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琴 《云南教育》2003,(28):35-37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展开情节。先写“我”年少时家庭生活拮据和父亲的梦想;接着写“我”看见中彩的父亲开着一辆奔驰车,却不高兴,母亲解开了“我”的谜团,父亲愉快地把奖品交还给同事;最后写“我”成年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通过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来衬托父亲开阔的心胸,用母亲的话来表现父亲的人品,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父亲”行为的熏陶感染,懂得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二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三是用自己提…  相似文献   

2.
妹妹赶忙跑到母亲那儿,额头贴在她脸上。父亲通过女儿的话似乎有了一定的想法,他坐直身子,手指抚弄着他那顶摆在房客用膳后尚未收去的盆碟之间的当差帽,有时还看看安静的格雷高尔。   “咱们必须设法把它甩掉。”妹妹现在只是对父亲说,因为母亲只顾咳嗽,什么也听不见,“它会把你们老俩口拖死的,我看终有这么一天。咱们都得辛辛苦苦上班,谁还能在家里忍受这没完没了的折磨呢。我也无法再忍受下去了。”她这时痛哭起来,眼泪流到母亲的脸上,她机械地用手给母亲擦去泪水。   “我的孩子,”父亲同情地说,显然他也完全理解,“但…  相似文献   

3.
八九岁时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迪,你真地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有天才的水平呢。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作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天下午我花了很多时间为父亲的到来做准备。我用最漂亮的花字体把小诗重誊一遍,然后在诗的周围描上五彩斑斓的花边,并充满信心地把它敬放在餐桌上父亲的餐具旁。到了七点,父亲还没回来。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父亲。他是好莱坞派拉蒙影片公司…  相似文献   

4.
八九岁时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迪,你真的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有天才的水平呢。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作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天下午我花了很多时间为父亲的到来做准备。我用最漂亮的花字体把小诗重誊一遍,然后在诗的周围描上五彩斑斓的花边,并充满信心地把它敬放在餐桌上父亲的餐具旁。  相似文献   

5.
隔膜     
时间被凝固了.在那一瞬间,父亲用全身的力气把一桌饭菜泼洒在地上。母亲愣住了,“钱!钱!就知道钱!我们几十年的夫妻,你就这样对待我?”母亲痛心地用食指戳在父亲的胸膛。  相似文献   

6.
温馨     
常读到“温馨”,常听到“温馨”,可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我还真没体会过。妈妈常说爸爸给人温馨的感觉,那父亲就是温馨吗?温馨是幽默。父亲总是在家人吵架时,用他那幽默的语言使大家瞬间消了火气。一次。父亲在拖地时,错把洗衣粉当作去污粉,浪费了很多。母亲大发脾气,父亲却还为自己开脱:“都去污,用什么都一样。”母亲越想越生气,一怒之下,顺手将一盆水浇在父亲身上。父亲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笑呵呵地说:“是啊,电闪雷鸣过后必然是倾盆大雨。”父亲的一句话,使得母亲再也发不起火来了。一个小小的幽默,解决了一场家庭战争,使我们这个家再次变得温馨。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8.
书恋     
父亲教了近40年的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嗜书如命。他常说:“我的书就是我的生命。”为了得到一本好书,他宁愿少买一件衣服,少吃一顿饭。刚粉碎“四人帮”时,时任民师的父亲,用家中半年的积蓄给已在病榻上躺了一个月的母亲购买的唯一“补品”竟然是“四大名著”,弄得母亲哭笑不得。为了买到“三言二拍”和《太平广记钞》、《荡寇志》,他生平第一次求人———请他在市新华书店工作的学生四处求购。经年累月,我家已有好几千册的藏书,在我们那个小镇也算是“首富”了。每年暑假,父亲都要动员全家把所有的书从书架上搬到院坝里…  相似文献   

9.
家庭热线     
父亲的船今年跑运河至黄埔江的新航线,常年累月地漂泊在江河上。他那次临上船时喜孜孜地告诉我,“家里电话装好了,有事给你娘打电话吧。”装一部电话是母亲多年的心愿。我家是“半边户”船公司对家在农村的船员的称呼,半户被父亲带上船漂泊,半户由母亲带一群小鸡似的子女守在农村。小时,我听到父亲船上叔叔阿姨提到“半边户”词儿,多少有点自卑。现在,我领悟到“半边户”三个字的份量,它注定“半边户”家庭困苦,由于夫人荷起男人的重担,挑稻、插秧、犁田、整地都由母亲动手,洗衣做饭也是母亲一个人操持。那时,电话不普及,父亲…  相似文献   

