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底层视角作为帮扶和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困难的思维视角,在制定校园危机预案时,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人性尊严原则、共情疏导原则、自我激励原则,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制定预案、建立预警机制、控制“压力源”、构建支持系统,强调工作主体提前介入,及时让可能陷入危机的当事人走出困境,获得面对现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关注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群体特征,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策略是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新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社会目前尚未出现一个单独的“底层阶级”,有的只是那些生活在劣势处境的群体。这些人很可能会占到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他们的身份不一,过于分散,没有组织,因此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阶级。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于强势学生群体或正常学生群体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使用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的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当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日渐增多,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帮扶人员力量单薄等问题。为此,应尽快健全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帮扶合力和建立帮扶工作队伍主体网络等,以使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受到应有的关照。  相似文献   

6.
袁雪花 《考试周刊》2010,(51):200-200
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共建和谐校园,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应该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7.
廖立敏  刘富良 《文教资料》2009,(10):215-216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更需关注女大学生、贫困生、生理和心理缺陷学生、专科生等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求职.应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共同努力,帮扶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企改革、社保体制不完善及大量个人原因。帮扶弱势群体,需要各级领导提高认识,予以足够重视,增加就业机会,构建培训机制和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科学的创业指导,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很难迈出第一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正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她们理应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创业教育,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创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业环境,完善保障体系等帮扶措施,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女大学生弱势群体自主创业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中的经济弱势群体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高校经济弱势群体的现状,就由此产生的其他弱势表现、相互影响关系做了深入剖析,并就学校现行的有关政策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开始凸显.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励他们成人成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创新,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鸣笛起航";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明灯导航";深化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强势护航",激励大学生健康发展,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它有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能力和优势,它的社会使命又赋予了它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责任。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特性,又决定了媒体救助的局限性和缺陷。本文以媒体救助的特点为基点探讨媒体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途径和现状,并指出媒体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娥 《考试周刊》2011,(46):202-202
大学生中也存在弱势群体,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形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概念界定,首先论述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然后说明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运作方法,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扶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类别多、规模大、成因复杂,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一群体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若干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 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贫困、心理不健康、身体素质弱、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不良等而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学生。大学生“ 弱势群体” 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成才形成压力,而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我们应扶持关怀大学生“ 弱势群体” 。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日益突出,成为高校必须正视的问题。保护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利益,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从学校角度出发,开设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绿色通道”;从其个体出发,保持其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8.
李琪 《教书育人》2005,(8):20-22
一、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的现实状况 何为“弱势群体”?简而言之,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在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弱势群体已经由生理性弱势群体或由于自身因素导致社会生存能力低弱的人群(残疾人、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扩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贫困群体(城镇失业无业者、企业下岗者、农民工等)。从群体的基本特征来看,当今社会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从伦理视角、教育视角,还是从政治视角,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都有着深刻的正当性。它是人道主义的彰显、受教育权的要求、教育公平的寻求、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影响了高等学校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危害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本人首次归类"网络弱势群体",探讨了解决的对策,意为高校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弱势群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