”做出更加合孚原文和逻辑的解释,认为“辅”、“车”的意义都应同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周远喜 《初中生》2007,(11):19-21,14
歌词《涛声依旧》取意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使怀着旅愁的诗人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渔家灯火,面对这样的月色美景,孤孑的诗人含愁难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