10.
《家长》2009,(8):35-36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意儿。我父亲把它立着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了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排起来。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学数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最美的声音     
要说一个人的鼾声跟打雷似的,那你肯定会把这个人想像成一个满脸横肉、半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实际上,打鼾的人确实大都是些胖子、男子、大嗓门子。可我母亲是个例外。她瘦瘦小小的,说起话来细声细气,但她的鼾声,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就是“运转不够正常的马达搞出来的”。父亲还说,他和我母亲结婚那天晚上,被她的鼾声吓得一夜没敢睡,因为鼾声不断的母亲呼吸一直不通畅。父亲惟恐母亲上不来气,搞出人命关天的大事来。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音乐     
我还记得那天父亲费劲地拖着那架沉重的手风琴来到屋前的样子。他把我和母亲叫到起居室,把那个宝箱似的盒子打开。“喏,它在这儿了,”他说,“一旦你学会了,它将陪你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读中学时,见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在路旁不停地挣扎,可怎么也飞不起来。我见它可怜,便把它带回家,为它疗伤。父亲见我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瞪眼责问:“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带回家,有什么用?”想起父亲平时一回家就逼着我读书、做作业的情景,便不满地顶了一句:“读书、做作业又有什么用呢?”父亲见我顶撞他,怒吼起来:“读书怎么没用?做作  相似文献   

14.
惊弓之鸟     
我感觉到了,母亲今晩有些恐慌。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椭圆的鼻孔里透露出不安的气息。我顺着母亲的目光,看到了绿洲中的那几间草寮。那里住着更的父亲,他以采药为生,把这里的动物当成一家人,从不伤害。母亲说:“你要懂得报恩。”我懂母亲的意思。我出生不久,家里闯逬一条犬狼狗,一口咬住了父亲的脖子。我那可怜的父亲,来不及发出一声呼叫...  相似文献   

15.
《红蜻蜓》2023,(30):14-19
<正>“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想清楚前后逻辑,实事求是,万万不可像那个楚人一样,用“最锋利”的矛去戳“最坚固”的盾,惹人发笑。在西方,也有这样一条“自相矛盾”的鳄鱼,它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一、自相矛盾的鳄鱼在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鳄鱼悖论”:从前,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中抢走了她的小孩。母亲十分着急,她对鳄鱼说:“求求您,千万不要伤害我的孩子,只要您能把孩子还给我,您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的。”  相似文献   

16.
一束玫瑰     
在我三岁那年,我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的十几年,只有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似乎母亲和我都被笼罩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我对记忆中早已形象模糊的父亲总怀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感,每次母亲带一位“叔叔”回家来,我总躺在自己的床上,反锁着房门,不管母亲说什么,我就是不出门。我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总是第一位的,只要我不喜欢,母亲是不会再结婚的。我总觉得不能让另一个人取代父亲的位置——让一个感情疏远的人来代替父亲,这无法接受。而一束玫瑰改变了一切。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和蔼可亲,而又最平凡伟大的人。自从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后,我就萌生了一种想用文字来描写一下我的父亲母亲的冲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要开始,就不算晚。今天,我终于可以坐在这里,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对父亲、母亲的这份感情了。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排行老六,邻居们都叫我“小六”,我时常以自己拥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喜欢看小朋友们听我说起有那么多姐姐、哥哥时那瞪大的眼睛,更喜欢听熟悉的人们在见到我们姐妹在一起时那羡慕的话语,因为只有在那时…  相似文献   

18.
我对于父亲的称呼始于一声“叔叔”。父亲从十七岁当兵离开故里,回家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我降生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不到两岁的时候,母亲千里迢迢抱着我去父亲所在的兵营探亲。下火车后,母亲把我递到远远冲过来的父亲怀中,我也就懵懵懂懂地冲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脆生生地喊了声“叔叔”。后来,母亲告诉我,当时父亲就怔住了,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科学发展领域中,数学、逻辑都引入了模糊的概念。绘画、音乐所创设的模糊境界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的思考。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对某些文学语言的模糊认知与理解。譬如诗句“母亲糊进窗棂的忧愁,父亲挂在屋檐的叹息。”母亲把忧愁为何“糊”进窗棂?父亲为什么把叹息“挂”在屋檐?再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教会学生在这个时候用这个“糊”、“挂”表现母亲的忧愁,父亲的的叹息。  相似文献   

20.
我永远忘不了1965年7月的那个温暖的夏日,那一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当时,她才36岁。她得的病很奇怪,当时连医生也解释不清在她那样轻的年纪怎么会得那种病的。那天下午晚一点的时候,一位警官来找我父亲,请他允许医院用我母亲的大动脉管和眼角膜。我当时就震惊了。医生们想解剖我的妈妈,把她的器官拿给别人,我想当时我是哭着跑进房间的。我当时只有14岁,怎么也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要把我所爱的人“拆开”。但是,我的父亲却对他们说:“我同意。”“你怎么能让他们那样对待妈妈?”我向他尖叫着,“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