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教学新手,还是教坛上久经沙场的老将,课堂上都不免会遭遇"冷场"."冷场"现象可分为主动"冷场"和被动"冷场".主动"冷场",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是一种教育智慧,有一定教学价值;被动"冷场",是一种教学意外,如果处理得当,同样有教学价值.教学中,合理调控,有效避免被动"冷场",这是语文课堂教育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曾有不少专家指出: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因此,有许多教师对专家这一倡导的理解误入“歧途”——“热闹”就是好。他们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热闹,害怕“冷场”.拒绝“冷场”。  相似文献   

4.
一个师生互动、生机勃勃的课堂,是教师渴求并为之奋斗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课堂中会出现“冷场”——教师在上面“苦心经营”,学生却“硬不领情”。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冷场".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灵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笔者以为问题出在课前的备课上.我前后两次执教《自动人行道》,第一次也经历过课堂“冷场”,第二次上课前对备课设计作了改进,教学产生了好的效果课堂“冷场”与改进带给我两点启示,加深了我对备课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热烈的课堂气氛一直为大多数教师所追求 ,它似乎成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标志。因此 ,课堂“冷场”是好多教师不希望发生的 ,一旦发生 ,不少教师常会感到束手无策 ,有时甚至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 ,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冷场” ?课堂“冷场”是不是该一概否定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一、这样的“冷场”要积极提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室里寂静无声 ,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 ,要珍惜这样的时候。”的确 ,当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 ,需要安静的环境、平静的心态和足够的时间。虽然 ,此时表面上课堂“冷”了 ,但只要观察一下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丁正后 《山东教育》2004,(31):63-64
日前,笔者观摩了数十节有关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学课,发现时下语文课堂浮躁之风日盛。透过语文教学本质,笔者认为时下语文课堂缺少“冷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师生交流活动,学生沉默以对的现象,我们称为“冷场”。经笔者调查,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表现是形成“冷场”主要原因。对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来消除所谓“冷场”的现象,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然而,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面对问题不知从何入手,从而课堂出现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初中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与教师的课堂提问、课堂评价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英语课堂发言“冷场”现象不利于发展初中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不利于教师获得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提高自我效能感。采取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讲究课堂评价艺术等策略可以有效改变课堂发言“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2.
侯新蕾 《教师博览》2022,(15):59-61
在教学中,课堂场域不仅是僵化的物理、物质边界,还是一种形态、心理、关系等的构型。在课堂场域中,会出现一种“冷场”现象。“冷场”现象具体表现为卡壳、冷清和拒绝等。深入研究“冷场”现象,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不畅、情绪的影响和“线性”灌输是根本成因。善于提问、善于对话、善于调整是转变课堂“冷场”现象的基本策略。实践中,教师要将课堂“冷场”现象看作一种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积极思考和想象,助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学习,助推课堂“暖场”现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一种趋势,那就是仿佛只有活跃的课堂才有成效,气氛沉闷的课一般不容易受到好评。而实际上,真实的课堂却是冷场的多,热场的少。特别是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操作性和训练度都极强的课,不容易有很多的“热”料。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信息技术课的“冷场”和“热场”呢?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其著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谈到一次日本教学研讨会的情景:“在我看来,大概是为了不出现冷场。上课时常有这种感觉,觉得教室里如果沉默的话蛮可怕的。接着另外一位教师也发言说害怕沉默。”这种因害怕冷场导致教师出现窘迫的情况,多数教师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不断交流的场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或提问,或习题训练,这些方式都是老师如何进行下一步教学的依据。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当老师需要学生进行反馈时,课堂总是出现要么异口同声、要么一阵沉默的现象,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中断,教学出现断层。这种冷场的课堂是我们希望杜绝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冷场原因,优化课堂交流过程,点燃课堂。  相似文献   

17.
尴尬的沉默——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克全 《文教资料》2009,(24):131-132
课堂讨论冷场的原因既有教师存在的问题,又有学生存在的问题,还有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和应对课堂讨论的冷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有了很大变化,尤其在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上,老师都会使尽浑身解数,积极营造情境,多媒体、实物展示轮番上阵,学生则心领神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提问,小组学习热热闹闹,一问一答配合得流畅自然,唯恐出现"冷场"。然而,"冷场"真的是课堂的大忌吗?笔者认为,"冷场"其实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精心设计的"冷场"对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培养良好习惯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物理课,课题是《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执教者是本校物理教研组组长梁玉老师。这节课表面看上去十分沉闷。课中,他设置了好几个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学生一下解答不出来,课堂上时而出现冷场。  相似文献   

20.
黄光花 《中小学电教》2010,(10):120-120
<正>冷场,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启发、提问的分寸把握不好,提出的问题或太深奥、或太抽象、或太空泛、或太模糊、或太超前,学生不会回答,于是或低头不语,或面面相觑,使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冷冷清清、索然无味的教学现象。冷场问题出现了,会影响师生情绪,更影响课堂教学和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